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成都市已编制完成《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技术导则》)和《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要点》(以下简称《审查技术要点》),并将于近日发布实施。
“绿色标准”发布 中心城区居住建筑采用地下停车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当前,成都正处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是成都市编制完成的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
成都市建委副巡视员补学冬介绍说,此次发布的《技术导则》包含了场地及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民生亮点突出。
其中规定,在场地内交通系统规划中,住宅室外地面停车数量占总停车量的比例不宜超过10%;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停车位应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等。在景观环境设计方面,不砍伐、破坏建设场地内树龄大于5年或树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树木,当确实不能避免时,应进行移植;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低于1㎡等。
同时,为加强《技术导则》的贯彻执行,《审查技术要点》也一并发布执行,用于成都市域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技术审查。补学东表示,根据《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要求,“自2014年起,新建项目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项目报建审查时,应同步按照绿色建筑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因此,本次编制完成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技术标准的作用。
2年后将体验到绿色建筑高舒适度、低耗能等好处
按照《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设计的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有什么样区别?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民介绍说,相比普通建筑而言,依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技术标准进行的建筑设计,会更加注重建筑功能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建成后的建筑对环境会更加有利,更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更好,日照采光更佳,后期使用更节能、更健康、更舒适。
刘民认为,“这两个技术规定的颁布,会促使成都市的建筑设计由粗放式逐步向精细化转变,成都市的建筑也会在节能、健康、舒适和环保这一层面上一个台阶。
对于大家关心的,何时能享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利好?补学东表示,根据一般建筑项目建设周期,住宅设计过程大约6个月左右,施工周期由于项目不同,时间不一致,常规住宅项目约2年左右,所以群众住上应用绿色理念设计的房屋,应在2年以后。到时,大家一定能体会到绿色建筑带来的高舒适度、低能耗运营、低成本维护的好处。
绿色建筑将为房地产业带来积极影响
《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的发布,会对成都市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总建筑师涂舸认为,一星级建筑通过优化设计,现在基本不增加成本;二星级和三星级建筑根据具体的建筑类型和特点,成本增加程度有所不同,但不会太多。随着建筑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会越来越少。
“我们看绿色建筑的成本是放在建筑全生命周期来判断,建筑的运行耗能会降低40%-60%,这才是是真正价值所在。”涂舸表示,一旦购房者和使用者认识到这些好处后,反而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提升。此外,绿色建筑提高了建筑品质,还会带来建筑的增值。据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调查显示,获得绿色标识认证的建筑租金普遍提高30%-50%。
因此,《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的发布会对成都市房地产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政府投资建筑今年起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了解,为落实《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的实施,成都市建委将在项目实施方面抓好设计。补学东告诉记者,两份文件发布后,市建委将对成都市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咨询机构等进行专题培训,使实际使用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绿色建筑发展形势、掌握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同时,市建委将落实《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新建项目的报建审查中,增加绿色设计相关要求。
除了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抓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外,成都市还将以多项举措推进“绿色建筑”行动,例如,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同时,成都市将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建立能源审计报告制度,对商场、宾馆、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切实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全装修,研究制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
据悉,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养老院、医院、学校等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基础配套设施及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自今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当前,成都正处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是成都市编制完成的第一个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
成都市建委副巡视员补学冬介绍说,此次发布的《技术导则》包含了场地及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民生亮点突出。
其中规定,在场地内交通系统规划中,住宅室外地面停车数量占总停车量的比例不宜超过10%;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停车位应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等。在景观环境设计方面,不砍伐、破坏建设场地内树龄大于5年或树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树木,当确实不能避免时,应进行移植;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低于1㎡等。
同时,为加强《技术导则》的贯彻执行,《审查技术要点》也一并发布执行,用于成都市域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技术审查。补学东表示,根据《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要求,“自2014年起,新建项目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项目报建审查时,应同步按照绿色建筑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因此,本次编制完成的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技术标准的作用。
2年后将体验到绿色建筑高舒适度、低耗能等好处
按照《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设计的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有什么样区别?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民介绍说,相比普通建筑而言,依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技术标准进行的建筑设计,会更加注重建筑功能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建成后的建筑对环境会更加有利,更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更好,日照采光更佳,后期使用更节能、更健康、更舒适。
刘民认为,“这两个技术规定的颁布,会促使成都市的建筑设计由粗放式逐步向精细化转变,成都市的建筑也会在节能、健康、舒适和环保这一层面上一个台阶。
对于大家关心的,何时能享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利好?补学东表示,根据一般建筑项目建设周期,住宅设计过程大约6个月左右,施工周期由于项目不同,时间不一致,常规住宅项目约2年左右,所以群众住上应用绿色理念设计的房屋,应在2年以后。到时,大家一定能体会到绿色建筑带来的高舒适度、低能耗运营、低成本维护的好处。
绿色建筑将为房地产业带来积极影响
《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的发布,会对成都市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总建筑师涂舸认为,一星级建筑通过优化设计,现在基本不增加成本;二星级和三星级建筑根据具体的建筑类型和特点,成本增加程度有所不同,但不会太多。随着建筑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会越来越少。
“我们看绿色建筑的成本是放在建筑全生命周期来判断,建筑的运行耗能会降低40%-60%,这才是是真正价值所在。”涂舸表示,一旦购房者和使用者认识到这些好处后,反而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提升。此外,绿色建筑提高了建筑品质,还会带来建筑的增值。据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调查显示,获得绿色标识认证的建筑租金普遍提高30%-50%。
因此,《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的发布会对成都市房地产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政府投资建筑今年起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了解,为落实《技术导则》和《审查技术要点》的实施,成都市建委将在项目实施方面抓好设计。补学东告诉记者,两份文件发布后,市建委将对成都市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咨询机构等进行专题培训,使实际使用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绿色建筑发展形势、掌握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同时,市建委将落实《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新建项目的报建审查中,增加绿色设计相关要求。
除了建立技术标准规范、抓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外,成都市还将以多项举措推进“绿色建筑”行动,例如,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同时,成都市将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建立能源审计报告制度,对商场、宾馆、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切实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全装修,研究制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
据悉,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养老院、医院、学校等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基础配套设施及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自今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