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浙江海宁市建筑垃圾处理PPP项目投入试运行

   2015-08-27 海宁日报2190
核心提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大量建筑垃圾让人头疼。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大量建筑垃圾让人头疼。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8月初,位于浙江嘉兴硖石街道杨汇桥村的浙江鸿翔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新项目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可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海宁市大量建筑垃圾有了新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海宁市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即PPP模式)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又帮助政府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的难题,实现了双赢。

每年2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可再生

昨天,记者来到鸿翔环保建材公司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只见分拣中心内,混杂着各类砖瓦、石块、木条、玻璃等废弃物的建筑垃圾堆成了山,一些员工正在进行分类分选。

“分选过后的建筑垃圾就将进入车间,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公司总经理许晓平介绍说。目前,北侧一车间正在试运行,各种废旧砖瓦块、石块及装修石材等进入采用全封闭、除尘的破碎生产线,正进行粉碎、研磨等多道工序。环保砖生产车间内,来自德国的设备正在安装,投入使用后每年可生产环保砖5.2亿块,整个项目计划于本月底全部投入使用。

许晓平告诉记者,该项目可以将拆迁垃圾、装修垃圾、建筑渣土和泥浆统统“吃掉”,通过综合处理技术的“消化”,实现“四合一”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建筑泥浆和河道淤泥采用国外先进设备及处理工艺通过深度脱水、压缩等工艺可制成生态环保砖,也可在脱水后通过专利配方制成铺设道路用的新型道路宕渣产品;装潢垃圾与拆迁垃圾中分离的废弃物可制成建筑骨料等,“其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5%,每年可形成2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能力,每年约有19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将变废为宝。”

据许晓平介绍,该项目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综合化处理,在全省尚属首家。“其中许多处理工艺都是从德国、美国引进,并且还与中国建筑科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资源化循环利用中央财政专项支持项目。

企业特许经营 政府监督管理

据了解,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新建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将建筑垃圾掩埋或倾倒至固定场所;第二类是将建筑垃圾再生,使用建筑垃圾再生设备将建筑垃圾粉碎、加工成可以再次使用的建筑建材。长远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无疑是最佳的建筑垃圾处理途径。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拓围”及“三改一拆”等工作的推进,全市年均建筑垃圾产生量在350至450万立方米,建筑泥浆15万立方米。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这些建筑垃圾的出路很单一,“海宁市在硖石街道荷叶村和经济开发区双宏桥设立两处建筑废弃垃圾中转站作为临时堆放点,之后运输填埋场处理,每天中转量约为300多车。”

显而易见的是,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理建筑垃圾并不环保,既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正当海宁市积极探索建筑垃圾出路之时,去年,鸿翔控股集团与市政府签约,投资1.2亿元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是海宁市第一批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之一,成为我市PPP示范项目。

“该项目由于经营领域的特殊性,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企业来投入。”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的是BOO的模式,即“建设—拥有—经营”,政府赋予承包企业特许权,建设并经营该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项目,并配套建立了“统一化拆运、集中化堆放、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填埋”的处置机制。

对政府来说,该项目解决了海宁市范围内建筑垃圾处理的难题。“政府则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建筑垃圾委托运输公司进行清运,并通过鸿翔公司进行分类分拣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该负责人说,政府在其中主要起到阻止偷倒、乱堆、乱放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和综合处置指导的职责,减轻了政府负担又使政府职能得到转变。

“随着烧制砖瓦厂的全面关停,对鸿翔以建筑起家的公司来说,该项目生产的建筑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筑材料来源的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延伸企业的产业链。这样的合作模式,在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兼顾了经济效益。”许晓平认为。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