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膜法传奇 变出10亿环保产业链

   2015-09-22 中国节能网2760
核心提示:一张薄薄的膜,由于富含了高科技的材料、超精细的结构,就可能阻挡微生物、病毒、重金属等细小分子,成为环保产业的宠儿。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膜

一张薄薄的膜,由于富含了高科技的材料、超精细的结构,就可能阻挡微生物、病毒、重金属等细小分子,成为环保产业的“宠儿”。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成立之初便是瞄准膜技术在污水资源化、饮用水安全、海水淡化、空气净化等环境领域的应用,从而开展相应的技术、装备的集成。

16日,“总编台长看创新——走进高校、科研院所”采访活动来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听科学家讲述他们在重庆铸造的“膜法”传奇:

这已不单是一张在实验室“束之高阁”的膜,而是走进了重庆的企业、农村,转化成了重庆环保产业的生产力。

实验室

研发中空纤维膜

性能超同类产品3~5倍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等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不是只有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才看到。

但是,市场上现有的膜材料存在着一些弊端。要占领市场制高点,就要想办法铲除这些弊端。

“中空纤维超滤膜,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以及大分子过滤掉,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作用。”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主任任以伟博士说,但是中空纤维超滤膜运行过程中存在易断丝的技术难题。在该中心的研究下,首创了微分相技术,诱导产生微纳米纤维的增强技术,从而制备出高强度水质净化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性能达到同类产品3~5倍,基本解决断丝问题。

在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实验室,记者看到一种像面条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高性能中空纤维超滤膜。

“每根膜的直径不到1毫米,其上却有几十亿到一百亿个小孔,每个小孔的直径不到100纳米,而一般微生物的直径都在500纳米以上,因此,这个膜连微生物都可以过滤掉。”任以伟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孔径超滤膜技术,他们研发的高性能中空纤维超滤膜中的帘式膜不仅可以过滤微生物,部分重金属也可以过滤掉,让污水变为清水。

工厂

成立企业生产污水处理设备

为山地农村处理污水

如果仅仅停留在实验室,这些富含科学家心血的膜材料,只能称之为科研成果。

显然,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目标不止于此。

“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成立之初,便是奔着产业化去的。”任以伟说,仅仅有膜材料是不够的,要把膜材料与地方需求结合起来,研发出可以直接应用的产品,才有资格谈产业化。

于是,该中心针对我国西南山地地区分散性集镇、社区、农村污水处理的难题,自主开发了膜法智能污水处理器。这种处理器集成了高性能膜材料专利技术和高效生物强化专利技术,可以让污水处理之后的出水水质稳定且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

设备制造出来了,便要推广到市场、规模化生产。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显然并不擅长市场运作、生产管理。于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合资成立了重庆禹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683万,专业从事乡镇分散污水智能处理设备生产制造,以公司化运营的方式让科技成果真正走入市场。

“目前,我们的膜法智能污水处理器已经在我市及周边省市20多个示范点进行应用。”任以伟说,根据乡镇的大小,他们设计了多个标准的污水处理器,有每天20吨~500吨不等的污水处理能力,占地几十个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器就能解决过去20多亩人工湿地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我市,万州、垫江、江津、梁平等区县的乡镇都正在感受着这种污水处理器的“膜法”效力。

而这仅仅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膜技术与应用工程中心的产品之一。利用电诱导技术成功开发的空气净化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空气净化膜已经用于生产PM2.5防护口罩、汽车滤芯等多种产品。

此外,比膜法智能污水处理器更胜一筹的膜法饮用水净化一体化设备,也已经在丰都建有示范工程。与污水处理器不同的是,净化设备更加的“个性化”,以重金属、硬度、砷、氟、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为主要目标,根据当地饮用水污染物的不同,集成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并开发相应的一体化设备,确保饮用水水质。

据透露,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作为国家对外环保技术援助单位之一,已经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斯里兰卡筹建中—斯联合科教中心,具体承担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任务。其中,膜法饮用水净化一体化设备也走出了国门,在斯里兰卡进行应用示范。

产业园

牵手大足

打造百亿产值环保产业聚集地

仅仅推出一些环保产品,并不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产业化终点。

“我们做的是上游、中游的事,下游产业链的带动需要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任以伟说,今年7月,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大足区人民政府、四川中新房集团共同建立了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大足环保产业园,注册资本1.5亿,占地300亩,投资6亿元。

中领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致力于环保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聚焦环保功能材料共性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高效空气净化技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环保援助技术和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方向开展攻关。作为大足环保园区核心研发模块,依托中科院技术力量,第一期将自主孵化与招商聚集10余家核心骨干环保企业入驻园区,带动近10亿环保产业链聚集。未来3~5年,将把大足环保产业园打造成近百亿产值的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