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多措并举实现“四连跳” 兰州摘下大气污染“黑帽子”

   2015-11-04 中电新闻网 2730
核心提示:甘肃兰州,两山夹一河、冬季无风、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城市环境是其先天不足。过去在污染最为严重的冬季采暖期,兰州面临没有天帮忙、污染

甘肃兰州,两山夹一河、冬季无风、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城市环境是其“先天不足”。过去在污染最为严重的冬季采暖期,兰州面临“没有天帮忙、污染治不了”的局面。曾有资料显示,三级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的近一半,污染指数最高达到402。2011年冬季连续多日出现五级以上重度污染。

为了治理严重的大气污染,2012年以来兰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14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经达到313天,比2011年全年增加了71天、比2012年全年增加了43天,比2013年全年增加了14天,实现了2011年以来的环境空气质量“四连跳”。兰州在全国74个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城市排名大幅上升,正式摘掉了长期罩在头上的大气污染“黑帽子”,昂首迈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

专家“会诊”控煤先行

兰州的大气污染治理并不是一帆风顺,曾经历过多年治理,空气质量总是反复,一度是全国大气污染治理难度最大的城市。好的医者要 “找病灶、依病理、选疗法、下良药”,治理大气污染也是同样的道理。为“找病根、下良方”,从2010年开始,兰州市政府多次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院士专家进行会商,共同为大气污染治理“把脉会诊”,献计献策。

兰州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处长武卫红告诉记者,经过多次反复会商,从2012年开始兰州市启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决定将燃煤锅炉改造作为突破口。按照 “凡煤必改,应该尽改”的原则,利用两年时间对主城区716家1286台8270蒸吨燃煤锅炉实施了热电联产并网和“煤改气”。

由此,燃煤锅炉改造打响了兰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第一枪”,其中兰海商贸城集中供热站可以算是兰州市燃煤锅炉改造的一个缩影。“兰海商贸城集中供热站是兰州市于2012年改造完成的一座大型集中供热站,原有5台65蒸吨燃煤锅炉,年消耗原煤2万吨左右,年排放烟尘32吨、二氧化硫196吨。”据兰海商贸城集中供热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改造后,原有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新建4台共55蒸吨天然气锅炉。

“煤改气”后,减少污染物排放97%以上,并彻底解决了原煤堆放、装卸过程中二次粉尘污染问题。

据了解,2012~2014年兰州市财政共投入资金27.8亿元,对全市的燃煤锅炉实施了全面的天然气改造。经过两年的“攻坚战”,到了2014年年底,兰州城区共完成1130台、7411蒸吨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改造,占到城区原有燃煤锅炉总量的60%,生活用煤也因此减少260万吨。如今原煤散烧锅炉彻底退出了兰州主城区供热历史舞台。

铸造“利剑”铁腕治污

记者了解到,兰州与全国大部分受“雾霾”困扰的城市相似,大气污染呈现工业、燃煤、扬尘及机动车尾气混合型特征,其中工业废气占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近50%,扬尘约占20%,机动车尾气约占17%,其他约占13%。为了根治大气污染源,兰州市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顶层设计。制定了“1+5”综合治理规划(一个总体实施意见,以及工 业、燃煤、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生态增容减污5个专项治理方案)。并先后修订和出台了 《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兰州市煤炭监督管理办法》等6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法律法规。

可以说,上述规划和法律法规结合在一起就如同一把治污“利剑”。有了这把“利剑”,兰州铁腕治污,对重点污染源采取了“治、改、管、控”的硬措施。

近两年来,兰州市共投入近10亿元,对火电、石化等行业13家重点工业污染排放源企业实施了83项除尘、脱硫、脱硝等改造。2014年国电兰州热电公司投资约5300万元,增加一套湿式电除尘系统,改造后,年减排烟尘200多吨。同时脱硫采取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脱硝采取低氮燃烧+SNCR技术。因此,三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火电行业新排放标准要求。

此外,对以用煤为代表的大型热电企 业,兰州市环保、质监等部门24小时驻厂监察,实行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达到限排放的“四限”措施。同时为了保障清洁型煤供应,对煤炭市场突出源头管控,在城市主要出入口设置煤炭卡口,杜绝有烟煤、劣质煤进城。

对机动车尾气则采取“软”“硬”兼施治理。“软”,就是优化提升交通管理,常年对机动车实行限时段双尾号限行,重大节会和重污染时段实行单双号限行,对“冒黑烟”车辆一律24小时设卡劝返,对“黄标车”等老旧车辆一律到期报废,对达不到环保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入户,对公交车、出租车一律实施“油改气”,在城区全面停售90号汽油。“硬”,就是全面规划实施城市“畅交通”工程,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关资料显示,通过采取以上强有力的措施,2014年,兰州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 别为79461吨、92548吨、45529吨、8079吨,分别比2013年下降0.13%、11.31%、1.5%和2.86%。因此,2014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由全国末位上升至中游,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

永不懈怠力推第三方治理

2015年,兰州市将管控、治理和污染源结构性调整贯穿治污全过程,并建立起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常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兰州市空气质量按照新标准达标天数为94天,同比增加10天,达标率62.25%。

“为了巩固治理成果,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按照兰州市的目标,201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要达到68.5%(250天)以上,且不发生人为因素引发的中度以上污染天气,月度排名及年度总排名要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武卫红对记者说,未来治理道路还很漫长,各项举措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再加上兰州是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期长,燃煤等产生的烟雾会加重污染,城市又地处河谷盆地,冬季属于静风气候,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冬春两季则是兰州市空气污染发生率最高的季节,治理步伐将永不停顿。

记者从兰州市环保局了解到,兰州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于9月20日提前启动,整个冬防时间将长达半年。

根据兰州市近期下发的 《兰州市2015~2016年度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兰州市将对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高新区、红古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等区域实行全面管控。

重点管控对象为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和枯枝落叶及垃圾焚烧等四大类污染源。

日前,甘肃省出台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从现在开始到2017年甘肃将在全省征集推广污染减排第三方治理项目,重点推进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等第三方治理。这又给兰州持续治理大气污染带来了新的契机。

目前兰州的大气污染治理成功经验已先后吸引到全国220个城市派人来兰州考察学习取经。如今,在兰州微信朋友圈里不乏能看到夏邀亲朋来避暑,冬游兰州看蓝天的信息。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