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环卫大投入大改革 让“人间天堂”天更蓝水更清

   2015-10-10 新华日报1530
核心提示:10月11日至15日,国际固废论坛、2015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设备国际展览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将相继在苏州召开。首先将由来自联合国

10月11日至15日,国际固废论坛、2015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设备国际展览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将相继在苏州召开。首先将由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住房城乡建设部、丹麦环保局、新加坡环境部等全球40多个国家、200多位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将就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展开研讨。

“如此高规格会议选择在苏州举办,是对苏州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肯定与鼓励。”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苏州加大投入提高固废处置水平、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行垃圾分类,并依托“智慧环卫”实现信息化管理,目前相关行业水平跻身全国环卫管理的第一方阵。

无害化处理

把餐厨垃圾“吃干榨尽”

在位于七子山的苏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内,每天从全市各个宾馆、饭店运来的上百吨餐厨垃圾,经过湿热法处置后“化身”为可循环利用的生产沼气和生物柴油。

这个“变废为宝”的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是苏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循环经济项目,目前项目日处理规模已达350吨。从根源上解决餐厨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减少土地浪费和能源消耗,该项目被评为“江苏城建示范项目”,获苏州市中心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苏州也因此被列为首批国家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管理,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是苏州固废垃圾处理和管理办法的缩影。“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市民生活质量提高,苏州生活垃圾的产量增速惊人,给垃圾终端处理带来很大压力。”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姚凤根介绍,2014年,仅苏州市区(不包括吴江)就累计处置177.79万吨生活垃圾,日均达到4870.95吨,相对2013年上涨8.02%,所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如此大体量的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离不开苏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个全省首家千吨级规模项目。总投资近17亿元的项目一期于2006年运行,二期于2009年运行,三期扩建项目于2013年正式投运,设计日处理规模为3550吨。据统计,2014年,该项目单体焚烧处置144.41万吨生活垃圾,日均处理达3956.47吨。

而紧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水平拓展库区生态修复项目,自1993年建设投运、2006年启动扩建新增库容200万立方到2013年启动总面积为10.5万平方米的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两者为苏州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提供坚实保障。与此同时,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等县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紧随其后,苏州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资源迈入新阶段。

信息化监管

垃圾焚烧填埋全程可视

在苏州一饭店门口,餐厨垃圾收集车驾驶员杨同标走下车,熟练地将一桶垃圾搬上车。这是记者通过苏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大屏幕上看到的一幕。就在杨同标将桶放上车的瞬间,通过安装的车载称重设备,这桶餐厨垃圾的重量立刻通过车载GPS实时传到监管中心电脑上,屏幕下监督员一目了然,而不断滚动的大屏幕上,焚烧垃圾、填埋垃圾等环节全部可视。

固废处理,除了处理手段,过程监管甚至更加必要,苏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担任的就是这个角色。据介绍,该中心可以对苏州市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苏州环卫部门管理的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置过程形成物的计量、处置实时监管,并对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场所的安全运行及环境影响状况进行可视监督。

生活垃圾固废监管系统是苏州市环卫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党总支书记李世昌告诉记者,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和质量,2008年7月,苏州市环卫管理信息系统就启动建设,成为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数字城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4年底已投资1900万元。生活垃圾固废监管系统,还包括环卫基础数据库系统、环境卫生作业监管系统、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系统、垃圾焚烧工况监管系统、环卫从业人员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GPS系统、视频监管系统等15个子系统。该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以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的规范化、精确化、精细化和共享化。

法治化推进

垃圾分类试点步步为营

在苏州市姑苏区长风别墅小区垃圾回收站,保洁员正在将收来的餐厨垃圾倒入有机废弃物生化处理机,因为处理机内部有一种分解生活的有机垃圾的微生物菌群,这些经过精心培育和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群专门喜欢“吃”各种菜叶、骨头、蔬菜和瓜果之类的有机垃圾。只要将有机垃圾投入机器内,同时置入微生物菌剂,通过高速发酵、干燥、除异味处理等工序,就能有效地把城市生活有机垃圾就地降解,“吐出”水蒸气、二氧化碳、氨气、酒精、有机酸等。

在小区另设厨余垃圾处理站,是苏州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的新尝试。据介绍,在每天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中,约混杂着高于30%以上的厨余垃圾,而如果将该类垃圾分出来,将大大减轻终端固废处理的压力。为此,苏州自2000年开始,就在一些居民小区尝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其间有几个小区曾摆放过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但没有具体的垃圾分类细化标准。

2012年以来,苏州先后出台《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规划(2012-2016)》、《苏州市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和《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置作业规范》等15部规范性文件,自2010年起开始起草《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办法》,通过反复修改审核,目前已列入2015年苏州市政府立法计划,从制度保证垃圾分类工作。

据统计,目前苏州市区实施并通过验收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已达307个,并配套购置了生活垃圾细分类的收运车辆,拥有配套分类垃圾中转场所6处。苏州分类试点得到了肯定,不久前更是成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