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专访】光大国际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蔡曙光

   2015-10-16 新华网络电视 2200
核心提示:垃圾焚烧处理,在中国似乎在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边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中,垃圾焚烧要占到35%

垃圾焚烧处理,在中国似乎在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边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中,垃圾焚烧要占到35%以上的比例;另一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周边要建的垃圾焚烧厂,大多采取拒绝到底的坚决态度。

那么,垃圾焚烧到底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除了焚烧,是否有更为优化的垃圾处理方式?破解“垃圾围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本期《环境?面对面》,专访光大国际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蔡曙光。

数据显示,中国的垃圾量正以10%的速度增长,增长幅度和GDP相符,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垃圾量将增至4.8亿吨。目前,中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主要方式。但随着垃圾量的增长,传统的填埋处理方法显然已经无法应对垃圾总量的增长速度,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二次污染,以及垃圾焚烧发电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中国各大城市纷纷选择垃圾焚烧的重要原因。

然而,围绕垃圾焚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社会各界的争论、纠纷甚至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有的甚至演化成为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陷入“政府宣布建设——群众强烈反对——项目被迫搁置”的困境。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