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雏形初现

   2015-08-26 中国建设报2760
核心提示:近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承德市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近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承德市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伴随《协议》的签署,承德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正式迈开脚步,再加上此前已经分别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和装备制造基础的中关村和天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由此初具雏形。

去年,中关村提出将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驱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地区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这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

之后,规划逐步开始实施,北京市分别与天津市、河北省签订了《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协议明确提出,共同谋划打造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此次“承德·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合作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和戴尔、浪潮、万国数据、数海科技、亚信、中兴网信、神州数码等国内外知名的大数据公司与承德签署了协议,将在承德部署建设数据中心、区域总部等,投资总额预计达到220亿元。

为了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承德市日前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体系、探索多元化投融资途径、推动大数据产学研用结合、着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承德市市长周仲明表示,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承德市将重点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在高新区规划7000亩园区用地,重点打造承德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城,建设大数据云中心、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大数据孵化中心、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大数据评估与交易中心、大数据产业服务中心“六个中心”。

根据《协议》,中关村与承德还将共同建立“2+3”合作体系,构建“领创空间+协同创新共同体基金”的市场化运营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节能环保、大健康三大重点合作领域产业融合。

在本次活动中,承德签约成为中关村两大“品牌”——中关村领创空间和中关村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基金的合作城市。根据双方协议,承德将建设“承德中关村领创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概念,把中关村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平台等要素,与区域优势相结合,整合国际国内创新创业资源,搭建线上虚拟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服务空间,打造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领创新,服务创业,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人才战略和经济发展。

中关村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基金还将在承德设立子基金,以基金为纽带,发挥金融联动作用,为承德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及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共同促进承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三大重点合作领域产业融合成为此次合作中的又一亮点。周仲明表示,承德市在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领域具有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优势,中关村大健康、节能环保科技研发优势突出,两地创新合作潜力巨大,可以通过强化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支持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在大区域形成创新驱动为根本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