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煤化工能给煤炭行业带来春天么?

   2015-09-29 前瞻产业研究院2920
核心提示:鄂尔多斯这座西部资源城市,崛起于2002-2012年的煤炭黄金十年,曾因煤而起,又因煤而衰。如今,该地正在进行城市转型,将新的希望寄托在了煤化

鄂尔多斯这座西部资源城市,崛起于2002-2012年的煤炭黄金十年,曾因煤而起,又因煤而衰。如今,该地正在进行城市转型,将新的希望寄托在了煤化工上。近年来,鄂尔多斯的煤化工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但在当前经济大背景下,国际油价将长期处于低位,煤化工盈利空间骤减。再加上环保、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鄂尔多斯能否靠煤化工摆脱危机,仍是一个未知数。

煤化工能给煤炭行业带来春天么?

煤化工成为鄂尔多斯新的支撑行业

鄂尔多斯素有“煤都”之称,煤炭产量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曾云集着大大小小的几百家煤矿。

在煤炭黄金十年间,依靠煤炭的发展,鄂尔多斯的GDP从2002年的204亿元增长为到2012年的3656.8亿,增长近18倍,GDP增速连续9年位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人均GDP甚至曾超过了香港。

在此期间,鄂尔多斯的地产也如同打了激素一般,迅速扩张。当地政府曾耗资50亿,为数百万居民建造新城康巴什区。后为吸引人口,鄂尔多斯市政府等均迁至于此区,不过仍未给该区带来繁荣。

随着煤炭价格的回落,鄂尔多斯的好景不再,房地产价格也从高位跌落。该地的煤矿企业都早已面临着空前的焦虑,据了解,有近70%的煤矿已停产此前。鄂尔多斯的新城区也被称为“鬼城”。

虽然煤炭产业已经没落,但该城市仍然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为了摆脱危机,鄂尔多斯将新的希望寄托在了煤化工上。近年来,该地的煤化工建设如火如荼,各种煤化工工业园区层出不穷。

为寻求突破,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是必走的路径。鄂尔多斯长远发展还得立足于煤炭资源,变简单的能源输出为能源深加工,依托提高能源的附加值来抗拒风险。

近年来,围绕煤化工产业,鄂尔多斯重新规划布局了一系列的产业,也成为该地延续工业城市梦想的关键。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起了几个煤化工产业集群,包括以神华集团煤制油为龙头企业的乌兰木伦项目区、以汇能煤电集团为龙头企业的汇能煤化工项目区、以伊东集团为龙头企业的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以伊泰煤间接液化项目为龙头的大路煤化工基地等。到目前为止,鄂尔多斯涉足了几乎所有的煤化工领域。

据了解到,该区有中煤能源鄂尔多斯分公司年产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等项目。除了已投产的项目外,还有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据发现,有些工程建设几乎已经接近尾声,项目所在地的工人已不是很多了,预计将很快就能投产。

但油价低位、环保、水资源等压力的笼罩,让这座试图以煤化工为转型方向的城市充满了困惑。其实不只鄂尔多斯,中国整个煤化工行业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近日,在鄂尔多斯举办的2015年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煤化工行业该何去何从成了业内最为关心的问题。

“逢煤必化”已成常态 煤化工顶层设计至今缺失

煤化工是依靠油价高位盈利的行业,2002年,国际油价开始一路飙升让煤化工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投资也越来越灼热,煤化工产品的价格也因此持续走高,导致依靠高油价而盈利的煤化工之潮开始不断涌起。2005年,中国第一轮煤化工的热潮席卷全国。

由于投资过热,2006年和2010年,国家发改委对煤化工大发展分别亮出两次红牌,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煤炭资源的无处消化,煤化工仍然投资的热情依旧不减。

但是在没有一个明确顶层设计的情况下,“逢煤必化”早已成为煤化工的一个常态。

在煤化工论坛上,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称,之前大家一窝蜂做煤化工,不仅业内人士在搞,其他行业的也在搞;有钱的搞,没钱不懂化工的也跟着掺和。

除了经济发展放缓,需求降低外,煤化工这种无序的发展,使该行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质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个;煤制油项目7个,产能合计约470万吨;煤质天然气项目18个,产能合计约740亿立方米。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消耗煤炭约4.298亿吨,煤质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在将面对产能过剩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暴跌给火热发展的煤化工行业浇了一盆冷水。

2014年,国际油价经历腰斩之痛,今年8月底油价又一度跌穿40美元/桶,后虽经反弹,但业内人士认为此反弹只不过是昙花一现,预计两三年内油价难以恢复至高位。早在今年1月上旬,全球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大关时,就已跌破了煤制油行业的赢利线。

煤化工项目动辄几百亿,在目前这种油价下,准备新上的项目可能会暂停一下;大多数已运行的企业考虑边际效益,即使赔钱也会生产,因为设备折旧和银行利息等是每天都会有的。

不过,对于手中握有煤炭资源的地区,曾经都是靠此发展,如今也想尽快化解地区的煤炭资源,加大地区经济发展,这些地区的煤化工发展貌似仍“如火如荼”。

面对煤化工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多行业专家均称,在油价断崖式下跌、中国经济新常态、行业去产能化等诸多现状下,希望国家能做好全局的规划,有一个顶层的设计,促进该行业有序发展。

表示,在油价和天然气价回落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很多项目都可能要延长前期工作的时间。“八套煤制油共计2440万吨的项目不可能都上马,煤制天然气873亿立方米到2020年也不可能全上,本身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都比较长。”

环保成制约煤化工发展瓶颈:今年煤化工环评至今皆被驳回

水资源和环保等问题均是制约中国煤化工的瓶颈。据了解,今年以来,煤化工项目的环评尚未有一例通过,皆被环保部驳回。

表示,“这些项目非常大,根本不可能实施,而且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都是低端产品,不走差异化道路的话就会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与此同时,水资源制约以及环保压力大,有些项目已经出现排放废水污染沙漠等事件,二氧化碳的问题也不可回避。此外,在低油价冲击下,煤化工的竞争优势肯定是没以前那么大了。”

据相关机构报道,一些煤化工的项目还出现了未批先建的现象。据统计,当前约有近15%的煤化工项目未批先建。

环保部此前在给予苏新能源的环评报告书中指出了该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匮乏和高浓盐水处理等问题。

在水资源方面,中国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极不均衡。黄河中上游的晋陕蒙宁四省煤炭资源占有量为全国的67%,但水资源仅仅占全国水资源的3.85%.且该区域约40%属于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还不足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

由于西部煤炭资源区几乎都位于黄河流域,不仅缺少水资源,还缺乏纳污水体。

但煤化工生产的特点是高温高压,会产生大量的含盐废水,无论何种废水处理技术,盐是无法降解的。黄河担负着流域内生活、生产、农业与生态等多种供水需求,目前盐含量累积已经接近生态红线,如果再不加以严格控制,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将变得很困难。

与石油化工工艺路线相比,煤化工工艺耗水高出许多,单位产品的极高水耗严重制约行业布局和发展。据了解,一个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企业需要耗水2690万吨/年。一个60万吨/年煤制烯烃企业每年消耗2700万吨新鲜水。一个年产1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年用水量将达到660万吨左右。

西部煤化工压力尤其大

在西部缺水地区,煤化工产业对水资源的极端依赖已经开始挤占农业、生活等其他方面用水,形势日益艰巨。

虽然为了抵抗西部缺水问题的制约,煤化工业内人士提出了所谓的废水“零排放”,但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化轻纺评估部副主任周学双并不认同。他认为,目前中国煤化工项目没有一个在工程上能够做到零排放,现代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实际是一个伪命题。真正的“零排放”,还需要把剩余的浓盐水再浓缩处理,进一步提高回用比例。但浓盐水回收和蒸发结晶工艺技术难度较大,成本也高,所涉及到的项目实现零排放的难度很大。

曾经的蒸发塘已沦为排污之地。今年5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蒸发塘管理。声称,现在不能叫蒸发塘了,应称之为高浓盐水事故暂存池。如果出现蒸发塘的字样,环评时专家评审环节不会有任何专家同意通过。

这也就意味着,下一步的煤化工后续浓盐水的处理势必要进行结晶后再处理回收。对于结晶后的杂盐,目前也没有好的处理方法,一般会用包装袋装好,放置起来。但后期将会考虑采用分盐的办法,提取单盐,回收处理。

但据实地进行考察的相关人士称,中煤集团的蒸发塘所析出的盐呈砂土色,装在白色塑料包装袋中,被露天堆放在场地上。其中有的包装袋已破损,如遇下雨天可能会造成再次污染。

据透露称,这种盐主要是残留一些有机物,可通过分盐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成本比较高。虽然当前油价下跌压缩了煤化工的利润,浓盐水后续的处理将会增加很大的成本,但煤化工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浓盐水后续的处理是必须要做到的。煤化工在面上述临诸多问题的背景下,能否更好发展,重新振兴鄂尔多斯的繁荣,一切都是未知。

在当下的中国,陷入煤炭资源诅咒的城市,也绝非鄂尔多斯一个。在对煤炭的无节制开发之下,中国诸多城市,如山西大同等都陷入了“经济低迷、转型无路”的困境之中,这些煤炭资源曾经成就该地的发展,但也好似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如何打破这种诅咒?或许一切还在摸索之中。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