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堵出来的污染怎么治?

   2015-09-30 中国环境报 1800
核心提示:交通移动污染源控制进入攻坚期9月的北京人,津津乐道于阅兵蓝。不少人说,此次大气污染防控的成功,至少证明北京的污染主要还是来自于自身,而

交通移动污染源控制进入攻坚期

9月的北京人,津津乐道于“阅兵蓝”。不少人说,此次大气污染防控的成功,至少证明北京的污染主要还是来自于自身,而非外地输送。而更多人把单双号限行看作抢夺蓝天的“最大功臣”。

有数据显示,在北京本地PM2.5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占比达到31.1%,成为首要污染源。交通领域已成为三大重点能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领域之一。“十三五”时期,北京将有工业外迁、压减燃煤等多项措施并举,但机动车保有量仍将呈现上涨趋势,同时外地车污染问题突出,交通污染预计将继续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排放源,交通移动源污染控制进入攻坚期。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葛昱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城际间交通出行频繁需求增加,北京设立城市副中心等城市布局调整带来空间结构与经济调整,将带来出行量增加、运距增加,服务业的发展也将带动交通活跃度的提升。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能耗排放占全社会的比重将显著加大。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还将带来更多的刚性出行需求。”葛昱说。因此,治理交通拥堵,改善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实现优化存量、控制增量、区域协同将成为工作的首要目标。急需通过提质增效推动交通运输转入集约内涵式的发展轨道,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引入市场手段推动缓堵减排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说,9月初,北京市连续15天达到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这增加了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治理的信心。他表示,未来北京市将积极推动机动车排放和油品标准提升,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并对重型柴油车辆进行更为严格的排放监管,强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联防联控。

他尤其强调,要设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工作协作小组,“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超标车辆黑名单,对于区域市场新车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进行抽查,对于超标的车辆要实行异地代收罚款。”李昆生说。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孙明正认为,引入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手段将对城市缓堵减排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北京市正在开展经济型交通需求管理手段的研究,引导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体系从行政管理逐步向市场化措施过渡,通过更精细的调控和更有效的社会资源配置推动城市缓堵减排。然而经济型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需要更加严谨的社会风险识别和保障措施研究。”他表示。

评估减排效果工具助力科学决策

“政策减排效果评估工具的开发将对城市缓堵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刘莹表示。

刘莹表示,在北京市城市缓堵减排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准确的数据与辅助决策工具的缺失已成为瓶颈。“相关数据表明,交通排放占20%~40%,但交通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构成如何?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减排的潜力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难以支撑交通节能减排措施的科学制定。”刘莹说。

为此,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依托交通信息化数据初步构建了“宏观清单模型—静态路网模型—动态路网模型—单车监测模型”交通排放4层级模型体系。

刘莹介绍,这个模型是一个基于时空维度科学刻画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决策支持工具,其特点是充分考虑北京市现有交通、排放和车辆数据基础和交通行业特征,与交通出行紧密结合,对交通缓堵效果响应敏感,能够为政策决策与未来数据整合提供科学的量化手段。

据悉,模型分短期、中期和长期模块,可以面向未来做预测。目前北京交通节能减排的“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主要就是依靠这套模型的宏观长期预测分析功能,预测不同政策措施情景下,北京市交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目前,这个模型已应用于APEC、冬奥会减排措施等城市缓堵减排效果评估中,对大型活动期间交通缓堵减排组合政策方案的减排效果预测和后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撑。

“后评估就是措施实施之后,通过实际监测的样本数据评估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预评估是指政策措施实施前,通过预测关键参数可能发生的变化来预测整体效果。”刘莹说,“在田径世锦赛期间,我们就应用模型的短期预测功能分析了交通综合措施调控下的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她说。

通过良好公众沟通获得支持配合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葛昱表示:“构建北京市可持续交通体系,离不开交通缓堵减排政策的科学实施以及对公众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

专家们通过精彩的案例详细介绍了社会宣传与沟通中在城市缓堵减排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公共宣传沟通技巧与策略。综合世界各国在实施缓堵减排政策过程中,比如开展贯穿始终的各利益群体协商与沟通并及时修正反馈;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互联网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开展亲民互动;借助交通大数据分析手段,为公众解读海量数据背后的故事等公众沟通技巧策略都已得到广泛的实践并取得良好收效。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部长周凌提出,北京交通缓堵减排公众宣传将更加注重从短期的政策宣传到长期的公众教育,从政策宣传到政策解读,并逐步扩大受众群体,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关注市民感受建立同理心。

“在公众宣传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阶段化的宣传方案及自上而下的组织分工,区别对待不同的利益群体,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保障。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大规模且准备充分的公众沟通对于交通节能减排政策推广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对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和推广具有决定性作用。”周凌表示。

本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为北京学习世界大城市缓堵减排政策实施以及公众宣传经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政府决策者、管理者、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在交流中深化了解,在交流中进行促成合作,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共同谋划北京交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