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PPP模式成化解地方债重要路径

   2015-09-10 人民政协网 3050
核心提示:在中央严控地方债以及地方投资需求不断增加等背景下,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成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题的重

在中央严控地方债以及地方投资需求不断增加等背景下,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成为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

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主要提到设立PPP项目引导资金的重要性。决定进一步破解审批繁琐、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加快棚改、铁路、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设立PPP项目引导资金,扩大有效投资需求,解决目前社会资本观望不前的困境。

事实上,PPP并非新事物,在近两年频频被提及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东风。

业内专家认为,PPP模式一方面吸引了民间投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建设项目的单一财政投资主体的问题,通过吸引盘活社会资本存量在客观上起到了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分散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的效果。

不过,到目前为止,虽然陆续有各省市设立大量PPP发展基金,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是PPP项目本身导致,PPP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公益性强,取得收益少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设立PPP引导资金,希望通过政府先行的带动作用来解决投资资金问题。

据悉,目前,重点投资项目资金获取的途径有项目资本金、企业债券以及银行贷款。其中,项目资本金比例规定很严,比如铁路项目自有资本金比例需要达到25%,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自有资本金比例为25%,保障房为20%。而企业债券需要国家发改委审批,如果是可转债(转为股份)由证监会等批准,其余的则需要银行贷款。但是目前投资资金从银行贷款的比例在下降。

对此,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刘慧勇认为,PPP引导资金,可以解决投资资金问题,如果资本金比例降低,企业债券和金融贷款比例提升,这可以整体促进重大项目的投资资金建设。

刘慧勇认为,引导资金的好处是,政府先拿钱,其他社会资本跟进,如果收益相对有保证,企业和机构加入应该会很积极。这可以弥补大项目贷款不足和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