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儿?

   2015-08-20 太原晚报2160
核心提示: 可回收垃圾用蓝色,餐厨垃圾用黑色,有毒有害垃圾用红色,其他垃圾用绿色,收集车辆要统一标识……昨日,记者从市环卫局获悉,太原市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回收,今后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分成四类回收处理.

可回收垃圾用蓝色,餐厨垃圾用黑色,有毒有害垃圾用红色,其他垃圾用绿色,收集车辆要统一标识……昨日,记者从市环卫局获悉,太原市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回收,今后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分成四类回收处理。目前,各城区正在选择试点区域,年内首批选定十个试点。(《太原晚报》8月18日)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已成为一二线城市应对“垃圾围城”不得已的紧迫举措。要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唯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越迟滞将越被动。

然而,看起来只是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实乃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北京、广州等地推行十多年的现实来看,很难说成功,吸取他们的教训无疑可以让太原的试点推行事半功倍,从成功走向成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搞清楚垃圾分类究竟难在哪儿。

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没有人会反对,但这与能否坚持到底并不是一回事。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初期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积极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都不能坚持。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一是分类工作繁琐,且无利可图。不仅要在生活垃圾中识别和区分哪些可回收、哪些有毒有害,而且这项日均占用十分钟的工作还要每天坚持下来,还看不到直接收益,所以很多人在热情过后便慢慢放弃;二是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运转。举例来说,很多城市只重视回收环节,但清运、中转和处理环节仍沿袭过去的粗放方式,甚至干脆将居民分好类的垃圾混装在一起,无疑挫伤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此外,如此庞大的系统,需要宣传部门、社区街道、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努力,绝非环卫部门一家之力可以做好,倘若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便无法形成合力,使其流于形式。一句话,要让居民真正重视,政府必须首先重视起来,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显然,分类工作的无利可图和分类后看不到劳动成果被珍惜,正是制约垃圾分类的最大掣肘。要想试点成功,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建立奖惩制度,对那些做得好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做不到的可由志愿者或专业人员代做,但须支付一定费用;此外,还必须注重系统建设,在清运、中转和处理环节切实体现分类的价值,并邀请居民参观整个过程,使公众可以感受到举手之劳的积极意义。

必须承认,人们当下的素质参差不齐,还很难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即使放眼全球,就连德国、日本这样的榜样也是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才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即使如此,也还有20%的人做不到科学分类。而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仅可以迅速改善垃圾分类的效果,而且可以为素质提升带来空间,两者并行不悖,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