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广州欲打造“机器人之城” 努力建设产业“世界冠军”

   2015-12-04 南方日报2560
核心提示:广州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月—9月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6.1%,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新常态下,经济

广州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月—9月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6.1%,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仍有较大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广州正在寻找下一波经济增长点。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在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医疗、养老等产业,将其打造成为广州新的支柱产业;在巩固传统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同时,提出10个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努力建设若干在全球全国叫得响的项目或产业。

吹响装备制造冲锋号

“十三五”时期,广州市除了传统的汽车、电子、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外,要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能源及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与卫星应用、都市消费工业等先进制造业,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内生性较强的产业集群,构建更加厚实的产业支撑体系。

解读 广州迎来工业“智造”升级战

“过去,我国工业机器人由于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采购价格畸高,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高端市场根本没有竞争力。”广州数控董事长何敏佳说,广州数控涉足工业机器人产业之初,就下决心要突破核心技术封锁,目前,已经可以与国际一流水平看齐,功率密度、钢性等技术水平已经赶超日本。

2014年,广州数控攻克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最后一个难关——减速器,掌握了被国外垄断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的全套核心技术。据了解,广州数控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研发花了长达七年的时间。七年间,广州数控将每年营销收入的10%投入到技术研发,2014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4亿元。如今,广数生产的机器人已实现了95%以的部件自主研发。

广州数控攻坚克难、自主研发仅仅是“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进发,产业升级换代、不断推陈出新的一个缩影。

根据广州市工信委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广州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4.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6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60%。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实现了“两个超60%”。尤其在前景备受看好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方面,2014年产值规模近200亿元,总体实力位居广东省前列。

在装备制造业较为集中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基本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应用集成的智能装备完整产业链条。共集聚了57家智能装备企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近五年持续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广州欲打造“机器人之城”

为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广州市已明确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在已经印发的《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中,广州提出2015年至2017年,将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其中,7亿元支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发展,重点支持机器人零部件攻关、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政策利好下,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等全球机器人四大巨头,以及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企业,都纷纷选择落户广州。目前,广州初步形成了“国际接轨、国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为智能装备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政府在为产业“引智”方面也着力甚多。去年以来,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为基础,引进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等优势技术和资源,打造集研发、设计、检测、生产为一体,面向智能装备产业链的公共服务机构。据了解,广州开发区是全国首个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唯一的检验检测服务业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开发区共聚集了各类检验检测机构51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谢少锋称:“之所以落户广州科学城,是因为这是广州智能装备产业最密集的区域,贴近企业,不仅能为开发区智能装备企业保驾护航,还为我们提供研究案例。”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