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风电行业工程EPC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2015-10-29 风能 4740
核心提示:1.【风电行业工程EPC业务发展前景广阔】10月16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中国电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全球风能理事会、国

1.【风电行业工程EPC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10月16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中国电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全球风能理事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圆满落幕。风能大会所举办的政策与市场论坛、企业家论坛及技术论坛分别从政策设计、市场前景与监管、行业发展和前沿技术等方面为我们分享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大规模发展已近十年。对于风电企业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由原来“卖设备”进入到了“卖产品”的阶段,正逐步向以提供风力发电总体解决方案为主的供应商过渡。由于EPC模式通过专业化管理易于实现电力建设投资控制的最小化和质量控制的最大化,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项目业主及建设单位的青睐。另一方面,住建部一直以来明确将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予以政策推广。2014年1月底,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肯定了工程总包项目模式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倡导政府投资项目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并从推动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据悉,到2020年,国内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未来5年内,位于“一带一路”区域中的十多个国家的风电装机需求将超过整个全球需求的75%;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国内风电EPC市场计划新增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我国的风电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期,“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政策红利将为风电行业乃至EPC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统计,国内外24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中,仅有三一重能、上海电气、太原重工、金风科技、明阳风电等7家公司拥有EPC服务公司或业务单元,此外,运达风电和通用电气(中国)通过与中能建、中电建和电力设计院等企业和机构合作提供EPC服务。已有数据显示,统计范围内的多家风机制造企业中,天源科创工程业务以累计200万千瓦建设装机总量在EPC业务总量上处于领先,太原重工以110多万千瓦累计EPC业务装机总量排名第二。在未来,EPC业务必将充满前景,并且大有可为。

2.【IBM: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风电“合伙人”】

走出低谷的风电产业,正面临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的压力,风电行业龙头企业正在探寻属于自己的互联网+转型之路。“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和整合风电行业价值链,提升客户体验和价值,是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IBM大中华区能源与电力行业总经理余红光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IBM在能源电力行业,特别是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开发了这样的数字化应用,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将风场运行通过三维可视化场景呈现出来,用户在使用系统时,有身临实境的感觉,用户可通过系统中报警状况的提示,设备属性的显示,历史数据的回放等功能,充分了解整个风场中各个风机的运行状况,达到监测、分析从而实现协同创新等目的。”IBM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专家Biren Gandhi介绍,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运行过程中的完美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使风电企业的运营路径进一步优化。

互联网使得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成为了可能,云计算使得业务模式的创新更加快速高效。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最有价值的存在,同时推动或倒逼风电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当前多家风电制造型企业正在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以后谁把数据作为资源用好了,谁就会脱颖而出的。” 余红光认为,大数据、云计算将彻底改变企业原有的业务模式。

在IBM中国能源与电力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李国志看来,风电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两大方面。首先是行业业务(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随着风电技术与IT技术的深度融合,风机和风电场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风机和风电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将更多依赖于基于云平台交付的数字化服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远程诊断服务,利用大数据和专家知识,预测风机关键部件裂化趋势和潜在故障风险,主动对零部件库存、运输和更换进行预测和管理,从而减少风机停机带来的损失。其次是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以ERP/EAM等记录系统为核心对企业管理进行规范和优化。当前,随着移动、社交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的互动方式正在发生剧烈改变,迫切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构建透明共享、敏捷高效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这两个方面的转型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管理数字化转型为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体制保障,业务数字化转型为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优化动力,最终这两方面转型的相互融合才能实现风电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构建生态系统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级战略,全球风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成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面对新一代工业革命和全球风电竞争格局,IBM中国能源电力行业专家张永平博士认为,风电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以客户体验和价值为中心,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其最终目的是降低风电的度电成本,提高风电的市场竞争力。基于开放的平台构建协同合作的生态系统是风电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关键。

IBM在风电行业生态系统中对自身有着清晰的定位。如果把风电行业数字化进行分层,底层是基于智慧风机和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和感知层,中间是开放互联的风电大数据云平台,上层是数字化应用和服务。“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把风机和风电场数字化之后,风机和风电场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信息需要基于大数据云平台进行整合共享,并协同创新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这是IBM所擅长的”李国志说。

在风电行业,IBM与全球风电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风电运营商、主机厂商、工程和服务公司等,都有成功的合作经验,IBM希望与风电产业相关的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比如风资源类型的服务,主机厂商有一部分数据,国家气象局有些公共的数据,业主有自己风电场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共享,并不完整。如果有一个共享数据,有人能够公共地提供这个类型服务的话,它不仅仅面向某一个公司,而是面向整个产业,会使整个产业的业务模式发生变化。”余红光解释这就是IBM构建生态系统的初衷。

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风电行业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已经得到共识,但缺乏协作、标准缺失严重制约了这些价值的实现,如何在行业生态链中的各方整合并分享数据,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进而激发这些数据的全部潜力是目前整个风电行业面临的难题和困局。

大连重工对外发布消息称,该企业日前已与印度签订供货合同,将向印度出口总值为4300万美元的风电产品。

从2009年开始,大连重工已开始进军印度市场。据统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去年大连重工在印度市场的风电销售规模已达到400台套。此次对印度出口4300万美元的风电产品,这是大连重工迄今为止收获的最大风电出口订单。

据了解,在全球市场,大连重工的风电产品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大连重工已累计储备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伊朗等国家在内的国际项目,总投资额度达几十亿元人民币。

4【中荷能源合作聚焦海上风电】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之一,海上风电方面才刚刚起步。荷兰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将会是中国企业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补足。中荷两国政府与企业也将新能源的合作聚焦在了海上风电。荷兰首个海上风电招标将于今年12月举行。届时,在荷兰Borsele风电场区域的两个350兆瓦的风电场将公开招标,这将是中企与荷兰在海上风电领域合作的机遇。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