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成都市建筑“绿色革新”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将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

   2014-06-17 四川在线2540
核心提示:今日下午,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4年第25次专题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建委副巡视员补学东发布和解读了《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要点》,并对成都市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有关举措进行介绍。

  今日下午,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4年第25次专题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建委副巡视员补学东发布和解读了《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要点》,并对成都市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有关举措进行介绍。

  到2015年 成都市达“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超1200万平方米

  补学东介绍,今年年初,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市建委结合成都发展实际,编制完成了《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和《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要点》(以下简称《审查技术要点》),并于近日发布实施。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工作目标,到2015年,成都市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区域性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绿色建筑”政府监管、技术保障、政策激励、社会宣传、产业联动机制;全市实现年人均建筑能耗不超过1.2吨标准煤,年人均建筑水耗不超过50吨,年人均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3.2吨,新建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安装率达80%以上;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

  到2015年,全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停车位 应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

  在今日的发布会上,补学东提到,本次发布的《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是成都市编制完成的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

  《技术导则》包含场地及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8方面内容。其中规定,在场地内交通系统规划中,要合理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并优先采用地下停车和立体停车方式,住宅室外地面停车数量占总停车量的比例,不宜超过10%。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停车位,应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自行车停车距建筑出入口的距离,不宜超过150m,宜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周边,布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避免不必要的高大空间和无功能空间。应减少纯装饰性构建的使用,避免出现单纯为了标志性效果而在屋顶处加设塔、球、曲面等异性构件等情况。景观环境设计方面,不砍伐、破坏建设场地内树龄大于5年或树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数目。每百平方米绿地内乔木数量不宜少于3株。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低于1平方米。

  为加强《技术导则》的贯彻执行,《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也一并发布执行。

  对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进行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

  除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抓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外,成都市还将以多项举措推进“绿色建筑”行动。例如,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成都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养老院、医院、学校等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基础配套设施及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自今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同时,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建立能源审计报告制度,对商场、宾馆、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切实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全装修,研究制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