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聊城市位山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估全省第一

   2015-10-23 鲁网2240
核心提示:记者从22日上午举行的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位山灌区工程面貌大为改观,工程调控能力大幅提升,为克服原有的引水

记者从22日上午举行的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位山灌区工程面貌大为改观,工程调控能力大幅提升,为克服原有的引水难题奠定了基础。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栾居军介绍,近年来,位山灌区引黄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引水指标问题。黄河部门“以供定需”,实行指标管理,没有引水指标不能开闸引水,近年来气候持续干旱,黄河同期水位不断降低,申请指标难度愈来愈大,申请到的引水量愈来愈小。二是黄河河槽下切问题。近年来,由于大流量调水调沙,对黄河河槽冲刷严重,河槽下切达2米,位山闸前水位降低2米以上,在黄河来水量与往年持平的情况下,作为自流引水的位山闸,“有水没水位、有水引不出”的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制约灌区的正常引水。三是渠道淤积问题。黄河水的泥沙含量巨大,引黄灌溉必然会导致黄河水泥沙淤积,久而久之形成“越淤越堵、越堵越淤”的局面,需要对闸前、闸后工程和输水干渠开展持续性的配套治理,在人力、财力方面的压力较大。四是工程不配套问题。尽管1998年至今,连年争取国家资金,但仅基本完成了骨干渠道节水改造,干渠以下工程配套率还比较低,支级工程配套率仅50%,田间末级渠系配套率仅20%到30%。

栾居军表示,为克服以上引水难题,市水利部门抓住党中央及省、市高度重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重大机遇,集中实施了大批工程建设,使灌区工程面貌大为改观,工程调控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大力开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位山灌区自1998年至今,连续18年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列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共投入资金9.5亿元,实现了“年年在计划、连年有投资”。其中:累计争取国家投资3.27亿元,省级投资6506万元,灌区自筹5.58亿元,开展了22期大规模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衬砌改造干渠143.8公里、分干支渠276公里,建设建筑物1616座,建设管理道路282余公里,改造基层管理设施8处,建设了灌溉试验站和四河头倒虹吸等大型枢纽工程。相继建立了信息采集处理系统、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系统、闸门远程控制系统等信息化操作系统,成为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灌区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又实施了2014年度和2015年度续建配套项目,其中2014年度项目提前完工,2015年度项目已完成40%以上,工程进度居全省前列,完成投资8100多万元。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灌区工程的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水利部组织的全国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估中,位山灌区名列全省第一,国内前茅。

二是积极开展渠首工程治理。针对黄河河槽下切,闸前水位降低的问题,水利部门结合“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对闸前、闸后引水渠进行清淤治理,拆除了建国前的旧虹吸工程,拓宽了引水口径,调整了引水角度,增强了引水能力。同时,还购置了水陆两用挖掘机,可以随时清淤,实现了引水清淤两不误。经过持续不懈的治理,灌区引水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有力缓解了闸前水位降低造成的引水困难问题。

三是科学开展灌区清淤治理。为破解渠道泥沙淤积问题,水利部门采取了“大流量、高水位”的输水方式,适时开展冲淤调沙工作,推动“泥沙远送、浑水入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淤积严重的骨干渠道,成为引黄灌溉的“卡脖子”工程。为此,市水利部门根据淤积情况,科学制定清淤计划,相继对东西渠、二三干渠等骨干渠道进行了清淤疏浚开卡,完成清淤76公里、土方330余万方,为近10年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骨干工程清淤。这些清淤工程切实增强了工程调控能力,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