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我国钢铁出口量需保持稳定

   2015-12-08 中国工业报1670
核心提示:今年前十月,国内共出口9200多万吨钢材,全年出口量有可能接近1.1亿吨。随之而来的,关于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对于以较低价格为特征的

今年前十月,国内共出口9200多万吨钢材,全年出口量有可能接近1.1亿吨。随之而来的,关于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对于以较低价格为特征的出口增长到底是否利大于弊也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对此,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是我国钢铁出口增长有利于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矛盾,努力扩大出口是必要的。

国内需求趋减使得钢铁产能过剩进一步凸现,叠加国内外钢铁产品的巨大价差是这两年我国钢铁出口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后期钢铁产品出口可能继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尽管低价出口并非产业健康发展之道,亦非国内企业的追求,但不可否认,当前钢铁产品通过低价实现的出口快速增长一方面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恶化,另一方面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也在发挥逆周期的作用。

我国过剩产能的化解或者说出清,一定是在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自然承接现有过剩产业劳动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过剩产能出清的核心,在于过剩产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在没有解决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暴力出清势必带来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是继续维持较高出口量是完全可能的,后期出口增长的潜力和方向或在于那些城市化率相对偏低、同时当前及未来GDP增速维持较高水平的国家和地区。

我的钢铁网认为,今年出口超过1亿吨基本没有悬念,未来能否继续增长,的确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考虑到当前国内实际产能利用率依然偏高,国内企业出口营销和服务工作还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以及出口量占我国粗钢产能的比例还不到15%,未来出口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月均出口在800万~900万吨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对于产业企业而言,除了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国际市场,做好出口的系列配套工作外,有针对性地寻找出口潜力国家和地区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综合考虑贸易摩擦的增加、国内外价差情况及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主导性,有必要重新审视甚至调整现有鼓励出口行为的政策措施。

对比国内外钢铁产品价格,以及出口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的情况,不难发现一个情况:国内市场价格普遍低于国外市场价格,而企业出口价格又通常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出口退税政策可能为国内企业出口价格能够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创造了重要条件。

与此同时,如果仔细分解出口退税的去处或者说补贴效用,不难发现大部分都被国内企业通过价格让步的方式将补贴给了进口国需求方,然而进口国不仅不领这个情,还纷纷吵着喊着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加征反倾销税等。

基于上述方面的情况,调整我国现行有关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已迫在眉睫。当然,如果现在突然调整相关鼓励政策,国内出口企业由于对现有政策形成了路径依赖,短期内必然是极其痛苦的。因为出口价格将被迫抬高,但国际竞争对手可能已形成了可以保持现有低价的成本供给机制,这样国际市场出口价格并不一定跟随中国出口价格的抬高而回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钢铁出口有可能会大幅下降。

四是从中长期来看,钢铁出口必须放弃低价策略,不追求数量,必须从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市场口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必须改变藉由低价获取出口竞争力的局面,提高出口的价格和收入,避免陷入贫困化增长。

总而言之,短期内,由于产能化解赖以实现的新兴产业成长需要时间,稳定钢铁出口是必要的。中长期而言我国钢铁工业定位可能仍应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发展优质高效、节能环保、有技术优势的产能,以此为基础,提高直接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增加通过优质下游产品间接出口的份额,以此保持一定的钢铁产能弹性。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