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控煤任务极重 河南郑州治霾难在哪儿?

   2015-08-18 国家能源报道1930
核心提示:郑州最近有点儿烦,上自政府,下至百姓。7月27日,环保部公布上半年全国74城环境质量状况,郑州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三。随后,市政府被环保部华

郑州最近有点儿烦,上自政府,下至百姓。

7月27日,环保部公布上半年全国74城环境质量状况,郑州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三。随后,市政府被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约谈。

“‘穹顶之下’,我已经不能愉快地生活。”一位郑州的朋友向记者调侃。

是时候与雾霾做个了断了。近段时间,郑州治霾的力度前所未有,控煤、控车、控油、控污,声势赫赫。

然而,由于煤炭消费量巨大,黄标车众多,企业违法排污情况较为严重等情况存在,郑州治霾注定困难重重。

控煤任务极重

尽管郑州尚未对雾霾进行源解析,但毫无疑问,燃煤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郑州的煤炭消费量巨大。记者从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了解到,2014年郑州煤炭消费总量3046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10.3%。

3046万吨是什么概念?对比北京,其2015年煤炭消费量预计在1500万吨以下,仅为郑州的一半。

削减燃煤,优化能源结构,是治霾的第一步。

5月11日,《郑州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实施办法》出台,明确到今年底,市区禁燃区(无燃煤区)面积要达到建成区面积的60%以上,各县(市)禁燃区要达到建成区面积的30%以上;到2017年,市区禁燃区实现100%覆盖。

拆改燃煤锅炉,是削减燃煤的“硬手段”。郑州去年对156台燃煤锅炉进行了拆除、改造和提标治理。今年列入拆改目标的燃煤锅炉共计15台,截至7月底已完成3台,其余12台正在实施中。

削减燃煤的同时,清洁能源要“上位”。根据《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8年)》,到2018年,郑州的天然气分布式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要分别达到40万、15万、50万千瓦。

不过,郑州的控煤工作尚在初级阶段。

“郑州虽然制定了燃煤总量控制计划,但减煤任务既未明确项目清单,也未落实到具体企业;散煤污染治理尚未起步,洁净煤推广、散煤替代,以及相关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均未开展实质性工作。”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在官网上如是公示。

车油同治

源解析表明,机动车污染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记者从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了解到,截至5月份,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92万辆,人均机动车保有量高于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城区交通拥堵严重,机动车污染突出。尤其是,郑州现存12万辆黄标车。

治理机动车污染,被写入《2015年郑州市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从8月1日起,郑州禁止黄标车在市区四环以内行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9月底前注销黄标营运车营运手续,新申请车辆无绿标的不发运输证。加大黄标车淘汰奖补力度,年内要在全市淘汰社会黄标车和老旧车辆5万辆以上,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全市所有黄标车。

与控煤一样,一边是 “减”,一边是“加”。郑州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方面颇具成效,2016年全市新能源公交车的比例将提高至60%,2018年将达70%。

控车与控油密不可分,车油须同治。

4月份,郑州将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列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整治十项内容之一。记者从郑州市环境保护局获悉,截至7月底,11座储油库完成油气回收4座,678个加油站完成599个,615辆油罐车已全部完成。 油品质量的升级,能够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目前北上广等城市已开始全面使用“国五”标准的汽油,郑州预计会在明后年用上“国五”的汽、柴油。

但据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的公示,郑州存在油品质量监管不够到位的问题。近日,其现场抽检两家加油站汽柴油样品,硫含量分别超标3倍、1.4倍。

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多

无论在哪个地方,企业排污若都达标,不会对雾霾的形成有太多“贡献”。但如果企业违法排污现象较多,那么“贡献 值”肯定会直线上升。

打开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官网,检索关键词“郑州”,不难发现仅8月4日、5日两天,郑州便有10个污染源被曝光,如永联碳素公司环保设施停用烟气直排、朝阳钢铁公司烟囱冒黄烟等。

郑州现有石墨碳素制品企业约40家,根据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披露,永联碳素、金孔碳素、伟易达碳素、宇晖碳素等众多碳素生产企业存在偷排偷放问题;长虹碳素、鑫磊碳素等企业也存在烟气排放异常问题。

生产耐火材料是郑州的另一个特色产业,现有相关企业近300家。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小、工艺落后,无烟气治理设施,难以达标排放。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暗查过新密、登封等地10余家耐材企业,发现除少数停产外,其余均存在烟囱冒黑(黄)烟、无组织排放明显等问题。

甚至,郑州市环境保护局也在官网上承认,本市散源污染治理不到位,仍存在较多漏洞。“十五小”、“新五小”以及其他小作坊企业,特别是在五县市和市区城乡接合部的一些小工厂、小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相当突出。

扬尘,可以说是建筑类企业另一种形式上的“排污”。记者曾在郑州待过一段时间,大风一吹,上百工地同时扬尘,遮天蔽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据统计,郑州现有各类建筑工地2000多个,许多尚无有效抑尘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郑州官方在接受约谈时,表示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整改。在治霾压力下,整改成果应值得郑州市民期待。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