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揭秘四川乐山垃圾处理面临怎样的困境

   2015-10-05 乐山日报2290
核心提示:说起生活垃圾,大家可能一点都不陌生,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买菜时的塑料袋、择菜时的菜根菜叶、餐桌上的剩菜剩饭,除此之外,还

说起生活垃圾,大家可能一点都不陌生,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买菜时的塑料袋、择菜时的菜根菜叶、餐桌上的剩菜剩饭,除此之外,还有废纸、玻璃、布料、废旧电池等等,不一而足。同时,对于生活垃圾,我们可能又是陌生的,我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样收集、转运和处理的?它的量有多大、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处理过程又面临怎样的困境?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乐山市垃圾中转站、基层环卫所以及垃圾卫生填埋场,为大家一一揭秘。

舍得一人脏,换得万人洁

9月24日上午10时许,见到潘复才时,他正在将一个垃圾箱中的垃圾倾倒入一辆小型垃圾车内。动作熟练,干劲十足。

作为市环卫局岷河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人,潘复才和另外一名工友,共同负责中心城区万人小区内平江东街、岷河南街街面垃圾箱垃圾、小区和商户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两个人白班、夜班轮班倒。

这一天,潘复才负责白班。从凌晨4点上班开始,除了短短的吃饭时间,其余时间潘复才一直在忙,忙着收集垃圾;收集满后,清运到岷河环卫所内的五分校垃圾转运站,如此往复,直至下午6点下班。在此期间,他至少要清运10趟,每趟用时约一个小时。工作的辛苦可见一斑。

“苦、累、脏、臭”,岷河环卫所副所长吕罡这样概括他的工友们。从事环卫工作10多年,吕罡对此有着真切的体会。

有一句话说得好,“舍得一人脏,换得万人洁”。这正是对环卫工人工作的生动概括。在中心城区,正是有了像潘复才一样的1700余名环卫工人的辛苦劳作,才有城区270个垃圾桶、355座垃圾屋(池)、2732个垃圾箱各种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清运,才有城区居民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

中心城区日产垃圾350吨

作为中心城区18座垃圾中转站(垃圾库)之一,五分校垃圾转运站主要负责转运岷河环卫所287名环卫工人从该所辖区内收集、清运过来的各种生活垃圾。

在五分校垃圾转运站,记者看到,环卫工人们一辆接一辆地把收集、清运过来的垃圾运往操作台。在操作台上,通过一台立式垃圾压缩机械,可以轻松实现对各种生活垃圾的压缩处理。“处理过程中,如果灰尘大的话,还可通过按钮实现喷雾操作。”吕罡介绍,与此同时,压缩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通过启动排污泵,进入城市污水管网。

对垃圾进行压缩,然后密闭运输,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据吕罡介绍,这样,不仅提高了垃圾二次转运效率,而且大大减少了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在中心城区18座垃圾中转站(垃圾库)中,像岷河环卫所这样较先进的垂压式垃圾中转站共有9座,其余9座则是较为落后的地坑式、楼式垃圾库。据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老式垃圾库由于建设的年代比较早,采取的垃圾转运方式和配备的设备均比较落后,垃圾不能有效减容,垃圾污水、餐厨垃圾油污不能收集和抽排,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市民反映强烈,同时还大大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正是基于此,他们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升级改造申请。

提高垃圾二次转运效率,一方面是由于科技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垃圾量日益增加的现状使然。以五分校垃圾转运站为例,目前,该转运站每天垃圾转运量达70吨,8吨的大型垃圾运输车每天需跑八九个来回。“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乐山全城的垃圾量也就100吨多一点。”这让吕罡很是感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如今,乐山市中心城区每日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量已经飙升到了350余吨,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卫生填埋处理量大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乐山市每日处理的生活垃圾量,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区凌云乡凌云村的乐山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卫生填埋场主要处理乐山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井研县和五通桥区的生活垃圾。

据该卫生填埋场有关负责人马永安介绍,该卫生填埋场总投资4200万元、占地181亩;工程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2006年6月完工并投产;当时设计处理规模为每日350吨,库容量209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4年。为了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库区防渗采用1.5毫米HDPE土工膜,库底增设一层膨润土毯。

对于库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他们引进专业化处理公司,通过库底布设的渗滤液收集管网把渗滤液抽到污水预处理站进行预处理。之后,预处理过的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由市污水处理厂再处理后按一级标准排放入岷江。在灭蝇除臭方面,也有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卫生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他们通过采用BOO模式,引进专业化公司、投资2200万元利用填埋气发电。该项目已于今年1月正式并网发电,日发电量达1.5万度。项目的投运,大大减少了臭气污染,可谓一举两得。

与马永安交谈中,记者得知,正常运转中的卫生填埋场,其实也存在着新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日处理垃圾量大,超出了当时设计处理规模。“当时设计的是每日处理生活垃圾350吨,可实际上现在的日处理规模已达460吨,可谓超负荷运转。”马永安介绍,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卫生填埋场可能要先于设计使用年限而提前封场。

其次,就是卫生填埋场占地面积比较大。这其实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垃圾的固有问题之一,近年来,垃圾围城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最后,就是卫生填埋场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即便卫生做得再好,蚊虫的滋生、臭气的散逸都不可避免。”对于马永安的话,在现场,记者深有同感。

以上问题的解决,迫使我们开拓新思路,找寻新办法。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