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海内外专家共商机器人发展:“照猫画虎”要不得

   2015-10-19 中国新闻网 作2630
核心提示:在推动智能制造业的浪潮下,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寻求差异化发展,也是必经之路。中国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刘进长17日

“在推动智能制造业的浪潮下,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寻求差异化发展,也是必经之路。”中国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刘进长17日在重庆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企业切忌“照猫画虎”、“跟在别人后头”。

在此间召开的第二届重庆(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来自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的海内外科学界人士就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展开研讨,中国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成为关注焦点。

刘进长透露,预计至2022年,中国人均用工成本将达每年20万人民币,制造业工人数量将减少2200万。中国特有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以高能耗、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制造模式难以继日,使得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机器人需求巨大。

图为日本福岛大学教授高桥隆行(左)与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工程研究院院长韦云隆。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市场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机器人技术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成本将以每年4%减少。我国目前有约78家机器人相关的上市企业,发展空间还很巨大。”刘进长说。

在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国机器人研发方面,刘进长指出,自“863”计划起,中国已近30年持续支持机器人领域,因此机器人发展已具备良好的人才与技术基础。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正处于产业形成和快速发展期,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未来的竞争力也不容忽视。

“福岛大学最近新建立了一个学院,主要针对环境辐射研究。”谈及机器人差异化发展,已从事机器人研究近30年的日本福岛大学教授高桥隆行举例,现在仍在持续进行中的日本福岛核辐射环境研究,特种机器人功不可没。“运用湖底辐射量测试机器人探入核辐射淤泥底部取样、研究,这些人类做不到的事,只有机器人做得到。”

来自韩国的科学技术院教授金钟焕亦表达相同观点,“危险工作环境不可预测,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等因素都在提醒我们要面向各自需要的领域开发对应的机器人品种,让智能发挥最大化作用。”

长期致力于机器人产业理论研究的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刘东官博士认为,随着社会智能化推进,从工业机器人向服务业机器人转型是必然趋势。“抓准需求的订制型道路,将促生机器人行业新的增长极。”

“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了机器人领域的科技研发。”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工程研究院院长韦云隆告诉记者,2014年重庆已聚集60多家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企业,当地各大学研机构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研究业已走向成熟,“重庆机器人最好最快的发展期已经到来。”

“作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必须信心十足地做好领跑的心理准备。”采访最后,刘进长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