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广东潮南等五地垃圾处理场年内动工

   2015-11-24 南方日报 1490
核心提示:23日下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第三方评估结果。本次评估根据各项标准综合得分,分别对珠

23日下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第三方评估结果。本次评估根据各项标准综合得分,分别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两个区域的各地级以上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进行排名,结果显示:珠三角9市东莞、惠州、深圳排前三,粤东西北12市云浮、湛江、汕头排前三。

据透露,广东省将继续采取实地督导、通报、约谈问责等多种手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在建的连平、遂溪、雷州、连南、连州、南雄、和平、紫金、廉江、阳江、惠来等12个“一县一场”项目今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潮南、潮阳、潮安、普宁、饶平等5个“一县一场”项目在今年年底前完善前期手续,主体工程要开工建设;对各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分批验收,确保2017年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启动粤东西北新一轮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规划、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仍遭遇选址难

继去年重点评估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之后,今年评估的重点内容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工作情况及成效。

评估认为,广东省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在2014年基础上继续得到提升,做得较好的有:制度建设与执行、机构和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成效表现等4个方面,在规划编制、公众参与、年度任务指标完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广东省逐步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一是基本搭建起“一县一场(厂)”、“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收运处理体系;二是较多的地区开展了“县统筹镇、镇统筹村”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三是部分地区继续探索和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四是“村村保洁”工作机制得到普遍推广,垃圾收运延伸到镇、行政村、自然村,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广东模式”。

评估报告同时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垃圾收运处理方面,部分地区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垃圾保洁、清运、处理运营经费普遍短缺;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缺乏垃圾分类减量的系统指引和部署,垃圾资源化出路未落实;村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农村存在一些卫生死角,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环境污染。

此外,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引导,部分地区选址困难,“一县一场”建设相对滞后,或社会矛盾、资金短缺等因素导致项目建设停滞,“一镇一站”项目未全部建设完成。在运营管理方面,部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不规范,未满足环保要求,部分“一镇一站”未常态化运营。

垃圾收运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在垃圾收运处理方面,省住建厅副厅长杜挺表示,全省在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村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保洁公司承担城乡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加大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各县建制镇城区采取随税费征收等方式提高收缴率,农村地区按照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的原则筹集保洁费用。

当前,全省正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垃圾处理压力和运营费用。杜挺指出,全省正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确定南澳县等8个农村垃圾处理分类试点县,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全省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垃圾减量化。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总量为5.73万吨/天,分类减量1.38万吨/天,分类减量率为24.15%,达到并超过2015年15%的既定目标。

11月30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垃圾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专门就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对同一项政府工作开展两次专题询问,这在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还是首次。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