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库
中国节能网

图库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库
1 / 4

“互联网+”时代 如何迎接跨界融合与变革?

2015-07-06 3200

当前,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正在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模式推动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崛起让相关产业瞬息万变,并不断在产业融合、跨界整合等创新模式的推动下重构产业链,实现智能提升。

在互相融合而又相互区分的时代,企业如何在跨界融合与变革中找准定位?企业如何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13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2015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峰论坛暨企业家峰会上,国内外IT企业高管,国内外科研和咨询机构高管、分析师围绕“互联网+”时代,如何迎接跨界融合与变革”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对话嘉宾:

凯文·凯利 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失控》作者

刘积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克里斯托弗·霍尔姆斯 IDC亚太区行业研究总裁

傅承鹏 联合国工业发展署IPV6项目主任、中国联通首席科学家

“互联网+”让世界互联

话题一: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热议“互联网+”,“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其对技术商业有何影响?

凯文·凯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身处的真实世界。我们依然在生产具体的产品,并把信息注入其中,使其增加价值。物理的世界还存在,制造业还存在,发生的改变是把互联网嵌入到产品中,让世界变得互联,让产品变得深度融合。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

在全球化背境下,互联网技术正在塑造出新的财富,并带来新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技术商业在未来二三十年有一些必然的发展,而推动这一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是分享。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却没有自己的库存,Airbnb是全球最大的酒店连锁企业但却不拥有自己的房地产,Uber正在改变汽车商业生态却不拥有一辆汽车。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都利用了分享的经济与技术。在这一分享的世界里,获取某一产品并使用该产品往往比拥有该产品更重要。有了分享,才能创造出更多价值。

其次是互动。现在已经进入屏幕的时代。任何一个表面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屏幕,这也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互动方式。电视、手机、平板电脑(pad),几个屏幕可以同时打开,而且可以进行互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可用手臂来进行数据的移动。无论做什么,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都需要越来越多增加互动,以及互动的能力,这就是机遇。增加产品的互动性,可以为产品增值。

第三是流动,数据的流动。将来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与数据有关。客户的数据与客户一样重要。但是,数据搜集本身并没有价值,一定要让数据彼此连接,而且流动起来,这就是充满流动性的数据。当数据达到充分联接、流动与分享时,人们的活动就可以用数据来进行测量。也可以讲,当下所有的商业都是数据的商业。

第四是认知。即把智慧赋予事物。将分享、互动与流动进行整合,可使认知与制作的产品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水平,而最好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

今天,许多精彩的技术与美好的产品,大多还处在智能化的初始阶段。20年、30年后的人看待今天的我们,可能会说现在的我们一无所成。真正伟大的东西都超越当时的想象。因此,我们要一起来创造未来,发明未来。

克里斯托弗·霍尔姆斯:当我们讨论“互联网+”、德国制造业以及美国制造业时,会发现一个共通点:整合信息技术以及物理技术。即使是乐高玩具也能与互联网进行联接。而全球许多酒店、饭店也与互联网及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联接。

德国政府推动把网络和物理的形态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制造业,事实上所有行业都可以整合在一起,因为互联网覆盖了方方面面。传统行业以前是单向物理流动,而现在信息交互的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获得客户反馈等各类信息,同时可以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有用的客户,这样就有机会进一步改善产品品质,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傅承鹏:全球制造业从早期、中期到最近,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制造业应如何迈向更高台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价值?我认为,只有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带来成本的降低,才能做到。比如降低产品卖到世界各地以后每天维护的成本、运维的成本等。信息内置软件一体化以后,就可以把产品价值提高。

刘积仁:几位专家已经很清楚地描述了未来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变化及应如何进行互动:一是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未来的工业革命化,其本质是融合,而不是两个世界。未来,芯片将越来越便宜,可能连接所有物品,这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二是任何企业都应成为技术企业。在大变革时代,即使是传统行业,也离不开互联网与大数据。企业的学习、跨越、融合、开放十分重要。

互联网正在改变商业社会。传统模式对企业的评价主要来自于营业额、收入及成长性等有形的价值。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企业并不盈利,如京东还处于亏损状态,但其创造的价值比许多盈利企业还要大。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企业价值的新看法。

当前,互联网变成了无边界的分享。我们今天感受到的社会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会。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量学习行动正在通过快速组织,跨越组织内部形成新的学习形态。这种形态正在颠覆所有传统的学习方式,包括大学教授也在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后大学教授应成为教育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而不应还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互联网+”时代要重视社区。事实上,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的力量正在变得更加强大。社区不仅是学习的平台也是个人展示的平台。今天,有许多社区软件正在创造极大价值,而其本质就是与社区进行联接。

融合变革需自我颠覆

话题二:随着“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的深入,行业差别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在“互联网+”时代,变革、颠覆或者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又会给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傅承鹏:“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一家企业实现指数级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深层次变化:一是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前,社会形态是通过街道、社区、城市和国家等地理位置来进行划分,随着交流工具的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其对应的管理模式也在变化。二是经济模式的变化。企业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其对产业的影响,与企业人数的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三是一些社会生态领域正在迈向信息化。四是对文化的改变。传统文化与信息化文化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传播自己、放大自己或者提高自己成为重要的话题。

克里斯托弗·霍尔姆斯:“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的第一个改变是对企业自身的改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进行自我颠覆,以防止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所颠覆。而在运行过程中,企业却很容易忽视如何自我颠覆。同时,企业需要不断理解新技术,投资新技术,要了解新技术如何影响自身,要提高业务洞察力,要投资新的商业模式。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相当成功,但必须要反思:今天是成功者,明天想继续保持成功地位,就需要进行变革。

刘积仁:互联网影响着今天的社会、影响着日常生活,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大变革对传统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对企业价值的传统认识,还有在互联网平台下如何从事商业行为都是全新的挑战与认识。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使得对过去的经验、所从事的行业及知识必须进行重新评估与评价。若要从事“互联网+”,要先学会做“减法”,把传统的概念减掉,把原来的模式彻底忘记。

在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开放、融合是基本的商业态度。过去,商业的基本态度是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价值体系。而在今天的商业形态下,很多成功来自于分享。主动愿意给予别人,以获得自我发展空间。分享的时代,投资者要与创造者、创新者进行分享。

当前,企业形态也在发生根本变化。今天是众多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时代,未来20年则是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凯文·凯利:“互联网+”带来了方方面面包括体制方面的变革。但是,当前的成功会成为下一个成功最大的障碍。一个组织越是成功,就越难以达到下一个成功。而失败反而让失败者更容易进行变革。改变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技能。技术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但这并不代表企业负责人要精通计算机语言、要成为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而是要从宏观上理解技术,能把相关技术进行整合,这是技术素养,也是成功的重要要素。

顺应企业生命周期持续创新

话题三:“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应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如何拥抱这一时代?

克里斯托弗·霍尔姆斯:以制造业为例,传统制造业企业一般会有一个专业团队来进行产品研发与设计。而“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是,相关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先企业会增加一个流程:把新技术与互联网进行结合,研究如何进行创新与颠覆。

刘积仁: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来讲,企业与人一样,都有自身的寿命。当下,大数据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应清楚大数据的巨大作用。我们正在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社交的时代,一个大众创新的时代,一个改变商业模式的时代,互相区分而又相互融合的时代。我们思考未来如何创立企业,如何使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生存发展,得出的结论是:机会越来越多,活得越来越不容易。创业成功是意外,不成功是常态。因此,应更好地学习和努力。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正迎来创业的好时机,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平台。今天的创业是低成本、低风险,平台基本免费,大数据、存储性、计算能力等都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平台可使创业者获得更多资源,通过小的改变或者合作创新,用一个很小的软件与手机结合、与APPS结合、与相关平台结合,各种资源的结合正在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商业社会。

傅承鹏:加强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无论是在校生还是非在校生,学习成本越来越低,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通过高速、有效、便捷的方式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改变。

凯文·凯利:大多数颠覆性创新都来自企业外部。比如几十年前的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是最强大的电脑生产企业,在当时没有企业能与之相抗衡。但是后来,IBM被软件企业微软超越。我们只所以能一次次看到这样的例子,是因为颠覆的机会实际上在行业龙头企业还很强大时就已存在,只是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根本行不通,是没有办法获得盈利的“愚蠢想法”。但是,很多成功其实都源自于“愚蠢想法”,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才能知道,只有经历了失败才会有新机遇。

新闻链接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新态势明显

本报讯 在近日举行的的第13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发布《新华(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指数报告(2015)》,对2014年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特点及国内软件业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归纳。

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主要呈现六大特点:第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15003亿美元,同比增速在经历了2012年的下滑后稳定反弹,达到5%。

第二,区域分布特色鲜明。全球百强软件企业有一半以上分布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分列第二、三位,其余上榜企业也以欧洲国家居多;亚洲上榜企业仅分布于中国和日本。

第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软件企业从提供复杂产品转变为提供以“云服务”开发为前提的、更便于使用的应用程序。硬件设备在价格上的竞争愈加激烈,硬件企业也进入了提供增值软件或服务的新阶段,软硬件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第四,并购整合步伐加快。企业开展战略并购能获取更多客户、收入及先进技术;并购整合在推动产业资源聚集方面也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第五,大数据成为全球IT支出新增点。2014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285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快速增长态势不变,且远快于整个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的增长速度。

第六,软硬件融合开启新时代。2014年,革命性智能终端iWatch激活了可穿戴市场,新一代网络技术4G也进入快速普及期。随着硬件不断取得革命性的创新,软件产业将撬动巨大的市场空间。

报告认为,2014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产业规模增速放缓,软件出口规模扩大。中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较2013年持续放缓。

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比重稳步上升。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传统软件产品收入总计11324亿元,同比增长17.6%,占软件业总收入比重30.4%,其他依次为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储存类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信息技术咨询等。

第三,软件开发业务盈利能力突出,行业人力成本持续增加。我国计算机板块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92%,软件开发毛利率为62.88%,IT服务类毛利率为27.19%,计算机设备毛利率为18.50%。计算机设备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软件服务类则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第四,大数据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软件产业。我国大数据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约为75.7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软件产业平均增速。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一领域,大数据从概念期进入到应用期。

第五,中西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8012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75.7%,是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中部地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26.7%;西部地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927亿元,同比增长23.5%;东北地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583亿元,其增速出现回落。

观察

“互联网+”是道乘法题

叶瓣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部署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等11个重点领域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无疑给当下火热的“互联网+”再添一把火,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从各个层面渗入产业发展,催生各类新型商业模式。这些新技术、新模式又孕育出大量新业态,吸纳了大量就业人群,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

然而必须看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其作用绝不局限于目前电商模式带来的网络交易繁荣。如果说当前电商模式的竞争力主要是降低了产品销售的成本、发生在流通环节,那么,互联网未来更大的价值挖掘,将是全方位切入包括生产、交易、流通、消费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效率的大幅提升。具体表现形式上,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将从目前以“消费型互联网”为主,转向“消费型互联网”与“工业型互联网”并重。

只有从该意义上考察,才能更好理解国家何以如此高度重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看到其目的绝非要把各相关产业生硬地“+”到互联网这个渠道上来,而是希望这些行业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发生乘数效应,甚至带来产业裂变。以此次会议提出的“协同制造”为例,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这种新的制造模式将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使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共享信息,从而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缩短生产周期、最有效地实现设计生产的柔性订制,从而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库存和生产经营成本。同样,在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互联网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空间都很大。如果“互联网+”的理念能尽快被行业经营者、决策者所理解和应用,相应的配套政策能不断完善,这些行业的运行效率将发生质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将不断聚集,转型升级的目标也将加快实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制定的政策措施集中发力于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解除不合理政策束缚、加强公共产品服务、注重风险监管——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必须做,而市场自身无法完成的事。至于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兼并联合、壮大新的业态等,则交给市场内的企业和创业者去完成。这也充分体现了深化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识及其成果。

反对 0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推荐图库

2024-04-104

2024-03-313

2019-04-257

2019-04-1511

2019-04-0815

2019-04-0416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