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未来五年储能市场收益将飙升 三大难题有待破局

   2015-12-16 中国环保在线 1600
核心提示:中国储能产业起步晚,最近五年国家才开始重视。北美、日本20年前就有了储能方面的产业政策,也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运行机制。目前,国内已经有

中国储能产业起步晚,最近五年国家才开始重视。北美、日本20年前就有了储能方面的产业政策,也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运行机制。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地区性规定,提供了一些发展机会和市场模式,但离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大距离。所以,尽管近段时期表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软肋。

根据Market and Markets最新研究报告,到2020年,全球先进储能市场收益有望从2015年的128.9亿美元提高到159.6亿美元,期间以4.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能源套利机会、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推动了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

而据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太阳能/燃料电池技术服务部总经理李卫春介绍,新能源发展是全球所趋,到2050年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计划实现100%的电力需求由新能源发电来满足,整个欧洲不低于80%占比,中国按照最新十三五规划将达到60%。

“探索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以及发展新能源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引发我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是刻不容缓。而如何让清洁能源成为安全、高效、友好、经济的智慧能源,储能技术的配套运用是关键所在。”李卫春如是说。

在谈到中国储能产品,尤其是储能电池在现阶段的定位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研究部部长张华民先生表示:“中国目前的产能非常大,但在品质上还有待提高。以电池为例,我们的整体表现不错,在材料方面、电池系统设计、BMS拥有一定实力,但在真正的系统集成、智能化方面,我们和国外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智能控制这一部分,我们希望国内做能源控制、PCS的厂家能够打通产业链,互相合作,打造中国品牌。除此之外,国外出口认证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表示,未来能源互联网是由能源管理去替代现有的电网,实现一种发电用电平衡,未来经济化,在这样基础上,未来是有能源互联的关键器件,就是储能。当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储能的成本比较贵,但是储能成本在过去三年已经是大幅度下降了。

中国的光伏市场很大,至今年底我国的光伏装机累计有望突破40GW,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之后每年还会以20GW的速度增长,2020年的光伏体量就能达到150GW,2030年光伏装机总量至少达到400GW。这么大体量的光伏项目以后都会有搭配储能的需求,同时明年每个省至少会有一个微网示范项目,也需要配置储能系统。这是储能进入市场应用的前奏,在这个阶段国家也会有针对性的投入及出台相应补贴政策,以支持储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大致看来,我国储能设备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但因为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中国储能产业发展还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中国储能产业起步晚,最近五年国家才开始重视。北美、日本20年前就有了储能方面的产业政策,也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运行机制。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地区性规定,提供了一些发展机会和市场模式,但离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大距离。储能企业希望未来这些规定能够上升到政策层面,真正纳入到电力体制改革,成为一个法规,这样可以提高投资方参与的可靠性,也可以尽量减少投资风险。

二是技术前景尚不明朗。如何把技术直接变成实际的商业模式,最终能否支持公司真正盈利,也存在风险。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在储能方面什么技术最具经济性、最有竞争力,即从商业角度来看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还不确定。例如,很长时间以前就大概知道了硅是太阳能发电主要的技术方向,可以提出商业模式。现在储能技术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阶段,不清楚未来方向是液流电池、压缩空气还是锂电池。因此不知道如何投入资金和精力来降低成本。从未来发展看,或许有两类主要技术方向,一是对长寿命应用来说应该是液流电池,二是对短寿命应用来说应该是锂电池。不过不论哪种技术,只有完成了科学实验阶段,达到可以盈利,才能谈得上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三是储能设备还需要提高可靠性。如果电池储能不能使用10年以上,对于电力系统调节来讲没有意义。如果寿命问题和安全性解决不了,谈价格也没有意义。在运营风电、光电中,我们不需要1:1的储能配备,按照10~15%配就可以了。如果天气预报预估风电的误差是20%,那么配上15%的储能,就可以提高发电效率,提升电网稳定性。而且,电网调度机构就可以把其他机组进行合理安排。因为风电和太阳能项目一般要运行20年,所以储能设备至少要有10年的寿命期。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