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2015年机器人产业琏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2015-09-16 工控网2450
核心提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将来,机器人将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将来,机器人将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政策的支持和人口红利的持续消退,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按照规划,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在这份行动纲领中,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其中,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个重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事实上,早在2012年5月,工信部就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其战略性的发展机会。到目前,工信部已向全国发布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这种示范预计要持续三年,2016年继续扩大,到2017年全面推广。

据记者了解,上世纪80年代,科技部将工业机器人列入了科技攻关计划后,工业机器人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但其后因为市场需求薄弱,机器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经历了长期的停滞。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今年3月23日发布的最新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人口红利消减,给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据21世纪宏观研究院预计,未来10年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减少数量约为1亿人,届时机器人产业集群市场规模约12840亿元,年均市场规模1284亿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介绍,目前我国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劳动力的增长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一些规模较大、劳动力需求较多的产业,用机器人替代劳动力是必然的趋势。

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在助推企业本身转型的同时,也给智能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有研究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30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及系统产值约1000亿元,有望带动3000亿元零部件市场。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后来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机器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机器人产业线覆盖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公司市值已达354亿元,进入全球机器人行业前三甲,仅次于abb和fanuc。

据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介绍,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有约40个机器人产业园区,约60家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50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今年预计会增加到800家。

专家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拥有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机器人产业颠覆了中国制造业过去数十年靠人口红利走“低成本、低端”的老路,机器人产业竞争力的立足点是品质和创新。中国企业尤其缺乏机器人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