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
产地:北京
结构:卧式
燃料:天然气
燃烧方式:微正压室燃
燃烧调节方式:全自动两段火/变频式比例调节
热效率:102%
产品类别:蒸汽锅炉
蒸汽压力:1.25MPa
蒸发量:2t/h—20t/h
适用范围:宾馆酒店、小区供暖、办公楼、游泳池、学校、制衣、印染、石油化工等企事业单位。
什么是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
变频式冷凝预热回收蒸汽锅炉原理图
变频式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是利用高效的冷凝换热器和空气预热器来吸收锅炉尾部排烟中的显热和水蒸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从而达到提高锅炉热效率的目的。利用变频器来实现连续给水、变频比例调燃烧,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的结构特点
1、结构与普通蒸汽锅炉不同,增设了冷凝换热器和空气预热器。
2、燃烧机采用了分体式燃烧机,并用空气预热器加热了燃烧用空气。
3、冷凝换热器采用耐硫酸低温露点腐蚀用钢材09CrCuSb(ND钢),抗腐蚀性强。
4、真空热管式空气预热器。
5、选配优质低NOX燃烧机,燃烧充分,属于环保产品。
6、锅炉采用先进的彩色触摸屏电脑控制器。
7、采用变频连续给水技术。
8、采用变频比例调节燃烧技术。
9、具有汽压、水位自动调节功能,自动点火,并有缺水、超压、熄火保护。
10、锅炉制造规范,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制造。
11、整体快装出厂,外形美观、色泽明快。
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热效率分析
国内天然气的发热量 排烟温度230℃时锅炉热效率:89.5%
高位发热量:9,500Kcal/Nm3 凝结潜热回收时提高热效率:7.8%
烟气潜热: 1,000Kcal/Nm3 (水蒸汽夺取热量) 烟气显热回收时提高热效率:5.6%
低位发热量:9,500Kcal/Nm3 (实际计算效率的发热量) 冷凝锅炉的理论效率:102.9%
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节能原理图
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显著优势
1、鳍片式热管空气预热器、鳍片式冷凝换热器,有效地降低了排烟温度。
2、分体式燃烧机对燃料所需的空气进行预热,使燃料充分燃烧及提高炉膛温度。
3、冷凝节能装置为了防止排烟凝结水的酸性腐蚀,使用ND钢材制作的鳍片管,它与直管相比,传热效率比直管高2倍以上。
4、采用变频连续给水控制,节约40%电能。
5、采用变频比例调节燃烧技术,节约40%电能,并降低了运行噪音。
6、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随冷凝液流入中和池。
7、锅炉进水系统厂家统一配置名牌不锈钢多级泵,简洁、美观、节约安装费用。
8、采用日本SAGlonMIYA压力变送和保护装置,韩国HISCO压力表,安全系数大为提高。
采用全触屏控制器
变频式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控制器选用韩国进口,采用大屏幕彩色触摸屏显示器,功能全,操作简便。可分为变频连续给水模式和变频比例调节燃烧模式,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适时 监测锅炉各测试点运行状况,运算出锅炉的运行效率。并具有故障记录及运行工况记录功能,便于分析、掌握运行规律。控制器自带通讯接口、通讯协议,可实现互联网远程控制。
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
变频式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控制器有强大的互联网远程监控,公司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时时监控用户的每台锅炉,保障每台锅炉安全无故障运行。当锅炉出现故障公司在第一时间快速解决,让客户无后顾之忧。
变频控制的特点和作用
变频连续给水
1、节约40%电力消耗。
2、根据锅炉水位变化改变水泵电机转速,实现变频连续给水。
3、延长了补水泵的使用寿命。
4、实现连续给水,保证了蒸汽压力的稳定,提高了蒸汽的品质。
变频比例调节
1、节约40%电力消耗。
2、根据锅炉负荷电话,改变风机转速,实现变频比例调节。
3、降低了风机的运行噪音。
4、延长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5、低负荷时也保持好的燃烧效率,节约燃料,降低了有害气体的产生。
变频供水、燃烧控制系统
冷凝余热回收装置
冷凝余热回收过程:冷凝换热装置内,利用温度较低的水冷却烟气,实现烟气温度降低,靠近换热面区域,烟气中水蒸汽冷凝,同时实现烟气显热释放和水蒸汽汽化潜热释放,加热水,实现热能回收。
冷凝器的特点:
1、本体节能装置为了防止排烟结露的酸性腐蚀并供应无锈清洁热水,用耐酸性强的ND钢与铝管轧制而成的螺旋鳍片管制成,耐酸性高,传热性好,提高热效率。
2、与光管相比,使用了传热性能高出3倍以上的螺旋鳍片管,大小与重量减少到1/2。耐腐蚀的ND钢材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本装置可组装在锅炉上部,缩小占有空间,生成在传热面上的凝结水亦可自然排出。
空气余热器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特点:
1、热管比铜铝管的热传导性能高出500-1000倍,用热管制成的空气预热器比传统的管壳式空气预热器尺寸、重量都小2/3,可在锅炉的正面组装设置,占用的空间很少。
2、管表面附着有热传导性极好的放射状铝片,在小体积的状况下获得较大的传热面积。
3、热管的蒸发部和凝结部温度均匀,热胀冷缩量很小,可以说他是一种长寿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