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新加坡水故事

   2015-11-20 中国经济时报 2200
核心提示:新加坡是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211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位。由于国土面积小,所能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有限,曾有超过一半的供水依

新加坡是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211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位。由于国土面积小,所能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有限,曾有超过一半的供水依赖从马来西亚购买。

为改变这种状况,过去数十年间,新加坡政府积极应对,以“滴水不漏,全程跟进”的管理理念,开源与节流并举,最终成功地解决了缺水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四大水喉”保供水

在新加坡,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刚到新加坡的游客,搭乘德克(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随手把一个烟蒂丢在路边的下水道旁。警察过来要他捡起烟头,并罚款200新元。游客不服,一脚把烟蒂踢进了下水道。警察告诉他,现在罚款是500新元。因为,从这些下水道收集的雨水,经过水厂加工后就是新加坡人民的饮用水,烟蒂进入下水道,污染了新加坡人要喝的水,所以要重罚。

四面环海的新加坡尽管年降雨量高达2350毫米,但由于国土面积小,依然严重缺水,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曾有一半是依靠收集储存的雨水,另一半则是根据新马供水协议,长期向马来西亚买水。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企业发展署高级助理署长毛廷页梁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作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水务工作,从建国的第一天起,为人民提供安全与充足的水源就是政府最优先的考量事项。

“经过50年的努力,新加坡已经基本建成了稳健及多元的供水系统。”毛廷页梁说,这个系统,即国家“四大水喉”计划,由本岛的集水区、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组成。

一是国内集水区水源。新加坡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于集水区,这些地区也是自然保护区,其土地专门用来收集雨水,然后通过沟渠汇入遍布全国的17个蓄水池,经水厂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新加坡政府的计划是最终把全岛集水区的面积扩大到全岛面积的90%,以“采集每一滴雨水”。此外,新加坡还十分重视用后水(即生活废水)的收集利用。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用后水和雨水的收集分隔,建立独立的排水系统,然后将收集到的用后水,通过先进的技术加以处理,循环利用。

二是进口水。依赖于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两份长期供水合约,其中第一份协议已在2011年到期,第二份协议的到期时间为2061年。

三是新生水。新生水是新加坡的成功故事,也是永续供水的支柱。这是采用先进薄膜技术将用后水处理成高质量的再生水。目前新生水主要供应给工商业用户使用,另有少量5%左右的新生水被注入国家蓄水池库,与其它水混合,最后再处理成饮用水。目前新加坡共有5座新生水厂,所生产的新生水能满足全国30%的用水量,2060年这一指标将有望提高到55%。

四是淡化海水。新加坡四面环海,最不缺的就是海水。所以在解决水的问题上,新加坡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淡化海水。目前,新加坡共有两座海水淡化厂投入运营,日产淡水超过45亿立方米。然而,尽管新加坡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海水淡化不成问题,但是海水淡化的成本却相对较高,因此,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应用。

想尽一切办法节水

在新加坡,除了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用水也成为该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制定了完整的节水制度和节水计划,并设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

据记者了解,早在1979年,新加坡政府便建立了节水监查办公室其主要职权是:制定节水计划、检查高层建筑物的水箱,确保这些水箱羊皮很好地保养;调查节水方面的违法活动,采取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者;批准在新加坡的销售和使用的管件及供水设备;进行漏水侦查工作。1981年又成立了节水办公室其职能包括:向用水大户提供节水措施的建议、进行用水审查等。

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推进节水工作。从1983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强制在公用洗手间内安装适时自关水龙头、水流调节器及减压阀等节水设施。除此之外,调整水价也是促使消费者节约用水的有效方法。在新加坡,每千瓦时电价为0.14新元,每立方米煤气0.12新元,而每立方米水的综合费用,平均在1新元以上,且实行累进制水价,并根据水的用途和用量,加收10%至25%水资源保护税,以及15%至32%的排水费。

此外,还有一项独特规定,即居室的厕所要按数量交纳排污费。比如,一户只有一个厕所,每月付3新元;有两个厕所,每月就得付6新元。由于节水措施细而又细,新加坡人在用水上十分注意。

“经过50年不懈的努力,新加坡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水源紧缺问题,同时还创造新的优势,成为享誉全球的水务中枢。”毛廷页梁表示。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