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美新常态】美环保署:企业常不遵守环保法怎么办?

   2015-09-25 澎湃新闻 2680
核心提示:编者按:今年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两国承诺,在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基础上

编者按:今年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两国承诺,在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基础上,将继续紧密合作并与其它国家一道,解决妨碍今年12月在巴黎达成一项成功、有力度的全球气候协议的重大问题。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杨洁篪与美国副总统拜登共同出席了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两国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合作势头逐步加强。新西亚∙斋尔斯是美国环境保护署负责执法和履行保证事务的助理署长,她应邀来华介绍美国的环保执法经验,以下是她的发言内容。

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问题是中美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

作为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执法负责人,我应邀来中国分享美国的经验。我们的政府已经共同努力了多年,但现在有一种新的紧迫感和决心。这就是为什么我来这里讨论执法为什么如此重要,以及我们在美国如何使之奏效的原因。我来这里也想说说透明度(让污染和环境合规的信息向公众开放)如何可以成为减少污染的强大工具。

中国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面临着一项艰巨挑战。最近的研究,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2015年的报告“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表明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是健康的严重威胁。中国官员已表达了他们处理污染的承诺,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是影响公众健康和经济活力的威胁。

20世纪30年代,匹兹堡被称为“烟雾之城”。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城市的一部分几乎看不见。这个城市的市民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政府采取了行动,匹兹堡的居民现如今享受着清朗的天空和经济复苏。

20世纪30年代的匹兹堡

2006年的匹兹堡我们的经验是,限制污染的强有力法律至关重要。要取得进展不能没有它们。我们还认识到,仅有法律是不够的。公司往往拒绝遵守它们,有时他们会辩称合规有难度或太昂贵,有时暗中逃避法律。

当我们提交环境执法的案件时,这些公司知道,他们将不得不安装和运行现代化的污染控制设备。他们还必须支付足以确保他们不能从其非法活动中牟利的违约金,正如两家汽车制造商为不符合所宣称空气污染水平的车辆所支付的1亿美元罚金。我们的惩罚模型向污染者发出了强有力的信息,他们不能拖延或逃避污染控制的成本,否则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处罚。

我们还发现,让公众了解污染信息能产生改善空气、水和环境质量的巨大力量。政府执法者不可能所有时间都无处不在,但政府可以借助民众同盟来抗击污染。当我们发现一家炼油厂在限值的10倍排放有毒空气污染并威胁邻近社区健康的时候,我们达成了一项协议,要求这家炼油厂安装现代化的污染控制设备,并将沿其围栏边缘收集到的有毒空气污染数据放到互联网上。如今,他们的邻居正在帮助确保其持续符合排放限值要求,而该公司则因为监督而有动力避免那些引起公众关注的污染问题。

该炼油厂的例子说明让信息公开可以如何迅速帮助减少污染,提高合规性。我们看到这里有三件事情可以使其奏效。

第一,公众需要数据来了解哪些特定设施最糟糕,因此合规的压力被引导到正确的地方。第二,数据必须迅速公开,如果可能的话几小时或几天内,这样就可以迅速行动。第三,污染及合规信息需要一直在互联网上对每个人公开。

如果这些公司知道政府、邻居、竞争对手、保险公司和投资者马上就会知道任何违规的话,透明度就成为变革的强大驱动力,许多公司会发现守规比面对执法或在公众面前丢丑的后果更容易。更多企业在无处可躲的情况下将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很多人可能会辩称,满足现代化排放标准将影响业务并扼制经济增长。我们的经验却表明正相反。超过40年间,美国减少空气污染近70%,而经济规模是原来的三倍。减少污染不是太昂贵了;当不负责任的公司让人们生病或污染每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经济所依赖的空气和水时,代价更昂贵。

美国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它用了多年实施强有力的环境法规、严厉的执法,让敬业的公民和负责任企业提供帮助。

中国已经出台政策,提高空气质量信息的公开性,并加强执法——这都是长期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步骤。我们希望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以及中国与其他国际伙伴的合作将支持这些努力。我期待着在我的讨论中听到更多中国的经验及其未来的计划。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