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哪些重点?电改具备条件的地方就可试点

   2015-09-16 中国经营报2010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6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改革工作。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6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改革工作。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改革方案,部署落实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改革工作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专题会议最集中的议题。

诸多改革举措指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国有企业及重点行业改革等最关键的领域。

那么,接下来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哪些重点?

电力体制改革:具备条件的地方就可以试点

电力体制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发电、供电和用电之间的直接交易。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16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实现直接交易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独立核定输配电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启动电力输配电价的试点。”

据了解,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已经先期从深圳,扩大到内蒙古、宁夏等其他的六个省域电网,目前全国有7个地区试点,下一步试点将进一步扩大。

除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以外,国家发改委还将选择一些省份,包括一些省辖市, 开展综合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可再生能源消纳试点以及售电侧体制改革的试点。

“这个试点是有序展开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式,不像其他试点那样仅仅为了探索改革路径,这是在落实改革方案过程当中的试点,只要具备条件的地方就可以进行试点。” 连维良说。

今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自2002年电改13年后,新电改正式重启,其核心是电价改革,输配电价改革是关键。

连维良表示,下一步将加紧出台电力体制改革系列的配套方案,目前已经有三个配套文件出台了,另外还有六个配套文件,现在正在加快审议的程序,不久也将出台。

要实现电价由市场来决定,发电各方要自主交易,很重要的一个是要有交易的场所和平台。据了解,下一步国家将着手筹建电力交易机构,建立专门的电力交易机构。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

现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都很快,但是这些电能的消纳需要一系列电网的配套以及一些技术措施,包括一些改革方案。此次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要实现清洁能源的无障碍消纳,逐步地提高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当中的比重。

此外,还将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快推动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售电企业,进入增量的配电业务,包括对现有的配电业务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来实现社会资本的进入。

“总的来讲,下一个阶段,电力体制改革将进入全面试点、有序推进的新阶段。” 连维良称。

PPP:加快形成公共设施合理价格形成机制

投融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其中,在促融资方面,国家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出台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通过推广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运营。据了解,目前建立了PPP项目库,已发布PPP项目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

此外,创新项目收益债、专项债品种,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化发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其中,利用互联网实现网上的并联审批方面,目前16个部委已经并联,今年底以前还要纵向贯通到省地市县,通过推进改革来激发市场的活力。

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许昆林介绍,今年8月,相关部门出台了一项措施,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发行专项建设债券,来支持一些项目的资本金,这是投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创新。

此外,大力推进鼓励社会资本跟政府合作,就是PPP。

然而,PPP的落地并不顺利。

“我们发现PPP存在一些落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各地的前期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所以国家发改委有针对性地给各地一定的前期工作费用的支持,让他们加快前期的工作。” 许昆林表示。

而针对一些项目回报确实不理想的问题,许昆林称,国家发改委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形成公共设施合理价格形成机制,让投资者有稳定、合理的回报。

去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方投融资能力有所下降。许昆林称,为解决这一问题,要利用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的资金,对PPP项目给予支持。除政策支持外,未来准备跟有关方面比如全国工商联,联合向民营企业推介PPP的项目,促进具体项目落地。

国内外投资逐步过渡到负面清单

今年以来,我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加快,目前已成立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均实施负面清单制度。

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一般认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构建更为简化、透明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决策成本。

据了解,除122个项目领域实行了特别管理措施以外,其他范围都是鼓励外商进入。

“我们不仅对外来投资,而且对其他国内外的投资逐步都要过渡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清单之外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连维良说。

今年3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度减少对外商准入的限制,限制条目从79条减少到38条,禁止类的项目压缩到36条,合资合作的条目从43条减少到15条,而且允许类项目不再保留对外商投资股比的限制,以鼓励更多的外商在更多的领域进行国内投资。

正是实行了这样一系列的制度,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据了解,在当前全球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今年1-8月份,我国外商投资增长了9.2%,其中服务业的外来投资增长了20.1%。同时,境内的投资者到境外投资的规模也在增加,1-8月份增加了20.8%。

昨天(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全国版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离出台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清理财政沉淀资金两千多亿 用于重大工程建设

在上午的发布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称有消息说中央收回了大概1万亿财政预算未花的支出,未来将如何安排这“1万亿”?

许昆林回应称:“这个数字应该是不准确的,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清理财政的沉淀资金是两千多亿,而且在抓紧安排,重点是调整使用方向,主要用在一些重大的工程建设,包括民生工程。”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