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罗兰贝格: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变革城市交通

   2015-11-17 国搜汽车 2880
核心提示:2015年11月1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搜索、新浪汽车

2015年11月1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搜索、新浪汽车和易车网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罗兰贝格执行总监王欣展望了共享经济下的出行市场发展趋势。

王欣演讲的主题叫做“共享经济下出行市场发展的展望”,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中国城市交通出行的发展痛点。

第二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共享经济带来的出行变革。共享经济没有移动互联网无法发展,所以把移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结合在一块来讲。

第三块内容就是对于未来整个城市综合出行发展展望。

首先讲一下目前城市交通发展的痛点。量主要体现在整个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整体机动化出行的需求没有改变,效主要是出行的效率比较低下。第三方面就是质,体现在消费者升级的需求我们会满足,第二个方面就是多元化、层次化的需求。同样,目前也是没有被满足。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果,对于整个经济、欢迎、社会治安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从出行的需求来看,我们也和发达国家的机动化出行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比较,我们可以分成从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以及小客车出行的需求来看。相对来说供销这一块应该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是在轨道交通以及小客车出行这一块的量应该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个提升空间。

说到轨道交通我们业分析了一下,目前包括我们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公里数,以及每平方公里拥有轨道交通的占点数,相对来说比起发达国家都是有一些提升的空间。当然,轨道交通是满足我们城市综合出行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但是发展轨道交通也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就是投资大,建设的周期长。我们也做了一个预测,如果以北京为例要达到东京轨道交通覆盖的密度,整个预计的投资需要达到2500亿人民币的水平。这里面建设的周期也比较长。第二方面的因素,因为当我们投入了那么大的一个基础设施之后,它的一个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的周期也需要政府考虑的问题。这么大的投资如果只是在上板的高峰满足出行需求的话,他对于整个投资回报的周期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轨道交通这一块应该根据各个城市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投资。

小客车这一块基本的一块就是出租车,我们也看了一下滴滴打车的数据,确实以北京为例早晚高峰有非常强的出行的量。主要原因就是出租车供给的量是有限的。上海整个人口增长了600万,出租车增加了将近1万辆,和人口增长情况来看,出租车满足出行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同样,这里面有一个投资回报,如果满足整个出行的高峰的,势必在闲置出租车的比例会大大提升。

说到第二个方面出行效率低,一方面我们用一个指数叫做出行效率,就是拿道路通常的一个时间,基本上国内几大城市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通常的时间应该都不足50%。特别是有一些严重拥堵的时间段,基本上都能达到人均85小时以上,这还是201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我相信在北京、上海大家明显感觉到这个数字比这个数据有大大的提升。

这个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分析,主要原因是整个汽车的保有量飞速的增长,但是对于道路面积的资源,其实整个增长以后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包括整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道路使用也越来越局限,我们也看了一下目前已经采取限购措施的8个主要城市。全国来说平均每平方公里车辆的数量在35辆左右。但是这8个城市他们每平方公里有已经达到了平均水平的4到10倍。相对来说出行的效率会受到道路资源的限制和优势。

出行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上行驶的效率。再一个方面就是等待车辆到达的时间。同样用了滴滴打车的数据,基本上每一辆车从开始打到最后的上车,50%以上的市民等待的时间需要超过10分钟。如果遇到特殊的场景,比如说北京大家肯定有深刻的感受,像沙尘暴或者暴雨等车的时间会无限的扩充下去。

第三方面就是提到了消费升级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现在主要的出行包括公交和轨道交通,接下去就是出租车可能是十几、二十几的水平,但是现在有专车满足一部分更高需求或者相对需求的客户。但是,整个客户的需求其实是多元化,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升级比如说多化、多层次的需求,其实也是城市的综合需求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一个内容。

但是出租车的业态很难满足这样的一种需求。一方面我们以上海某出租车的情况为例,某双板班车基本上净利率只有5%左右,出租车收入水平2004年会达到4000元,但是现在基本上到6000元的水平。相对于这样一个水平来说,让它集中一个非常优质的服务来说,并没有太强的吸引力。

结合了刚才量效的一些问题,整个的对于我们社会的影响,包括对于经济的一个影响,我们也进行了一个测算。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每年GDP的大概5%到8%,相当于2500亿人民币的一个水平。

同时对于环境的影响,汽车对于PM2.5是最大的一个主要的贡献者。因为出行的需求不能满足,导致了黑车等等一些不稳定的交通工具,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共享经济新的业态,应该能对未来的出行带来变革。

首先一个前提的因素就是大家对于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在不断的提升。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个估算,2014年整个全球共享经济的规模大约在150亿美元的水平。其中中国大概能占到50%左右的一个份额。预计到2020年整个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会突破335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到15%。当然,这得益于共享经济很多有益的帮助,包括对于资源的节约。对于浪费的一个减少,以及对于环境保护带来的帮助。同时,通过共享经济新的服务业态对于新的就业包括灵活工作的机制都会起到一个积极的帮助的作用。

我们还是以北京作为一个测算,以北京目前的保有量大概是440万辆的水平。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其中空乘率在43%,司机有空车意愿能占到40%,我们按照北京市平均的每年行驶里程数进行估算,这样可以减少对小客车105亿公里,每年相当于减少66万吨的碳排放。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除了传统的一些业态之外,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创新的共享交通的业态。包括了专车、代驾、拼车以及奔驰租赁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业态为代表的共享交通应该是未来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在中国特别的一个市场,这些业态其实会有各自的一个根据本地市场进行特制化的一个过程。比如说因为前两周正好参加了对话宝马的论坛。当时他就问我为什么在中国只要谈到汽车共享大家都会谈到滴滴,在他的感觉里面汽车共享应该是随时停在路边,人刷一下卡就可以把车开走。这个还是基于中国的特色,包括中国的人工成本比较便宜。既使配备一个司机整个交通出行服务没有增加很多,包括出现了代价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业务模式,这个在国外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再有对于整个公民的体系,以及包括公民素质跟国外有一定差距,如果只是一辆车放在旁边随时让你开车,相关的保险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相对来说目前填补了一场市场空白就是拼车,或者滴滴就是顺风车,可能这一类的业务在未来会有飞速的发展。

结合移动出行平台以及共享交通模式,它对于我们相关参与方都可以带来积极的意义。包括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是增加了车辆的一个供给。特别是对于高峰的时间,以及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景。同时,可以去提高出行的效率,以前可能在一个地方打车,可能隔壁500米的地方就有一个辆行驶空的出租车,但是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及时找到这样一台车,同时可以满足多样化出行的需求。再有一个对于司机和汽车的经营方来说,对于激发整体行业的一个服务水平以及提升相关的效率都能起到一个积极帮助的作用。

引入市场化的一个竞争的机制,建立诚信的一个体系。除此之外,对于政府和社会也能够帮助政府进行交通的管控,进行相应的一个节能减排的推动。以及推动相关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的一些工作。确实,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某些方面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比如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满足不习惯使用手机或者APP的消费者,比如说老人打车的一些需求,或者新的一些业态对于消费者的保护,目前其实并不是非常到位。这里面有法律法规以及保险政策的实现。

对于出租车或者是相关的一些运输行业的企业来说,首先相关的一些司机还是对于新的业态也一个熟悉的过程。包括我们有碰到很多专车司机,可能从事这个行业对于路不是非常熟悉。或者包括像滴滴前几周整个地图的平台在不断的升级优化。对于定位的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提升。

再有就是帮助乘客他自己也需要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而不只是针对司机或者企业。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创新的业态务必需要相关的法规政策不断的跟进,能够及时保护消费者以及司机相关的权益,在这方面进行综合的完善和补充。

我们认为未来城市的交通发展,应该是结合了智慧以及绿色、综合和平安在一起的综合因素在一起的交通状况。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里面涉及到很多创新的业态,也会积极的推动整个共享交通的实现。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提倡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本,包括如何满足司机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痛苦。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对他们出行的需求给予更合适的解决。

除此之外,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个城市的差异势必会导致整个未来综合出行的结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制化的设计,整体而言对于整体的规划势必对于综合出行好效果的良好保证。

在未来势必会有几个城市综合出行的互联网平台。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包括大数据,是一个科技驱动型的平台。

第二个方面消费者的一些需求和痛点的解决,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满足这方面的一些需求。除此之外还要结合中国的特色,比如说要满足国家监管的要求,信息安全的要求,能够充分履行社会的一些责任。因为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整个城市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出行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外部而言,政府需要对机制体制有创新的驱动因素。除此之外,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也需要进行对应的健全和完善。最后,我们还是要提倡整个的环保来达到社会资源共享的状况。这是我们对于未来城市交通综合出行蓝图的描绘。刚才提到了整个汽车共享对于新车销量的影响,我们认为在中短期其实汽车共享更多的是满足了一些特定的场景,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消费者,因为很多家庭其实还是首次拥有一辆车辆。这样一个过程在中短期其实不会满足的。甚至在近期对于汽车的销量还可以达到一些促进的作用。本来有一些消费者对于购车超出它的预算,如果通过共享经济可以补足它的成本,也可以加速它的购买车辆的行为。到远期当整个消费者对于汽车认为履行一件产品的时候,可能对于汽车的销量就会带来相关的一些影响。

不管怎么样,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相关的企业或者经销商应该做好一些准备。我们相信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综合出行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能够给城市交通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