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如何才能使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2015-10-06 晶报 2250
核心提示:就最近深圳多座垃圾填埋场库容告急的新闻,晶报前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破解垃圾围城先得从转变观念入手》的社论。文章提到,要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就最近深圳多座垃圾填埋场库容告急的新闻,晶报前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破解“垃圾围城”先得从转变观念入手》的社论。文章提到,要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涉及到一个观念问题,而“要使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法规再硬,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此观点笔者深表赞同,因为未来深圳要想真正化解“垃圾围城”困局,无论是采取源头减量和回收的举措来减少垃圾填埋,还是通过建设现代化垃圾焚烧厂的方式来应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进行垃圾分类。其实,世界上本无垃圾,所谓的“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使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首先应该成为主导者,要时刻引导、教育居民熟知一些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知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城市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种种好处,并潜移默化,使垃圾分类回收逐渐内化成为市民个人日常的行为习惯。

像我的朋友吴建升,其原本只是一个深度调查记者,但是,三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新闻调查中,他“走进了垃圾分类世界”,发现垃圾分类原来可以“美丽你的习惯,改变你的人生”,结果就“没法再退出来”,慢慢地他也从一个环保观察者变成了一个环保志愿者和行动者,还与王石、周笔畅等一起成为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推广大使”。现在只要有机会,吴建升都会主动地向人“布道”(他就自称是“一个垃圾分类布道者”)一切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我看到他转发和分享最多的也都是那些有关垃圾分类的新闻或文章。

当然,要使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一个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向小朋友灌输垃圾分类的观念。像日本人就从儿童时期开始接受垃圾分类教育,这里面既有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有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在今天的日本,给垃圾分类、定点扔垃圾都是妇孺皆知的规矩。

幸运的是,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已明确规定,“教育部门负责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教育”。前些天,陪4岁多的女儿到一商场游玩,在吃完甜筒冰激凌后,女儿问我甜筒的外包装纸该扔哪儿,我指了指不远处的三个垃圾桶,于是她跑了过去,看了一下,把外包装纸扔进了其中一个回收纸类的分类垃圾桶。扔进去之后,女儿问我:“我扔得对吗?”我说对,但还是很惊讶,追问她怎么知道纸是扔进那个垃圾桶的,她说幼儿园的老师教过。接着我再问她还知道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她回答我,有旧报纸、塑料瓶和可乐罐……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目前深圳的中小学、幼儿园有关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环保教育究竟开展得如何,具体情况虽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明白,这项工作如果可以全面铺开,就很有可能会取得立竿见影且影响深远的功效。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