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天才埃隆·马斯克:人类是计算机

   2015-10-07 雷锋网2640
核心提示:Musk于1971年出生在南非。他的童年并非无忧无虑——家庭环境困苦,永远不适应学校生活。但是,正如你经常在伟人传记中读到的一样,对知识如饮

Musk于1971年出生在南非。他的童年并非无忧无虑——家庭环境困苦,永远不适应学校生活。但是,正如你经常在伟人传记中读到的一样,对知识如饮甘霖的他很早就开始自学了。他的弟弟Kimbal回忆说,Elon那时每天经常读书10个小时以上——一般都是科幻小说,后来,浩如烟海的非小说类书籍也进入了他的阅读书单。在四年级的时候,他开始坚持不懈地醉心于研读《大英百科全书》了。

解析埃隆·马斯克:人类是计算机

你将从Musk身上学到的一个启发是:他把人类当作计算机。当然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在本质上做类比。一个人的硬件是他的身躯和大脑,他的软件是他学习思考的方式、他的三观、他的习惯以及他的个性。

对于Musk来说,学习就像是“把数据和算法下载进大脑”的过程。当他还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照本宣科时,最不爽的事之一便是“龟速的下载速度”——直到今天,他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自学。

在他9岁那年,他拥有了第一部电脑 Commodore VIC-20 ,从此玩电子游戏成了他的第二大爱好。这部电脑配有5千字节的内存,还附送了一份“如何编程”的指南。正常来说读者要花6个月才学得完,9岁的Elon在3天内就读完它了。

在12岁的时候,他运用他所学的知识开发了一款叫Blastar的小游戏,这款游戏用他的话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游戏罢了……不过比Flappy Bird好玩多了。”但是在1983年,一家电脑杂志社以5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它(相当于今天的1200美元)——这对于一个12岁的小男孩来说还不赖。

Musk永远都不觉得自己跟南非有多大羁绊——他没有融入当地的白人文化,并且那里对于一个潜在的创业家来说就是一个噩梦般的国度。他把硅谷看作是迦南(译者注:《旧约》中的圣地),并且在17岁那年永远地离开了南非。由于他母亲是加拿大公民的关系,移民到加拿大更容易,他决定从加拿大起步。数年之后,通过大学转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方式,Musk进入了美国。

在大学里,他以下面这个问题作为出发点,开始思索这辈子最想要干什么——“在未来什么东西能对人类产生最深远的影响?”

而他脑海里随之蹦出来的,是一份包含五个东西的列表:“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特别是超越地球个体的永恒生命延伸;人工智能;以及人类基因密码重组。”

他对后两者的积极性影响表示怀疑,但他对前三者的每一项都感到乐观,而他当时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参与进太空探索这个高深领域。这样他投身奋斗的选项就剩下互联网和可持续能源了。

他决定从可持续能源入手。

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后,他报读了一个斯坦福博士项目以学习高密度能量储存装置,这项技术目标在于开发一种比传统电池更高效率的能量储存方法——他知道这是开启通往未来可持续能源的关键钥匙,并且能加速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

但在入学的两天之后,害怕错过有趣事物的心态淹没了他。

因为那是1995年,他“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互联网擦身而过——(他)想要纵身跃进互联网浪潮并增益其所不能。”所以他反而决定退学并去尝试互联网。

他的首要行动就是试着去1995年的互联网巨兽网景公司谋一份差事。他能想出来的策略就是被当作不速之客走进大厅里,然后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太害羞以至于跟任何人都开不了口,最后悻悻然地走出来。

Musk默默无名的生涯逆袭之路始于与他弟弟Kimbal(他也随Elon来到美国)一起创立的新公司Zip2。Zip2就像是Yelp(译者注:美国最大点评网站)和谷歌地图的粗糙结合,但贵为任何类似产品的开山鼻祖。它的目标是让企业们意识到黄页的时代终将逝去,从而自己放上在线目录会是一个更棒的想法。这哥儿俩一贫如洗,睡在办公室、洗在YMCA(译者注: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基督教青年会),而作为主力程序员的Elon在电脑上日以继夜地工作,码红了眼。

在1995那个年代,很难说服企业们相信“互联网至关重要”。很多人告诉这两哥儿们,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听起来就像是“愚蠢透底的主意”——但最终,他们还是争取到了顾客,公司也在茁壮成长。

90年代互联网蓬勃发展,初创公司往往捞一票就走。到了1999年,Compaq(译者注:康柏计算机公司,后被惠普公司收购)以3.07亿美元收购了Zip2,27岁的Musk一举成为了身价2200万美元的富翁。

对于Musk的人生来说,创办一家企业后再马上潜心投入创办下一家更崭新的、更艰难的、更复杂的企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题。

如果他对网络公司百万富翁的准则循规蹈矩的话,他就不会因此成名——在你成功当上90年代大繁荣的弄潮儿之后,你应该做的要么是在惬意的黄昏落日下与天使投资中退休,要么是假如你还有野心,用别人的钱再开一家新公司。

但是Musk不走寻常路,他把四分之三的身家都投入实现他的新想法——一个非同凡响而又异常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堆满支票、存款以及账户的网上银行——名字叫X.com。

这个主意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要知道那是1999年,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要和庞大的银行帝国竞争是前所未闻的。

X.com 所处的同一栋建筑还有另外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名字叫Confinity,由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所创立。X.com 的众多特点之一就是能提供方便的转账服务。不久之后,Confinity也提供了类似的服务。两家公司都开始注意到市场对他们的转账服务有强烈的需求,这使得两家公司电光石火之间就要与对方展开激烈的竞争。最终,他们决定合并为一家公司,即我们今天所熟知PayPal。

这次合并带来了排山倒海般的内部冲突——Musk从现在起就得加入Peter Thiel和其他一帮当时超级成功的互联网弄潮儿。尽管公司在飞速成长,办公桌上的事情可没谈妥。冲突终于在2000年底爆发了,当时Musk正在度蜜月(与他的第一任妻子Justine),反Musk势力策划了一场政变并以Thiel取代他的CEO之位。这次突发事件Musk处理得出乎意料的好,并且直到今天,他都表示并不认同那次举动,但他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事后他继续留在公司里担任高管职位,并继续投资公司。2002年,eBay以15亿美买下PayPal时,他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Musk带着1.8亿美元(税后)潇洒地迈出大门。

如果在Musk的决策中曾经出现过一次近似乎循规蹈矩的时刻,那么它就是他生命中的此时此刻——成为31岁超级富翁的2002年——他一劳永逸地把陈规付之一炬。

我们在剩下的文章里会彻底探讨他在此之后持续至今的13年里的主题。先来看这一小段故事:

【事业挫败,婚姻散场】

在2002的时候,甚至在出售PayPal之前,Musk就开始狼吞虎咽地阅读有关火箭技术的书籍,并在那一年的晚些时候,他带着1亿美元不加思索地创办了一家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企业之一:

一家名为SpaceX的火箭公司:这家公司旨在于为太空旅行的花费带来彻底革命,以让人类在下个世纪里通过在火星上至少殖民一百万人口的方式来实现星际移民。

接着,在2004年的时候,在“火箭”正在实行的同时,Musk决定兵分两路——不加思索地创办历史上第二个不可思议的企业:

一家名叫特斯拉的电动车公司,旨在于显著加速电动汽车的发展,以期彻底改革全世界的汽车业并带领人类向可持续能源的未来迈出一大步。

Musk同样是以个人身份资助这家公司,尽管在美国历史上,上一次成功的汽车初创企业(名为Chrysler)要追溯到1925年了,同时能创建一家成功的电动汽车公司的人还没从石头里蹦出来,他依然倾注了7000万美元。

有钱就是任性,数年之后的2006年,他投入1000万美元与他表兄弟们一起创立了另外一家叫做SolarCity的公司,其旨在于通过开发一种更庞大的分布式设施来彻底改革发电产业。数百万的家庭将会装上这种太阳能电池板系统,以期大幅降低用于发电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并且最后做到“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大量采用。”

如果你纵览Paypal卖出去后接下来的四个年头,你能看出这是一个悲怆的故事。一个痴心妄想的互联网百万富翁,可笑地把他全部心思投入一串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所不用其极地挥霍他的财富。

到了2008年,正如字面意思看起来那样——火开始烧眉毛了。

SpaceX已经能够建造火箭,只不过不是真正能工作的火箭——到目前为止前三次尝试发射的火箭都在到达既定轨道之前炸毁了。为了引进任何正式的外部投资或收费发射合约,SpaceX必须证明他们能成功地发射一枚火箭——但Musk说他剩下的资金能且仅能负担起最后一次发射了。如果第四次发射也失败的话,SpaceX将会完蛋。

与此同时,在旧金山湾区,特斯拉也是一团糟。由于并不被外界所看好,他们并没有把第一款车—— Tesla Roadster——推出市场。硅谷八卦博客Valleywag甚至把特斯拉的Roadster列为2007年最失败的科技产品。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全球也突然陷入经济危机,这无疑重创了汽车工业,并榨干了任何一滴流向汽车行业投资款,作为还没来得及经过市场证明的新兴企业,特斯拉更是身陷囹圄,现金烧得飞快。

在两方事业的挫败下,他原本岁月静好的八年婚姻,也在混乱的离婚中收场。

但是,但关键的是——Musk并不是傻瓜,而且他从来没创建过烂公司。与其相反,他创立的公司都特别、特别地棒。

只是就跟开创一家汽车公司一样,开发一枚可靠火箭的困难程度不亚于上刀山下火海,而且因为在外界看来这企业野心过于庞大并且很可能惨淡收场,没有人愿意去投资——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期间——Musk必须依赖自己的个人资金了。PayPal成就了他的腰缠万贯,但以他一己之力还不够足以支撑这些公司跋涉这么长的路途。如果没有外部投资,SpaceX和特斯拉离墓碑不远了。所以并不是SpaceX和特斯拉太差劲了——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然而他们时日不多了。

在最严峻的时刻,突然间迎来转机,一切天翻地覆。

首先,在2008年的9月份,SpaceX发射了第四枚火箭——如果它没能把负载送达预定轨道的话,这将是最后一枚火箭——结果它成功了。完美无疵。

这就足以让NASA(译者注: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吼出“去他的,让我们给这个叫Musk的家伙一次机会”并赌了一把,为SpaceX提供了一份价值16亿美元的合同,而SpaceX将为NASA实施12次航天运输任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SpaceX得救了。

第二天,在2008年的圣诞节晚上,当Musk从床下搜刮出他所能支撑特斯拉继续运营的最后一分钱后,特斯拉的投资者们勉为其难地同意投资这家公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个月之后,事情开始往好的一面发展,另外一项春夜喜雨般的投资也如期而至——来自Daimler(译者注:德国斯图加特,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的5000万美元。特斯拉得救了。

尽管2008年对Musk来说坎坷颠簸,然而接下来的七年中Elon Musk和他的公司创造了巨大辉煌。

自他们头三次发射失败以来,SpaceX已经发射了20次了——全部成功。因为SpaceX的创新技术能将航天运输的成本降到史上最低,所以许多企业现在已成为常客了,NASA只是其中之一。对于一家商业火箭公司来说,那20次发射已经包揽下了几乎所有“第一次”的头衔——直到今天,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发射回收技术的只有四个:美国、俄罗斯、中国、以及——SpaceX。SpaceX目前正在测试他们的新一代航天器,它能载人飞入太空,并且他们在忙于建造更大型的火箭,其能一次性载100个人去火星。最近一次由Google和Fidelity(译者注: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发起的投资带给了这家公司120亿美元的估值。

特斯拉的车型Model S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不仅以《消费者报告》有史以来的最高评分——99/100称霸整个汽车工业,而且还获得了来自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有史以来的最高安全系数——5.4/5。现在他们离推出真正的终结者越来越近了——更多人买得起的车型Model 3——而且这家公司的市场总值接近300亿美元。他们同时也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电池公司,目前在内华达州内建造超大型工厂“Gigafactory”,其锂离子电池产能是全球每年产量加起来的两倍。

于2012年面世的SolarCity,现在的市场总值接近60亿美元,并且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服务商。他们现在正在Buffalo (译者注:美国纽约州西部港市)建造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工厂,并且他们会与特斯拉以合作伙伴的关系把产品和特斯拉的新家庭电池——能源墙(Powerwall)结合在一起。

并且这远远不够,在他的空余时间里,Musk还在抓紧发展一种全新的交通形式——超级高铁(Hyperloop)。

数年之后,当这几家新工厂都建造完成时,Musk的三家公司会雇佣超过3万人。2008年几近破产的Musk对一位朋友说过,他和他老婆都可能得“搬进他老丈人的地下室”,不过Musk目前的实时资产净值为129亿美元。(译者注:截至发稿时为138亿美元)

所有的这一切让江湖人称Musk为在世大圣。

随着汽车企业的初创成功和超级充电站网络遍布全球,人们开始把Musk和诸如Henry Ford(译者注:福特公司创始人)和John D. Rockefeller(译者注: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这样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们相提并论。

SpaceX在火箭技术上的领先也让他能比肩Howard Hughes(译者注:美国传奇航空工程师),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Musk能同时纵横各大产业并取得伟大技术进步的理由,把Musk和爱迪生拿来做比较。因为Musk的必杀技就是打破循规蹈矩的产业并给消费者带来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想要什么的产品,所以更多的时候他是被拿去跟乔布斯做比较。

有些人相信他将作为有且仅有他自己的人类分支而被铭记。负责给Musk写传的科技作家Ashlee Vance指出Musk现在正做的——

“连Hughes或者乔布斯创造过的任何东西与之相比都可能如萤火之光与日月争辉。Musk把这些在美国看起来快要弃疗的产业,比如航空航天业和汽车工业回炉重造成崭新而妙不可言的样子”。

解析埃隆·马斯克:人类是计算机

负责运营 TED 演讲的 Chris Anderson 称Musk为“地球上活着的创业家中最非凡卓越的。”其他人都通过“钢铁侠的现实原型”才了解认识他,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有件事并非无中生有——在开始执导第一部《钢铁侠》之前,Jon Favreau(译者注:《钢铁侠1》的导演)确实把Robert Downey, Jr.(译者注:钢铁侠扮演者)与Musk关在SpaceX的工厂里一起生活了些日子——这样“钢铁侠”就能够通过对Musk的察言观色来塑造自己的角色。Musk甚至客串过《辛普森一家》。

这就是Musk——当我在家里穿着睡裤来回踱步时,莫名其妙地就接到了他的电话。

在通话中,他反复强调了他不是找我去宣传他的公司——而是希望我帮忙解释围绕着这几家公司,世界发生了什么改变,以及为什么电动汽车、可持续能源生产以及航空航天业如此重要。

他看起来特别厌倦了别人花费时间去大量报道他——他觉得他所涉足的产业有太多重要的事情更值得被关注且每次有文章要写他,他都希望他们能把焦点放在石化燃料供应、电池优势或者实现人类星际移民的重要性。

所以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是这篇题为《Elon Musk:地球上最炫酷的人》的文章肯定会惹恼他本人。

但我这么做也有我的理由。对于我来说,这篇文章能开启两个弥足珍贵的宝箱:

1)弄明白Musk出于什么原因投身他的事业。他深深确信他肩负着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的重任。我想探究他所作所为的深层原因。

2)弄明白为什么Musk能够成就这一切。在每一个时代中,都有一些伟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并且那些人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特立独行——我想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所以在我去加利福尼亚的路上,我脑海里始终铭记两个目的:

一是尽我所能了解清楚Musk和他的队伍如此狂热地在做什么项目,以及为什么他们的所作所为至关重要,二是去洞察是什么使他能如此深刻地改变世界。

后记

正如古人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般,Musk的童年较为艰苦,但他很早就明白了勤奋自学的道理,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后来他开创事业的灵感和方法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我们小时候可能没有如他那般饱览群书——那就做一个终生学习者吧!

活到老学到老,如乔布斯所言“必须相信它们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

其次,如果你觉得你现在周遭的环境如五指山一般死死压住你时,不要犹豫了,学Musk挣扎出来,动身去天竺!种子想长成大树也要找到合适的土壤——去勇敢闯荡吧。

最后,如此超前的想法也能一步步成功落地实现,全凭Musk在时运不济的头几年都没有轻言放弃。相比之下,我们面对的困境要轻松一些——那是不是更应该坚持不懈呢?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