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践行社会责任,筑梦幸福深圳

   2014-06-26 新浪乐居1350
核心提示: 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是社会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  
  深圳市房地产开发企业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前言

  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是社会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房地产行业对城市发展、建筑艺术、主题文化、生活品质、拉动相关产业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0年来,随着一系列房地产行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日臻成熟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大部分企业承担了相应的企业责任和社会义务,包括行业发展、产品质量、公益事业、节能减排等等,在某些领域一些企业甚至在全国担当了行业领先者。

  自2011年以来,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本着真实、客观、透明的原则,收集了近年深圳房地产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工作,整理成行业责任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受到了企业、社会和政府的一直肯定。2014年,协会第4次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对2013年度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收集和汇总,旨在让社会更深入了解房地产行业及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让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觉自发地承担社会责任,为建设质量深圳、美丽深圳、幸福深圳贡献行业力量。本报告全部数据由各开发企业提供并经协会秘书处审核,全市地税按照深圳市地税局官方公告的数据为准。

 一、助力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

  1.持续拉动深圳经济快速增长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近年来深圳GDP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推手,特别是在推动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发面,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自2008-2013年的6年中,深圳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18亿元,近3年一直处在增长态势。

  2013年,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2501.01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87.71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49%,达到历史最高比例。

2008-2013年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趋势

历年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拉动我国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繁荣。从生产角度看,房地产投资主要由开发企业具体完成,可以粗略看作是房地产总产出的一部分。根据专家测算,每100元的房地产需求,大约会影响关联行业超过200元的需求,再加上房地产自身的需求,会产生超过300元的总需求。据此计算,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87.71亿元,将对房地产业和关联产业形成约2660亿元的需求,而深圳市2013年GDP为1.45万亿元,房地产投资对GDP的影响超过了18.34%,比2012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2.积极贡献财税收入,为深圳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诚信纳税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重要表现,纳税金额是衡量企业社会价值最重要的硬指标。一直以来,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努力贡献财税收入作为重要社会责任。其贡献的税收成为深圳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深圳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2013年,深圳市地税局共组织各项收入1462.7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房地产业税收收入275.88亿元,同比增长28.44%,成为深圳市税收的重要来源。开发企业年度平均纳税3673.5万元,同比增长18.5%。房地产开发行业人均创税达113.1万元。

  如果考虑房地产业对金融信贷、建筑业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拉动而贡献的税收,深圳房地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值将再上台阶。

  201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63.68万平方米,如按每平米缴纳6000元地价计算,则交纳地价约398.2亿元(不含前海土地出让收入),成为深圳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亿元,其中商品房销售总额1670.13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7.67%,比2012年提高8.42个百分点。

深圳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近六年缴纳税收

深圳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近年缴纳税税收占地税比例

  二、助力城市质量持续提升

  1.商品房供应实现逐年增加

  2013年深圳有在建商品房项目开发企业达312家,同比增长16.85%;在建商品房施工面积5361.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49%;商品房竣工面积1042.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79。近6年来,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的商品房总面积约5171.12万平方米,成为深圳住房供应的主要来源,对提高市民的居住质量,改善居住条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坚持盖普通购房者买得起的房子

  2013年深圳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3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8%,销售套数47159套,同比增加18.8%。其中,销售的商品住宅产品以“144平方米以下的刚需品”为主,行业销售的90平方米以下户型产品38292套,占销售量的81.2%;90-144平方米户型产品5755套,占销售量的12.2%;144平方米以上户型产品3112套,占销售量6.6%。中小以下户型产品销售量约占93.4%,最大限度满足了居民对中小型户型产品的需求,这一直是深圳房地产行业始终坚守的底线——为最大多数老百姓盖住得起的好房子。

近6年深圳商品房分户型销售数比例

  3.大力完善住区硬件配套

  近年来,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持续打造一个又一个舒适、优美、便捷的成熟宜居社区,特别是为社会义务建设提供了大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根据2014年资质年检申报数据显示,2013年度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含竣工)项目配建学校、社康中心、物业用房、公交首末站站、会所等公共服务措施约59.23万平方米。其中,配建幼儿园82所、建筑面积23.99万平方米;警务室94个、建筑面积7802.41平方米;邮政所35个、建筑面积7524.83平方米;社康中心82个、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这些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显著改善了片区的生活配套状况,有效缓解原特区外公共配套落后局面,为实现特区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为改善居住环境,保证公众安全,增加停车位,较好提升小区的居住舒适度,2013年全市350个在建商品房项目(含竣工)配建核增面积113.36万平米,用作休闲架空、绿化架空、避难层、公共通道和停车位。

  2013年全市在建商品房项目(含竣工)建设停车位约20.67万个,其中地上停车位约1.518万个,地下停车位约19.15万个。

  4.高度重视规划设计

  作为全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众多深圳知名房企一直把建筑的音乐化、房子的艺术化,作为追求,在产品设计和园林设计等方面舍得投入,大力采用国际大师或国际著名设计机构的设计,不仅提高产品档次,也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近些年,除了作为深圳音乐厅、图书馆、中心书城、市民广场等公共建筑是国际建筑大师作品外,深圳也有一批可圈可点的由开发企业建设的国际建筑大师作品。

  万科中心:位于大梅沙的万科中心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美国最好的建筑师,也是世界十大建筑师之一的斯蒂芬•霍尔的操刀之作。万科中心采用悬拉索、钢结构的大跨度综合结构,相当于把摩天大楼横过来,建在桥墩上。这座建筑面积近10万平米的大型建筑占用的地面面积却很少,实现了绿化面积最大化,由此获得多项建筑大奖,成为绿色建筑典范。

  红树西岸:红树西岸出自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本纳道•霍之手。他曾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1998年度建筑设计银奖和1996年度佛罗里达州建筑设计荣誉奖,以及纽约市的艺术终身成就奖。红树西岸是“城市民用建筑的成熟之作”,它解决了在大城市拥挤环境下空间利用的问题。项目接连捧回三项国内外权威建筑大奖:国内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年度最佳建筑大奖”,以及美国注册建筑师学会(SAR A)授予的“荣誉设计大奖”。这在深圳是第一次。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012年,招商地产经过多次讨论决定邀请国际著名设计泰斗桢文彦担纲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主笔设计。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桢文彦早在1993年就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UIA金奖和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时任招商地产董事长林少斌曾明确表示,希望借大师之手重塑海上世界形象,这也是桢文彦在中国的第一个设计作品。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紧邻海岸线,总建面约5万平方米,是集美术馆、高端商业、小剧院、画廊、滨海发布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华侨城天麓:东部华侨城天麓是世界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的首件中国作品。迈耶被称为现代建筑中的“白色派教父”,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奖最年轻的获得者,2005年为全球观众带来他登陆中国的处女作——设计费达1亿多元的东部华侨城顶级海景别墅。

  5.注重完善商业配套

  为更集约、更高效挖掘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价值,快速带动区域格局升级,集商业、住宅、公共基础配套为一体的功能齐备的城市综合体演进为未来深圳的城市发展方向,2013年是深圳综合体的“爆发年”,大批综合体相继面市,重要“主角”如下:

  深圳中心: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域,紧临深南大道,由卓越集团和金地集团联手打造。项目包括30万平方米的Shopping mall、6万平方米的酒店、14万平方米的公寓。作为深圳中心豪宅业态的天元,尊享深圳中心“中心、丰盛、效率”的资源,深圳中心致力呈现全球都会新中心,打造的中央大街、都会商业、两栋超甲级写字楼、国际学校、文天祥纪念馆、设计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无疑将为天元提供最完美的都会生活平台。

  万科广场:位于龙岗中心城核心地段,由万科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米,涵盖商业中心、甲级写字楼群、居住群、三馆一城、客家围屋等居住类型,是目前深圳唯一一个以整个CBD为自身配套的城市综合体。

  领航城:位于大前海航空新城宝安大道与航城大道交汇处,由深圳机场地产有限公司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未来将建设成为集高尚住宅、总部办公基地、SHOPPINGMALL、星级酒店、创意产业园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副中心区。

  佳兆业城市广场:由佳兆业集团倾力打造,以180万平方米体量之尊,占据22平方公里华为科技城核心区位,集高端精工住宅、五星级酒店、270米地标超甲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超大型商业MALL、54班九年制学校于一身,打造深圳32年最大城市综合体。荟萃了餐饮、公寓、休闲、娱乐、购物、酒店等多元化时尚消费模式,将彻底改变片区内居民的消费格局。

  壹城中心:位于龙华新区龙华办事处,由鸿荣源集团投资250亿重金缔造。项目拟拆除用地面积428341.1㎡,建设用地面积340121.4㎡,计容总建筑面积1817000㎡。其中,住宅1262500㎡(含保障性住房169430㎡),商业276710㎡,商务公寓138000㎡,办公73000㎡,酒店35000㎡,公共配套设施31790㎡。壹城中心位于龙华新区“一中轴九片区”中“龙华商贸中心”核心区域,其开发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完善区域配套,加快新区“两区一城”建设的示范和龙头项目。

  深业上城:该项目由深圳置地有限公司开发,是集产业研发、公寓、酒店、商业于一体大型城市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深圳CBD北区地标性建筑群。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米产业研发大厦33.27万平米,LOFT10万平米,商务公寓17万平米,商业16.7万平米,豪华酒店约5万平米。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北眺塘朗山景,南临笋岗西路和中心公园,东临皇岗路和笔架山公园,西临彩田路和莲花山公园。两座大型生态连接绿道,如纽带般将莲花山、笔架山和项目相连接,使业主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公园。

  与此同时,深圳进入购物中心集中开业的高潮年,相继有近十个购物中心投入市场。如位于宝安的天虹购物中心、海雅缤纷城、西荟城购物中心、沙井京基百纳广场、形色城,龙华新区的佐阾香颂购物中心、1866佐阾荟,东门的华润1234SPACE、龙岗的万科广场,福田的皇庭广场、蛇口的海上世界广场等。伴随着这些大型的购物中心相继开业,也给深圳带了一大批购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6.注重强化开发项目售后服务

  深圳房地产开发企业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在于他们不仅为深圳居民提供优质的住房硬件,而且更注重提供高质的售后物业服务和一流配套措施,让业主的物业实现保值增值。

  深圳市品牌开发企业基本上均成立自己的物业公司管理开发项目,为拓展自身的品牌保驾护航。在2013年度中国百强物业综合实力排名中,万科物业、长城物业、中航物业、中海物业、金地物业、卓越物业、彩生活(花样年旗下)、佳兆业物业等公司荣获殊荣,是深圳房地产开发行业注重售后物业管理服务的必然结果。除了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房子,深圳房企围绕城市运营 服务的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全力为业主打造安心、舒心、暖心的家园。

  万科的未来定位是要从产品供应商角色转化到配套服务商的角色。依托于大社区的基础条件,开设了超过10家“第五食堂”第五食堂,在满足业主就餐需求的同时,增强家庭、邻里聚会交流,使社区文化更为丰富。“万物仓”正在万科遍布全国的社区中铺开试点。

  金地集团在中国房地产界首创深度客户服务平台——云服务,是金地基础物业服务之外的增值服务体系总称,目前涵盖了“云居家”、“云服务”、“云健康”、“云商旅”、“云消费”、“云公益”等六大板块二十多项服务,让客户获得全方位的服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社区服务运营商,花样年物业管理业务在管项目超过500个,除了做好传统物管服务,探索主要集中在物业托管、社区小额金融服务、社区电商平台的搭建和微商圈的打造。花样年集团旗下物业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分拆上市,着手进一步做强社区服务业务。招商、中海、长城等许多老牌物业公司纷纷推出以“社区商业”和“便民服务”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继万科、佳兆业等深圳仍为数不多的、使用400热线系统进行集团化客服管理的品牌房企之后,绿景集团正式发布了绿景集团400客服热线,客户可通过拨打绿景400客服热线,享受到热线的五大服务功能:项目咨询、社区活动、模拟验房整改及入伙管理、投诉与报修以及爱心公益热线,开启了国内首条兼备城市公益与社区服务的爱心热线的先河。绿景集团力争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切实关注业主需求,利用400客服热线的“云服务”系统,为每一位业主营造出一个有浓厚人文氛围与优质社区文化的温馨家园。

  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实现小区智能家居、安防监控、业主电子投票等物业服务智能化。招商兰溪谷、曦城小区、中信红树湾等小区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已得到业主和物业企业的认可。计划到2015年底,全市住宅物业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30%。

  三、助力存量土地价值挖掘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房地产业乃至整个深圳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深圳的建成面积超过900平方公里,加上974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深圳剩余的可开发面积仅有46平方公里。为缓解土地压力,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2004年深圳市大规模启动“旧改”,但因无法突破国家关于土地招拍挂的政策,直至2009年“旧改”速度一直非常慢。经多方努力,2009年深圳市颁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房地产开发企业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参与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

  2013年底,在建的城市更新项目约70余个,共有超过30家房企介入,包括万科、招商、佳兆业、京基、华润、深业集团、卓越等知名房企。以获取城市更新项目数量来说,华润置地、佳兆业、招商地产、京基、卓越5家公司已经成为深圳“旧改”市场一线梯队,他们在深圳拿到“旧改”土地总面积超千万平方米。深圳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在为企业不断创造利润增长点的同时,更为政府和社会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拉动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签订更新项目土地合同62项,出让用地2平方公里,新开工项目49项。城市更新实际投资额达365.7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45.9%,占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4.6%,其中房地产投资303亿,占房地产总投资的35%。


  (二)增加商品房供给

  城市更新已成为深圳市住宅用地和普通商品房供应主要来源,对稳定深圳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2013年通过城市更新供应商住用地104.8公顷,约占全市商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3%。城市更新项目供应商品房29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预售商品房数量36%。

  (三)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

  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暂行规定》,城市更新项目中保障房配建分为三类项目配建比例有所不同,比例从5%到30%不等。在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为深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据统计,截至2014年4月,深圳城市更新配建保障性住房项目108个(含前期项目),拟建保障性住房约4.1万套、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将解决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和人才居住问题。

  (四)完善城市服务配套

  除增加商品房供应外,城市更新主要还起到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按照规定,所有的城市更新项目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公益功能,至少15%的土地要移交给政府。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政府通过城市更新回收了30%的土地,来解决城市的公共配套问题,配建学校、幼儿园、医院、社康中心、公交首末站等。

  四、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超额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2013年深圳市计划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5万套,实际新开工项目19个、约1.79万套,建筑面积112.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119.3%。其中,深圳房企参与建设项目10个、约8100套,约占实际新开工套数的45%。

  2013年计划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万套,基本建成及实际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9个、约2.21万套,建筑面积约156.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的110.5%。其中,深圳房企参与建设竣工项目共14770套,约占总竣工套数的66.83%。

  计划供应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5万套,实际供应约2.76万套,完成年度目标的110.4%。

  (二)缓解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瓶颈

  深圳通过政府和企业双向让利,率先推出融合保障房与商品房双重属性的安居型商品房,以不超过市场商品房价的70%,严格限制产权,面向社会发售。此举得到了万科、中海等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安居型商品房建设,近年深圳在建保障房项目社会投资413亿元,占比达67%,建设规模居全国前列。

  2013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约121亿元。其中:市财政投资13.5亿,占11.2%;区财政投资34.1亿,占28.1%;以社会投资(房企为主力)73.5亿,占60.7%。


  (三) 参与建设企业数量逐渐增加

  尽管保障性住房利润空间小、限制条件多,但万科、招商、金地、中海、富通等众多的房企在不损害股东利益的前提下,以社会责任为先,踊跃参与深圳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推进深圳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依据2012年度、2013年度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开发企业资质年检资料统计,截至2013年底,深圳市共有万科、招商、金地、卓越、佳兆业、绿景、天健、中海、福田等近百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深圳市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项目125个、住房135875套,按每套平均面积50平方米计算,总建筑面积达679万平方米。

  (四)高标准实施保障房建设

  除新建保障房项目100%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外,参与建设的如万科、富通、金地等知名房企采用先进住宅设计理念、工业化、节能环保建造技术和先进严密的施工现场管理。

  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深圳房地产行业作为全国行业的先行者,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样敢为人先,在低碳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深圳发展绿色建筑走在全国前列

  2013年,深圳已建和在建绿色建筑总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有10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全年预计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累计达8050万平方米。深圳新建建筑综合节能总量累计已达35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节省用电110.4亿度,建筑综合节能减排对全社会的节能贡献率已超过30%。

  2013年底全市已有114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米,其中15个项目获得国家三星级、6个项目获得深圳市铂金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均最高等级)。其中招商地产的南海意库项目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最高奖)。

  推行绿色建筑的房企典范包括:

  1.万科

  万科一直是国家绿色建筑评级标准最积极、规模最大的推广者,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绿色三星项目。2013年,万科完成绿色建筑认证面积596.4万平方米,其中最高级别绿色三星项目面积共计172.7万平方米,绿色一星、二星项目面积423.7万平方米。绿色三星住宅141平方米,占全国绿色三星住宅总面积的34.4%,仍处在行业领先水平。交付装修房9.95万套,较去年增长15.6%,实现垃圾减排19.9万吨。全年投入科研经费近亿元,用于绿色创新和实践,共获得专利14项,涉及工业化技术、绿色建筑、装修房等方面。

  2.招商地产

  2002年招商地产在业内首倡“绿色地产”,将绿色纳入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十年来,招商地产持续将绿色技术融入产品研发,选择成熟的绿色节能技术和绿色产品,将其集成在开发的各个项目中。2011年,明确公司所有在建项目必须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星级要求。2012年,作为绿色地产的领军企业,全面提速绿色战略,坚持绿色建筑社区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方向,科学合理规划每个项目的绿色星级标准。逐步实现住宅绿色二星级和公建绿色二星及三星级标准。绿色建筑项目数量迅速增加,已获得绿色认证的由2010年的2个增加到2013年的27个,按投资单位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数量排名全国第四位。已获绿色星级评价的建筑面积约达200万平方米。如果包含正在设计和申请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达到41个,是国内开发建设项目绿色星级比率最高的企业。

  南海意库三号楼整合了60多项绿色节能技术,在节能、节材、节水、环保方面进行集成创新,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与“绿色建筑运营三星认证”两项国内绿色建筑领域最高荣誉。

  因招商地产全力推进绿色建筑认证计划,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卓越成效。据测算,其已开发绿色项目每年可节约电3123.25万度,节水65.23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3.11万吨。与普通项目相比,每年可节约用电超20%,节水超10%。

  3.中粮地产

  中粮一品澜山是中粮地产在坪山新区的开山力作,致力打造成片区首席生态墅区。项目整体采用这种半围合式的布局,中央西班牙皇家园林面积达35000平方米,获得国家罕有的双绿色建筑认证大奖,是龙岗区和坪山新区首个双绿色建筑认证项目。为了使项目各方面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中粮地产在建设项目是每平方米的成本投入增加了超过2000元。

  4.深圳置地

  深业上城无论是商业公寓还是产业研发大厦,项目都以简约高效为设计主旨。在自然资源利用上,深业上城商场的屋顶广泛应用天窗,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采光,并通过微环境优化技术,把整体建筑群的通风、采光以及舒适度进行全盘考虑;在低碳环保技术上,应用太阳能和风力涡轮发电系统,节约泛光照明能耗;在资源回收再用上,采用中水、雨水冷凝水回用系统,收集平台雨水、优质杂排水、空调冷凝水等,用于冷却塔补水、绿化灌溉和办公冲厕等用途。在绿色技术带来良好的节能效应的同时,深业上城的产业研发大厦的高塔取得了国际最权威的绿色建筑LEED认证体系LEED 黄金认证的预认证,SOHO B区剧场和SOHO C区书店正在申报LEED认证体系白金认证。这些技术的应用,深业上城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980吨、减少排污颗粒物8.7吨、节约45万吨自来水、节约用电111.2万度。

  (二)发展住宅产业化成果突出

  大力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住宅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传统的房地产业或者说整个建筑业真正转变为先进制造业的一场深刻变革。住宅产业化重点是要建立符合产业化要求的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和部品部件体系,将住宅规划、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运用信息技术等实现住宅(建筑)设计的标准化,部品部(构)件生产的工厂化,现场施工的装配化和土建装修的一体化。用产业化方式生产住宅,一般节材率达20%以上、节水率达60%以上,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并提高施工效率4—5倍,还可大幅提升房屋品质和性能,延长使用年限,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

  深圳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要求强制使用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目前深圳开工建造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全部实施一次性装修,采用建筑再生水泥地砖。这些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大多数为开发企业代建、配建。例如,万科承建的龙悦居三期项目大面积应用工业化技术建造,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结构采用内浇外挂体系,外墙、楼梯、室外走廊采用工业化PC构件,工期比使用常规技术缩短6个月,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该项目不仅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还成为建筑工业化的典范。该项目的工业化设计获得了国家住建部举办的“首届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金奖,广东省保障性住房首个2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项目。

  万科作为住宅产业化的先驱者,积极推进住宅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2013年,万科全国新开工住宅产业化面积698.07万平方米,主流项目工业化占比达42.37%。其中pc占比42.37%,装配式内墙38.8%,内外墙免抹灰29.09%。由于采用工业化技术,节约3.07万吨标准煤,节水628.26万立方米,节材9.08万立方米,减少建筑垃圾排放13.96万平方米。

  万科翡丽郡项目在应用一系列系统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的同时,采用了住宅工业化的建造模式。项目ABC栋塔楼的的外墙及花池板全部采用工厂预制构件,其综合经济效益分析为:建造阶段节约能耗184.5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483.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量1.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量1.4吨;同时建造阶段节约用水4.5万吨,减少木模板使用585立方,减少垃圾排放900立方。

  通过示范引导,深圳房地产开发商逐步提高了对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认识,在2011年深圳房地产年会上,万科、招商、卓越、花样年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均表示要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作为社会责任,以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手段,向社会推出高品质、消耗低、循环利用率高的住宅。

  根据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对近年来全市已交房使用的住宅项目的统计,共有200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250多个建设项目(含竣工)中应用了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

 六、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深圳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始终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支持灾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文化卫生事业以及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等方面表现突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媒体和社会各界肯定。自2007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慈善捐赠达17亿元,其中2013年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捐赠合计约3.6亿元,行业人均捐赠近1.5万元,尤其是雅安地震,万科、金地、佳兆业、卓越、绿景、香江、花样年、合正等知名开发企业捐款总额超过2亿元。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