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深度】“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完成?

   2015-10-12 中国节能网2470
核心提示: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又面临十三五的开局。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工作也到了该盘点的时候,这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更有利于为十

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又面临“十三五”的开局。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工作也到了该盘点的时候,这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更有利于为“十三五”节能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煤价、国际油价下跌的背景下,全行业“十二五”的节能目标任务能不能完成?今后节能工作还应该重点关注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各界普遍关注的节能热点、焦点,本版从今日起推出《石化节能“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系列报道,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在前不久西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节能技术交流会及投融资大会上,“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目标能否实现成为了与会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指标来考核,“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然而,对于国家考核的单位工业增加值(GDP)能耗指标,目前全行业距离实现任务目标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企业的节能工作也是喜忧参半。业内人士认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还有努力空间。

单耗降低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行业的节能目标能否实现一直为各方所关注,这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下一步的节能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来考核的话,‘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指标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说。

扬子乙烯节能改造项目是扬子石化的重点改造项目,它是以中国石化自有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分别对乙烯装置的裂解系统和分离系统进行节能降耗改造,该工程已于今年4月完工。图为扬子石化工作人员正在对乙烯装置裂解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本报记者 陶炎 摄)

李永亮作出的结论也得到了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数据的证实。在节能协会于9月17日发布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中,节能协会资深专家张觐桐对外强调,如果按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耗计算,仅“十二五”的前4年,全行业就实现节能量14196.8万吨标煤,完成了节能目标的146.9%,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节能目标。通过各行业产品的单位能耗降低,2014年与2010年相比,全行业实现节能9722.2万吨标煤,也已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绝对量目标9666万吨标煤的节能任务。

张觐桐介绍说,从石油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能耗来看,2014年是376.7千克标煤/万元,2010年是468.7千克标煤/万元。

“另外,通过对石油和化工行业内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原油加工、合成材料制造、化肥制造、化学农药、化学矿采选、有机化学品制造、无机化工原料制造、橡胶轮胎制造业等9个子行业产品的能耗降低情况分析,除2014年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比上年上升了0.21%以外,其他各子行业产品的单位能耗均有所降低,因此,2014年与2010年相比,全行业已实现节能9722.2万吨标准煤,也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的节能目标。”张觐桐表示。

图为在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节能技术交流会及投融资大会期间,业内人士正在就节能工作交流意见。(本报记者 郁红 摄)

各方分析认为,这一节能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十二五”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为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十二五”以来,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全行业万元收入能耗为375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0.1%。其中,化学工业为412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2.7%。2014年,乙烯综合能耗816.3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2.3%;烧碱综合能耗374.1千克标煤/吨,降幅2.3%;电石综合能耗1010.2千克标煤/吨,下降3.1%;黄磷综合能耗3076.9千克标煤/吨,下降3.2%,纯碱综合能耗316.7千克标煤/吨,下降1.6%。

其次,节能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效水平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并在全行业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如乙烯生产中的辐射炉管强化传热技术、氯碱组合式旋流干燥技术等,不仅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而且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今年8月,开磷控股集团季戊四醇生产装置节能升级改造项目投产。该项目通过技改将季戊四醇吨产品蒸汽消耗控制在6.5吨以下,95级和98级季戊四醇日产量由90吨提高至180吨以上,每天可节约蒸汽890吨,年可节约标煤5万吨,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图为项目全景。 (陈渤水 摄)

再次,行业节能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本)》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强化了规划、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行业初步建立了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连续4年向社会发布了相关重点产品能耗情况,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全行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先后发布了36项涉及烧碱、尿素、聚氯乙烯等产品能耗限额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公布执行;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也初步建立,有15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节能效果显著。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忠铭谈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节能无疑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因此,企业会积极实施可行的降低能耗措施。另外,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推进,以及部分行业开工率下降,全行业的节能情况也有所好转。

单位GDP能耗距目标差距不小

然而,有被采访者表示,对于“十二五”节能目标,国家考核的是单位工业增加值(GDP)能耗。而目前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距离完成目标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卢文新表示,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的节能目标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16%。但全行业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7362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的1.8826吨标煤/万元下降了7.8%,离时序进度目标尚有差距。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对全行业节能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结果也显示,2014年的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7.8%,显然没有完成进度目标,与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的目标相去甚远,差距达到了8.2%。

张觐桐谈到,要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6%的目标,到2015年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就必须达到1.5814千克标煤/万元才行。若按7%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全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应达到32090万元,“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绝对量目标则应该是9666万吨标准煤。

“但是‘十二五’前4年,按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定比计算,全行业只完成了4665万吨标煤,只是任务的46.2%。”张觐桐说。

卢文新认为,这与拥有落后产能企业的现状密不可分。采用濒临淘汰的落后技术的企业,生产成本虽然较高,但考虑到其一次性投资基本已经收回,按照目前的运营状况进行生产,仍有可盈利空间。因此,这部分企业不愿再追加投入进行节能改造,导致行业中部分石化产品平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居高不下。

中国石化润滑油(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的质量经理王建东、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琼玉、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晋梅、余国贤等被采访者则强调,影响和制约“十二五”石化和化工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这一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管理问题。企业主管部门管理是否到位至关重要,而目前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对于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足。二是资金问题。节能必须要有投入,包括设备、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降低生产成本,企业肯定要积极实施可行的降低能耗措施,但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节能措施,企业一般都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这些无疑成为影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节能目标完成的障碍。

李永亮也谈到,就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目标任务的完成来说,虽然到目前为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否完成还要看今年第四季度行业节能的后续情况,尚需要在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里继续做一些更有成效的工作。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情况不能尽如人意,与化工行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大宗、高能耗产品占比较大且产能过剩有直接关系。

“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国和日本,在化工行业平均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上与美国和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国内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7%左右,即如果产值是100元的话,国内工业增加值是27元。而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增加值率则分别为52%和41%,这样算下来我国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的能耗本身就比日美要高出不少。这一指标表明行业在结构节能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我国化工行业应该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延伸产业价值链,以提高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精细化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李永亮强调。

企业节能工作喜忧参半

石油和化工行业做好节能工作、实现节能目标的主体是企业。在采访中,李忠铭等人坦言,实际上国内很多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能源管理人员不足,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不规范;节能服务机构(包括技术专家队伍、服务水平、市场化机制等)不健全,还不能满足当前企业节能的迫切要求,不少企业的节能工作也处于应付的状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台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节能管理政策和法规,切实提高国内企业的节能工作水平。

张觐桐谈到,目前企业节能工作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企业节能工作的发展并不平衡。也就是说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耗能少的企业对节能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往往以效益为中心,总是考虑先把产品产量搞上去。而能耗高的企业对节能则比较重视。如合成氨、烧碱生产企业能源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60%~70%,所以这样的企业一般比较重视节能,因为“不抓这个抓什么呀”。但如果能耗只占成本的5%的企业,自然就不会下大力气节能了。而这类企业占到全行业企业总量的30%左右,对全行业节能目标的完成十分不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的确有助于他们实现节能目标,而且已有不少石化和化工企业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的节能量。如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茌平信发华兴实业有限公司、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中石化南化连云港碱厂等。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管理办主任许立和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的节能量目标,主要是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三方面来实现的。

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光明告诉记者,陕焦化工年产200万吨焦化是近年来新建或技改的装置,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焦化产能,因此早在2013年就提前完成了43600吨标煤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另据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给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下达的1.43万吨标煤的节能量也被他们提前超额完成。连云港碱厂2015年比2010年已经累计节约了3.8万吨标煤,也提前实现了“十二五”的节能目标。

也有很多企业一直在节能技改方面不懈地努力。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工程师何佳玮告诉记者,公司的甲醇制烯烃装置采用新一代DMTO技术,增加了C4分离回收系统,180万吨/年甲醇配套的烯烃产能达68万吨,与MTO相比增产降耗10%以上。尽管如此,蒲城清洁能化在组织试生产过程中仍然不断优化工艺,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比如火炬气回收系统,原设计对烯烃分离装置产生的7吨/小时乙烷、3.5吨/小时丙烷等轻组分气体进入燃料气管网,作为锅炉燃料掺烧,但由于组分不稳定不易控制。该公司正在实施技术改造,并对丙烷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附加值。据测算,每年回收纯度95%以上的丙烷2.5万吨,经济效益近1亿元。

“针对天然气管线在低温状态需要添加甲醇,甲醇污水回注到地下。我们主要围绕节水做文章。”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天然气液化厂生产技术部副经理曹强强对记者说,该厂在杨家湾的年产20万吨LNG(液化天然气)装置循环水改造刚刚完成,现正在调试,准备进行预验收。每天回收循环水150立方米,回收的甲醇纯度达到95%,作为产品销售或返回生产系统。

“我们‘十二五’节能目标是必须要完成的。按照国家发改委下发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各企业‘十二五’节能量指标非常明确。在国家考核的万家企业中涉及到中石化的企业比较多,其中哪怕有一家未完成,国家都会认定中石化未完成。因此,中石化总部高度重视,到了我们二级企业更不敢放松。”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生产部副部长田增林说。

不过田增林也反映,对于“十二五”的节能目标任务,大型石化企业完成起来非常困难。由于能源消耗的体量比较大,为了确保完成总体节能量指标,国家和政府势必将大型石化企业作为重点控制目标,下达的“十二五”节能指标非常严苛。同时,按照政府对石化企业的考核办法,节能量必须依靠装置和主要产品能源单耗的降低来获得,而经过多年挖潜,主要单位产品能耗下降越来越困难,“十二五”节能量完成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整个企业能否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我感觉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公司上市部分的节能任务完成情况非常好,已经完成国家任务的130%。但分公司完成起来就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指标下得过高。”中石化扬子石化能环部节能科长陈正宏说,由于上市公司的大炼油规模起来了,产能释放后,非常有利于节能降耗;但分公司就是水厂、电厂,体量很小,而且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很多环保设施上去以后,企业的能耗肯定是往上走的,要完成那么多的节能量很难。如果还是沿用过去计算节能量的方法,分公司的能耗很难再有大幅下降。现在能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但完成起来还是很困难。

“所以我建议‘十三五’国家最好不要下这样的指标了,企业确实也越来越困难,改由中石化来管理。指标即使下也要下得更科学、合理一些。”陈正宏对记者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