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聚焦光谷北斗:走出国门的探路者

   2015-12-22 中外新科技2600
核心提示:武汉光谷东郊,一块僻静的地方,一座小山头上,远远望去,两根高耸的铁塔直插苍穹,中间一口巨型大锅仰望蓝天,十分引入注目。这就是国内最大

武汉光谷东郊,一块僻静的地方,一座小山头上,远远望去,两根高耸的铁塔直插苍穹,中间一口巨型“大锅”仰望蓝天,十分引入注目。这就是国内最大、华中地区唯一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也是一个叫做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的企业所在地。

这里是一块卧虎藏龙之地。“全国与北斗技术相关的院士14位,武汉光谷北斗有7位;武汉光谷北斗申请专利数达140项,名列全国第一;武汉光谷北斗率先在泰国建设北斗产业园,成为中国北斗产业‘走出去’的引领者。”光谷北斗董事长柳钧议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真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不知名的小山包,因为光谷北斗而成为世界卫星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光谷北斗总经理杜利

    北斗科技优势的领先者

光  谷北斗是一家以“北斗卫星导航及地球空间产业”为主要方向,提供北斗卫星导航及地理空间产业的全面解决方案,致力于北斗导航的市场运用的高科技企业。“科技领先”是它最耀眼的标签。

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陈俊勇、张祖勋、龚健雅、李建成、宋少先……这一串闪亮的名字,无不在业内声名显赫;这群超强大脑个个都是光谷北斗科技领先的坚强后盾。据了解全国与北斗技术相关的院士14位,光谷北斗占7位,现有的200名员工中,硕士、博士及中高级职称的员工比例超80%。公司成立不足三年,已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近180件,其中专利超过110件,在业内遥遥领先。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光谷北斗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北斗行业应用的基础设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也被称为“北斗CORS站”,是北斗卫星的地面“搭档”,面向行业和大众应用提供“实时分米级”和“事后厘米级”定位服务,为交通、农业、矿上、城市建设等提供了完备的应用规范、标准支撑。

光谷北斗还应泰国需求研发了北斗移动CORS站,它是光谷北斗的首创,一旦出现战争,或者地震等自然灾害,把固定信号设备破换掉了,光谷北斗研发的北斗移动CORS站就可以发挥移动基站作用,信号强度可以覆盖30-50公里范围。比如汶川大地震,需要提供高精度的地位,或者信息、导航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北斗移动CORS站给飞机、救援车辆提供高精度的指引与定位。

北斗产业化的排头兵

“我国现已发射了20颗北斗卫星,主要覆盖亚太区域,北斗系统每天维持的费用就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不用起来,不产生效益,是巨大的浪费”。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惋惜的说道。所以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实现北斗技术产业化,是光谷北斗的重要发展方向。有过硬的技术作支撑,光谷北斗硕果累累:

武汉市仅市内就有300多座桥,包括农村,达到3000多座,桥梁的安全监测工作异常繁重,为此光谷北斗研发了专门针对桥梁的检测设备——北斗桥梁安全监测系统,能实现对桥梁的全天时、全天候、自动化客观记录,车子一跑,大风一吹,桥有晃动都能监测到,有变化会立马反映到系统后台中心。目前,该系统已在武汉白沙洲大桥、金桥、知音桥上投入使用。

还有地表沉降检测设备,它的精准度达到毫米级,能为地铁及大型建筑物的施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光谷北斗总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仿真模拟的滑坡泥石流检测设备,一旦有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监测装置会根据灾害的不同级别立马发出不同类型的警报,如果保护得当,此设备可永久工作。目前在青山、秭归、三峡大坝等地有应用。

湖北素来被称为千湖之省,为方便湖泊管理与污水管理,光谷北斗集团在无人船中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人船根据设定好的路线,在水上跑一圈,就能准确的检测河床形状、水平面温度、水的流速、水的污染情况等,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测量。针对地面监测,研发了北斗无人机,在应对灾难发生时,可实现及时救援。为推动农业自动化,把北斗技术与农业机械+在一起,实现真正的北斗无人驾驶耕作。近期受武汉市公安局委托,开发了车辆定位设备,旨在解决武汉电动车盗窃案居高不下的难题……

2014年1月,光谷北斗牵手黄石,签署合作建设“黄石北斗应用示范城”,建设中融合了云平台、物联网、时空地理信息、智能感知等先进技术,将把黄石打造成一座真正的智慧之城。并以它为模板,向以武汉为中心的其他省份及城市进行复制、推广,以快速提升光谷北斗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及占有率。

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国内至少3个省份进行洽谈,积极寻求“北斗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方位合作。并加强在矿山、交通、环保、农业、养老、医疗、电力、高铁、湖泊、桥隧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实施,“以项目总承包吸引企业抱团、以工程应用吸引行业集聚、以市场拓展助力产业做大”。

先找市场,根据市场来研发相应的产品,通过市场运用,迅速做大市场份额和市场规模,同时围绕这个市场应用,去发现和选择一些忠诚可靠质量过硬的产品,通过跟这些产品生产的企业打交道之后进行大浪淘沙,筛选出优秀的企业,把他们发展成光谷北斗的核心供应商甚至是战略联盟的成员,最终以北斗为核心来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个模式被光谷北斗总经理杜利形象地称为“逆水模式”,别的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是从技术到产品到销售再到市场这样一个由上到下的“顺水模式”,而光谷北斗则正好与之相反,从市场到产品到产业,是一个逆向的企业发展的路径,使得业务面更广更灵活。

2014年12月18日,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深圳、河南、湖北、武汉等全国多地的近40家北斗知名企业,在光谷成立了“武汉·中国光谷北斗行业应用战略联盟”。这是国内首家以“北斗行业应用”为特色定位的战略联盟组织,旨在集合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广泛开辟北斗民用潜在市场,推动北斗民用化进程,快速提高北斗市场占有率。光谷北斗当选为理事长单位。

北斗产业“走出去”的引领者

北斗“走出去”,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因为对于许多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一旦一个国家接受了你,就意味着它的许多信息包括军事、安全、经济等等,都对你放开了。

“光谷北斗是第一个把北斗系统真正输出国外的企业。”杜利自豪地告诉我们。

十七大、十八大要求高科技产业化走出国门,中国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走出国门势在必行。GPS发展到现在,每年产值已达数百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可达到4000亿美元。同样地,北斗系统如果能在全球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其带动的产值将不可估量。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作为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平台企业——光谷北斗肩负的重任不仅仅是简单的企业行为:提升中国北斗卫星在全球舞台上的话语权,展示出中国以北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采,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12月6日,泰国春武里府,第一座“中国建造”北斗CORS基站建成。20天后,连续的北斗卫星接收信号首次回传。这是光谷北斗与泰国科技部共建的泰国地球空间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系统的支撑基础设施,也是中国首次在海外建立北斗地基增强站。

信号反馈的结果令人兴奋:在泰国的北斗CORS基站,能全部接收我国在轨运行的14颗北斗卫星信号,而同一地区的美国GPS只能接收6-8颗。事实证明,在亚太地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优于美国GPS。

泰国是个多灾的农业大国,如何抗御、减轻天灾,是个难题。光谷北斗进行了8种频发灾害预警系统的研发,并被纳入泰国政府经济发展建设规划。据透露,未来2年光谷北斗还将在泰国再建220座基站,实现泰国的全覆盖。

中泰北斗有机会合作源于上世纪90年代,诗琳通公主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习遥感,开启了中国和泰国在地球空间领域的合作。9年间,诗琳通公主3次访问武汉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基地,大力支持中泰地球空间信息领域开展合作。

“光谷北斗在泰国已经形成示范效应,未来将作为光谷北斗的‘样板间’,中国北斗系统将输出到全球。”杜利表示。目前与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等地的合作正在紧密推进中。

以泰国为点,东盟为线,挺进全球,这就是光谷北斗的三步走战略,光谷北斗是因北斗国际化而诞生,今后将坚持“先国外、后国内,以外促内、内外并举”发展路径,带动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完成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梦想与期待!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