新闻
中国节能网

古代也有“节能灯” 百余件古灯具在钟楼展出

   2015-08-14 西安晚报 3090
核心提示: 昨日起,为期一个半月的“文明之光——西安收藏研究院藏中国古代灯具雅集”展览在西安钟楼上展出。108件 套独具特色的古代灯具,供各位市民和游客欣赏、体味,一同感受这文明之光下的历史投影,领略丰富多彩的灯具艺术。

古代也有“节能灯” 百余件古灯具在钟楼展出

古代灯具吸引了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记者 王旭东 摄)

      昨日起,为期一个半月的“文明之光——西安收藏研究院藏中国古代灯具雅集”展览在西安钟楼上展出。108件/套独具特色的古代灯具,供各位市民和游客欣赏、体味,一同感受这文明之光下的历史投影,领略丰富多彩的灯具艺术。

古代也有“节能灯”

走进“中国古代灯具雅集”展区,仿佛是走进了灯的世界。这些由西安收藏研究院院长薛勇历经二十多年收藏的古灯,历史上溯战国下至民国;材质多样,有石、陶、瓷、青铜、铁、铜、锡、竹木、玻璃等,而在精巧的设计中,更显示出前人的无穷智慧。

流连在众多灯具中,记者发现,古代的灯似乎不比我们现在用的电灯功能少。如一款展出的民国铜质多用节能灯,灯分两柱,中有小碟,通过烛台下方倾斜的漏斗,可收集熔化的蜡油置于另一边的燃油柱上继续燃烧,这节俭精神和资源利用意识,不得不让人佩服。

“老鼠偷油”的故事人人知道,一款清代的青花防鼠罩子灯,在灯上罩上烧制精美的瓷质灯罩,既美观也隔住了老鼠这些“小偷们”。

从灯具上读懂历史

“古灯的各种造型和结构,不但凝聚了匠人的聪明才智,更是蕴含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厚传承。”薛勇告诉记者,古代灯具的灯座,常见“大象”、“猴子”等形象,即取意“拜相封侯”的意思,表达着灯下学子对考取功名的向往。还有一款汉代人形跪坐灯座,体现着被俘的匈奴成为汉代贵族家中执掌灯务的“灯奴”的历史。

“通过古灯,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照明文明漫长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从每盏灯的造型、工艺,洞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政治经济制度。”薛勇说道,汉代灯具多动物造型,比较活泼,可见当时民间生活氛围宽松;唐代的灯则雕饰华贵,更带有浓郁的异域文化特征,表明当时社会经济的兴盛及对外交流的繁荣;明清之际,切合时代风尚,把青花、粉彩绘画引入到灯具装饰中……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艺术融合在一起,使灯具本身就成为一件艺术品。

20年漫漫收藏路

在收藏类型中,古灯收藏算是个冷门。谈起自己的收藏经历,薛勇说,1992年冬天,自己因工作关系到秦岭脚下的小村子里呆了半年,和农民同吃同住。一天,他被老乡家里一盏弃用的破铁灯吸引住了,锈迹斑斑的老灯,却让他爱不释手,掏了5块钱买了下来,从此开始了对古代灯具的收藏和研究。

“收藏古灯的门槛不高,一两件花不了多少钱,但慢慢的,我意识到灯不仅是古人照明的实用器具,一件用过的旧物,而是充满着古人智慧的艺术品,正因为有了灯,人类才拥有了光明、有了发展和延续。这样日积月累,现在已经有六七百件了。”薛勇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建立一座古灯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灯内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也让西安的博物馆类型更加丰富。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