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大唐集团:风电从无到有 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000万千瓦

   2015-10-22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970
核心提示:近年来,在大唐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大唐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国资委的相关任务要求,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为

近年来,在大唐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大唐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国资委的相关任务要求,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为集团公司建立与国际一流能源集团相适应的创新型企业,实现支撑和引领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而不懈努力,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突破。

大唐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依靠科技引领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装备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科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

依靠科技引领,产业结构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大唐集团公司始终认真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清洁高效等要求,紧跟国内外前沿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国内国际清洁高效新技术,能源结构、装备水平得到极大优化和调整。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煤电已经发展成以6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为主,大机组容量达到70台、4401万千瓦,占集团公司煤电机组的50.88%;水电发展成以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为主,大机组容量达到901万千瓦;风电从无到有,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000万千瓦;燃气、太阳能发电实现“零”的突破。清洁能源占比已经达到25.29%,形成了电源多元化的格局。

装备技术不断提高。煤电从原来亚临界机组发展到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容量达2561万千瓦,水电由中低水头发展到高水头机组,风电由双馈机组发展到直驱永磁机组。世界上最先进的燃气9FB机组、海上风电率先落户集团公司。

节能减排能力不断增强。供热机组快速增长,容量已突破3000万千瓦,供热量达到16308万吉焦,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空冷机组已经达到1394万千瓦,每年节水达到2484万吨,节水效果十分显著。脱硫、脱硝装备率分别达到100%和96.2%,脱硫效率由95%提高到99%,脱硝效率由60%提高到85%,除尘排放由每标准立方米40毫克降低到5毫克,一批机组已经实现超低排放。

优化设计成果初显。对在建和准备新开工的抚州、三门峡、雷州、蔚县等13个项目进行技术优化,二次再热和超600℃技术的示范已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得到落实。优化后平均煤耗每千瓦时降低7.62克,平均厂用电率由4.9%降为4.55%,单位平均动态造价由每千瓦3886元降为3864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标准预期将分别达到每标准立方米50、50、20毫克的排放水平。

优化运行不断深化。开展机组“达设计值”活动,以设计值为标准找差距,开展技术攻关,堵塞管理漏洞,今年前5个月能耗水平同比每千瓦时降低5.62克。优化运行中心积极推动机组综合升级改造,与制造厂家联合开发高效亚临界机组改造、新型超临界汽轮机改造,亚临界跨代升级改造方案研究基本成型。通过与外三、能源协会等合作,超临界机组整体优化、水空冷机组冷却系统联合优化技术正在有序推进。

新技术采用见成效。汽轮机高效通流、变频、节电、节油、热泵余热回收和低温省煤器等46项节能技术被应用,高频与脉冲电源、低低温电除尘、烟气调质、旋转极板等技术的应用与试点不断扩展,满足了国家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高效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解决了超低排放的难题,为实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提供了保障。

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体制机制不断加强

科技创新形成了职能管理、科技平台、研发转化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创新借力、优势互补、要素交融、紧密高效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需要。

职能管控得到加强。大唐集团公司成立了科技信息部,明确各级管理界面和职责,制订了由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基层企业组成的三级技术管理责任制,部分单位建立科技管理部门,加强了集团公司各级主体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科技项目、科技试点示范、科技产出(知识产权)、科技交流、科技奖励、科技鉴定、科技推广、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产业等职能管理。

科研平台从无到有。大唐集团公司组建的科学技术研究院,是集技术研发、技术监督、技术服务、信息等中心于一体的集团中央研究机构,相继设立了四个区域的电力试验所。加强了科技研发、试验的平台建设,建立了国家能源研发(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省级研发(技术)中心5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5个,形成了功能清晰、定位有别、专业分明、重点明确的研发系统。

研发转化主体形成。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是集新技术引进、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新成果转化、新装备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新技术的掌握、自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创造未来高新技术、产品、价值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已形成产品制造、工程建设、运行服务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群众性创新活动踊跃。78家基层企业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科技管理委员会),建立了4个科技协会和120个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形成了万众创新、人人创造、奉献智慧、成才奋进的创新文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及消化吸收、不断革新、持续改进为手段的试点示范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体制机制得到完善。各分子公司、基层企业制定科技管理制度234项,平均每家企业约3项。制度涉及科技管理的责任制、项目、计划、奖励、评审、知识产权、科普、论文、QC成果及奖励、技术攻关、统计等方面。部分二级责任主体成立了科技管理部门,加强了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

科技产出硕果累累,知识产权快速增长

获奖成果不断增加。大唐集团公司以上级科技成果获奖累计636项,其中获得国家、行业科技奖励130项,包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19项、中国电力科技奖51项、水利发电科学技术奖12项、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43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506项,奖励数量不断增加。

知识产权快速递增。累计专利2181件,软件著作权85项,实现了专利与主业结构高度融合,90%的专利为发电领域。2012-2014年新增专利1720件,平均年新增专利573件,位居发电集团前列,55%的专利已得到应用。基层企业专利覆盖率为53.6%,改变了2011年底前仅有71件专利的现状,已成为发电领域第一家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增加。

标准建设有序推进。着力标准专业规划,累计承担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153项。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进标准的国际化,注重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承担了22项国际标准(其中主编6项),牵头制定我国电力企业第一个ISO国际技术标准,12家基层企业获得行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A确认,集团公司已成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首批试点示范企业。

研发示范实力增强,科技创新效果显著

国家课题圆满完成。大唐集团公司积极承担国家前沿技术的研究,完成了“863计划”中的碎煤加压气化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适用于风电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成套技术、1.5兆瓦槽式太阳能热与燃煤机组互补发电技术、海上风电送出系统设计技术、海上风资源与海况及地质勘测测量技术等19项课题研究。“973计划”中的我国电力行业减排技术方案及机制研究、自愿碳减排交易规则的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新型协调优化控制、大温差热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汽轮机冷端优化、空湿冷机组联合提效、正压直吹制粉系统锅炉抽炉烟褐煤提质、阻塞滤波器解决次同步谐振、脱硝催化剂国产化SCR脱硝尿素热解制氨、微油点火、低氮氧化物燃烧、玻璃钢烟囱、多流域水电集控中心机组状态在线监测、风机控制策略优化等技术实现了自主研发、集成再创新。

科技引领率先示范。率先实现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国内首台30万千瓦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国产化、60万千瓦超临界“W”火焰锅炉、60万千瓦直接空冷、60万千瓦机组与光伏联合发电的集成创新。世界首例燃机碳捕捉和存储、亚洲首台全球效率最高的9FB型燃气轮机以及国内最大的国产余热锅炉和空冷发电机、30万千瓦机组焊接转子国产化等多项创新示范不断增加。

自主技术、成果转化增强,科技产业不断做强

自主技术不断增加。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引进,掌握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SCR烟气脱硝、旋喷和行喷袋式除尘、湿式电除尘、平板脱硝催化剂、催化剂再生、球形储煤仓等七类专有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拥有技术专利234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拥有了兆瓦级双馈直驱风机、干式捞渣机、玻璃钢烟囱、微油点火、低氮氧化物燃烧等五项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加。

成果转化不断创新。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成果转化。自主研发的SCR脱硝尿素热解和水解制氨技术、高效脱硫湍流技术、SNCR脱硝技术及装备,通过30万千瓦机组示范、百万机组试点运行后效率高达99.6%,自主研发、成果转化的再创新技术效果良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明显。斗轮机的自主研制与示范,打破了机械行业的垄断。

领域规模不断壮大。以科技引领、技术需求为导向,大唐科技产业集团从依赖引进技术的单一脱硫工程建设为主,发展到了以开展新实验、研发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开发新产品、制造新装备、拓宽新领域为主,集环保、工程、装备制造、电力信息和能源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五大主要产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产能规模、盈利水平的能力显著提高,走上了研发、转化、制造和产业化的道路。

积极参与产学研联盟,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加强

协同合作不断深入。大唐集团公司作为理事与技术委员会成员,积极参加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火力和风力发电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IEEE绿色发电国际产学研联盟和IEA(国际能源署)、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以及行业“火力发电、电力环境保护、热电、电力建设和科普”等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协作完成了火电、风电、环保等科技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和标准。

科技交流不断扩大。开展国际国内科技交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与国际高校、能源研究中心、协会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就煤电、燃机、二氧化碳捕集等进行科技、标准的研究和交流;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电气集团、电机学会等单位,就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进行科技研究和技术交流,获得了能源领域发展的前沿科技、新技术、新做法和新经验。

科普活动持续活跃。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展示发电烟尘细颗粒物控制、光煤耦合发电、远程风电设备状态预测与故障检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科学知识。《安全文化手册》、《珍惜家园、保护环境》、《节水之路展风采》等科普作品获得行业优秀奖。

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集团化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结合大唐集团公司“两优化,三中心”和“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全面责任”的管理思路,编制印发了集团公司最终版信息化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构建了大唐集团公司“CDT133”的信息化目标,制定了大唐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IT管控体系、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部署架构,为信息化深度融合集团战略管控思路奠定了基础。

管控体系持续完善。按照大唐集团公司顶层设计思路,提出统一的基本要求,完成了信息化制度体系架构和标准体系架构设计,编制了26项信息化制度和信息化标准,梳理了未来信息化三级主体管理内容和流程,建立健全了信息化审批、监督检查等全过程管控措施。

项目建设有序开展。按照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三大中心”等项目建设工作。目前,“生产调度中心”和“资金调度中心”上线运行,内部门户建设已经覆盖各类应用系统的界面展示功能,实现了与各类业务系统进行集成,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全面计划、全面风险、数据报送等系统建设正按计划开展,即将上线运行。

“两化”融合全面推进。积极推进信息化新技术及“两化”融合工作。以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首批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有关“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要求为指导,制定的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移动办公、容灾和灾难恢复等行动计划正在稳步推动。

信息化效果明显。重要资源、业务支撑类系统和公共应用类系统有序推进,加强了经营管理的管控手段,提高了对人财物等业务的管控能力;“三大中心”上线运行,提高了对生产过程与资金管控水平。2014年大唐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已跃升为中央企业信息化“A级”水平。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了人才强企战略和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开发工程和培养计划,人才结构、总量、效能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制定了“112人才”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专业人才库建设等32项制度,有利于各专业和科技人员的发展机制和环境得到改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已形成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队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6万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0.6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及国家级人才组成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队伍。

科技能力不断提高。重点加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有科技活动人员数量20980人,科技活动人员比例15.30%,其中研发员数量1221、研发人员比例0.89%。科技人才已成为推动大唐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

实现大唐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集团公司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主动适应当前的形势和要求,认真落实科技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为集团公司建立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相适应的创新型企业,实现支撑和引领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实现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新突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