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全文的公布,让社会各界对中国改革的再出发寄予无限期望。而对于环保产业界来说,《决定》通篇强调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论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特别是提出完善市场定价、谁污染谁付费等多项政策创新,也给产业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但业内人士也认识到,创新政策的明确只是第一步,落地才能产生切实的效益,而这恰恰是最为艰难的工作。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改革新措施的实现路径上,也衷心希望各位读者的参与。
骆建华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
围绕《决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等业内人士的态度较为克制:“这是对民意的一次全面回应。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但要落实、发挥作用还需要持续深入地研究、试点,探索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细则。”
告别“唯GDP”论只是个开始
生态环境保护也应该有具体量化的目标,不应该只是某几项污染物的削减,而是体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记者:习总书记提出要告别唯经济论,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骆建华:这是指导思想上的一次进步,但这只是个开始。
首先,如果还是经济优先的指导思想,以保增长、保就业为首要和主要目标,那环保在地方还是容易给增长让路。
因为地方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会在中央指标的基础上层层放大。比如如果中央确定GDP增长目标为7.2%,到省一级就会定8~9%,市一级就要到12~15%,县里可能就是20%了。
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我认为,中国不必太着急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可以将GDP的增长速度放慢一些。即不要再人为地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以投资驱动的增长,潜在的增长力是多少就是多少。
我认为,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调整,就是要像为GDP提目标一样,给生态环境保护也提出具体的目标,而不是停留在某些理念或口号上。而且这个目标也不应该只是某几项污染物的削减,而是体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应制定中长期目标,倒推时间表
这不仅容易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也让相关产业能够看到明晰的产业空间
记者:在您看来,国家层面提出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大概是怎样的?
骆建华: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就是个开始,确定用5年时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等,提出明确的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细化措施。
当前,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迫切需要制定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的中长期目标,倒推时间表,确定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和制度路径。这不仅容易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也让相关产业能够看到明晰的产业空间。
我的建议是到2030年,要实现消灭雾霾、蓝藻、劣五类水的大气、湖泊、河流治理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估计要分别削减1000万吨的水、大气主要污染物。美国、日本用了差不多这样的时间跨度,实现了上述幅度的污染物削减,从根本上扭转了环境恶化的趋势。
在具体实施上,肯定有非常大的难度,但是其技术路径已经较为清晰。至于土壤污染治理,则是一个更为艰难的任务,要先从摸清家底、全面建立监测体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