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三部门印发《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全文)

   2015-11-27 中国节能网2000
核心提示:为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制定了《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

为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制定了《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节能监察、节能服务公司、节能装备制造企业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节能审计、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持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效率。具体内容如下:

三部门关于印发《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按照《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01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制定了《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就开展2015年度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综合考虑行业能源消费量、节能潜力、能源计量统计基础等情况,2015年决定在乙烯、合成氨、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行业先行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申报企业的能效指标为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实际数据。

二、申报要求

按照自愿原则,企业可向所在地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能效“领跑者”申请报告。有关行业协会可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按照《细则》要求初审后,于12月3日前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报告和推荐意见公函以邮寄或机要形式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质检总局(计量司)。

联系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联系人:

莫虹频 电话:010-68205369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联系人:

田建伟 电话:010-68505843

质检总局(计量司)联系人:

邓思齐 电话:010-82261841

附件: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质检总局

附件: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关于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4〕23号)、《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01号),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决定建立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思路

建立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发布单位产品能耗最低的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其能效指标,通过树立标杆、宣传推广、政策激励,形成推动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的长效机制,引导行业企业追赶能效“领跑者”。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能耗限额国家标准。

二、实施范围

综合考虑行业能源消费量、节能潜力、能源计量统计基础、能效标准等情况,选择乙烯、合成氨、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先行先试,以后逐步扩展范围,形成覆盖钢铁、石化和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等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

三、入围条件

申请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上一年度单位产品能耗达到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先进值。

2.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列入禁止、淘汰目录的落后用能设备和产品。

3.按照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已通过能源计量审查;建立了节能奖惩制度;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能源管理中心或能耗监测系统建设。

4.年能源消费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独立法人。

5.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产品质量违法行为。

四、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依托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遴选工作,每年遴选一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可根据需要制定行业实施细则。

(一)企业申请和审核

按照企业自愿参与的原则,相关行业企业可向所在地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能效“领跑者”申请报告(见附件),包括纸质版(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和电子版(光盘)。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入围条件对申请报告进行初审,将符合条件的企业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相关行业协会可推荐符合入围条件的企业,并将申请报告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

(二)复审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组织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开展复审,通过资料审查、现场核验、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等方式,遴选出上一年度的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录和单耗指标。经核实满足入围条件的企业为入围企业,其中,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3-5家企业为能效“领跑者”企业。

(三)公示和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在官方网站等指定媒体对入围企业和能效“领跑者”的名录和单耗指标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公告入围企业和能效“领跑者”的名录及其单位产品能耗指标。

五、宣传激励

(一)加大支持力度

优先支持能效“领跑者”企业。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制造、节能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支持入围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能效提升工作。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中优先推荐入围企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入围企业融资需求。鼓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能效“领跑者”的积极性。

(二)推动行业能效对标

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全国工业能效指南》,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能效对标,通过自身“纵向”对标与能效“领跑者”间“横向”对标相结合,查找差距、剖析原因、完善措施、持续改进。及时总结能效“领跑者”最佳节能实践,梳理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在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开展重大节能工程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现场会、发布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利用电视、网络、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树立标杆,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的组织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建立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协调推进机制,协调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相关单位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工作。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动员本地区、本行业企业参与能效“领跑者”,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第三方机构在能效“领跑者”审核、复审、宣传等各环节的作用。

(二)完善政策措施

加大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指标的政策采信力度。把能效“领跑者”指标作为能评、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的重要参考。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根据行业能效“领跑者”能效提升情况,适时启动能耗限额标准的修订工作。

(三)加强技术服务

推动建立支持能效“领跑者”企业和行业能效持续提升的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节能监察、节能服务公司、节能装备制造企业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节能审计、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持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效率。推动建立行业能效数据库和对标平台,为企业提供能效对标分析、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