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十三五规划建议:全国建立统一在线环境监控系统

   2015-11-04 新京报2740
核心提示: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好吗?今后环境质量可能停止恶化《建议》摘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好吗?

今后环境质量可能停止恶化

《建议》摘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

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

《建议》用较多篇幅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要求,并表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希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表示,现在我国的环保要求,从此前的单纯的减排,转向到一系列综合指标的环境质量的改善上,也因此需要有更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而目前也正是围绕着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步步深化环保制度改革。 他认为,根据中央的要求,地方的环境质量最起码不能恶化,这将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进入转折期,环境质量往好的方向发展。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要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需要有真正大规模的减排,令污染物趋近乃至逐步降低到环境容量之下,才可能有显著的改善。他表示,现在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一些地区已经有向好的趋势,拐点可能来得更快一点,而水和土壤的治理也可以借鉴空气污染治理,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在公众的监督和参与下开展,这样改善的速度也会来得更快一点。

《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制度革新,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已提出了建立跨流域、跨区域的监管机构。他认为,今后,中央可能会希望对区域如京津冀地区,或流域如长江流域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而目前已经存在的跨流域机构可能会被整合,今后的跨区域环保机构可能是综合性的。

他认为,具体的形式今后肯定需要探索,但至少对于联防联控等尚未有明确制度的议题来说,这将是一个开始。

上网速度会不会比现在快?

网络还有提速降费空间

《建议》摘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提速降费”无疑已经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在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后,5月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北京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发布提速降费方案,均对移动资费进行大幅调整。而在7月工信部宣布今年10月底前后完成全国范围内宽带降费、提速及手机流量月底不清零的目标之后,9月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同时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

“提速降费”的力度如此之大,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认为,网络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国家会大力发展和普及网络的普及率,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网速,同时降低每单位流量的网络的价格,这是个趋势。所以五中全会的网络强国战略,从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上网速度会越来越快吗?卢卫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带宽会越来越宽,每单位带宽的成本会下降,提速降费的空间还是有的。

从降费的角度,卢卫认为,电信运营商要加快转型,加快观念更新,但同时也应该让运营企业有个消化的过程,因为任何的改变都需要时间。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卢卫表示,这是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举措。卢卫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互联网把一些产业聚集起来,运用起来,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的水平一项关键的手段,所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以后,转型升级会带来很多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动力和活力。新京报记者 沙璐

能选择的名校会不会更多?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速度加快

《建议》摘要: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今年9月,国际著名教育机构QS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首次进入25强,而今年10月公布的美国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又首次超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位居工程类专业世界第一。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综合概念,没有量化标准,大学排行榜只能算作一个参考。”昨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但从《建议》表述来看,王烽认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步伐仍将继续,并且还要加快建设、加大力度。

王烽建议,改革方向应当包括,引入竞争机制和滚动支持机制,更加注重一流学科的建设,在建设经费使用上给高校更多自主权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管理方式要改进,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此已先后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作为补充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

到了今年8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又上升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层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新京报记者日前获悉,这一《总体方案》即将面向社会公布,届时,公众将了解国家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具体思路。

根据此前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内容,相关文件主要是: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强化开放。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