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机器人会“统治”全球制造业?

   2015-11-23 OFweek 机器人网1640
核心提示:不用休息、不烦加班、不开小差,只要有电有油就能连续工作的好工人去哪里找?那就是机器人。最近,美国一家银行在一份300页的报告当中称,10年

不用休息、不烦加班、不开小差,只要有电有油就能连续工作的好工人去哪里找?那就是机器人。

最近,美国一家银行在一份300页的报告当中称,10年内,机器人将接手制造业45%的工作,削减约9万亿美元的劳动力成本,打破旧有的商业模式。

该报告预计,最早在2025年机器人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将把这个世界改变到人们认不出来的地步。任何国家如果不能及时跟上这场机器人革命,其竞争力排名将迅速下滑。目前,韩国在这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制造业每一万名雇员配置有440个工艺机器人,其次是日本和德国。

难道,机器人就要代替人工,成为制造业的主力军了吗?

冲击廉价制造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亚洲曾经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供应也开始出现枯竭之态。中国为缓解人口达到峰值后年轻劳动力迅速下降的趋势,在今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出台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预期效果可能较为有限。这一切使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飙升。

此外,成本的降低也使机器人普及成为可能。上述报告指出,过去10年,护理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商用无人机以及人工智能的平均成本下降了27%,预计到2025年将再下降22%;与此同时,一个先进机器人焊接工的价格已从2005年的18.2万美元下降到去年的13.3万美元。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机器人在替代人工劳作、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以及用工荒问题上优势明显。一方面,机器人能够替代劳力从事危险、有放射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机器人工作效率高,能够解决劳动力缺乏、效率低等问题。并且,引用机器人不会导致失业率走高,一是企业引进机器后,原来的工人通过职业培训将会转为从事操作、管理机器人的工作;二是一些极具技术性的工作不能被机器人所代替,还是需要人力智慧,需要高质量的劳动力来完成。

中国需迎头赶上

贺在华指出,机器人普及将对亚洲廉价劳动力优势带来冲击、相关产业可在提高产品生产设计和质量、扩大产品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产品出口等方面发掘新的增长点。

机器人代替人工离中国制造业并不远。2013年中国就购买并组装了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保有量快速提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预测称,2016年,中国机器人存量占世界比重将从2011年的6%提升至13%,机器人市场增速将大大超过其他主要国家。

贺在华表示,机器人替代人工成为制造业的主力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10年,在工业机器人投资方面,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五国将占到80%。中国制造对此应做好准备,一方面,由于机器人构造复杂、精密,制造企业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维修人员,加强对工人专业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机器人零部件结构复杂,工作量巨大,起初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发展有限,制造企业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所以企业对使用机器人的信心变得格外重要。

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在近日举行的先进机器人技术成果交流会上表示,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居全球第一的是日本306台,接下来依次是韩国287台,德国253台,美国130台,而中国仅为15台。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巨大的需求释放将促使机器人爆发式增长,估计到今年年底工业机器人装机数可达10万台。

就汽车行业机器人用量而言,中国在该行业的机器人密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为每万人80台,然而与其他主要国家每万人千台以上的密度相比仍然远远落后。因此,中国的机器人普及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