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绿色节能建筑的探讨
绿色节能建筑概念传入我国差不多有十年时间,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不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一览建筑文库,而在节能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1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的气候差异,自然资源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比较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所以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所以开展的较晚,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1.2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执行贯彻度低,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都不完善,不能很好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而制度构筑环境,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1.3在观念上,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纸,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度等,这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1.4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优,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2节能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建筑节能,首先从源头开始,即从规划设计开始,一个好的建筑规划设计并通过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 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可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水系、绿化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室外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
2.1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
(1)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季风风向节能设计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布置在向阳和避风的地方有利于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避风可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在南方炎热地区,设计要考虑建筑群、街道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基本一致,以加强城市不同区域的热交换,促进热量流动释放。
(2)建筑体型、朝向、间距节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要适当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合理的建筑体形能够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通常采用减少建筑面宽、加大进深或增加组合体、增加建筑物的层数以及选用长条型建筑外形等措施来控制体型 系数。建筑物的朝向对于建筑节能有很大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建筑物选择南北朝向有利于冬季日照采热,降低耗能。而南方炎热地区建筑朝向要处理好其与遮阳和季风风向的关系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3)室外空间环境、绿化节能设计
建筑环境规划中应考虑到的水面和绿地合理分布。水面及绿地的配置,在调节环境的方面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遮阳防辐射、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的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及小气候情况,在规划中合理布置不同高度和种类的树木植被,可以起到在夏季创造建筑群内阴影遮蔽环境并疏导通风气流,而在冬季防寒风的效果。建筑墙壁、阳台、窗台以及屋顶的绿化,能有效缓解曝晒及骤雨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使绝大部分辐射热被阻隔进入围护结构向室内传递,从而改善了生态和室内环境。
2.2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即外墙、屋面、门窗 、地基、外挑或架空楼板等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室内舒适环境有着根本的影响。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冬季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能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1)外墙节能设计
建筑外墙是建筑 围护结构暴露在大气中面积较大的部位,是围护结构节能重点之一,外墙分为轻质外墙(非承重),承重外墙(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和复合墙体(自保温墙体)。不同的外墙形式采用不同的外墙外保温构造系统 ,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与此同时,外墙还应满足建筑隔声要求。目前用于外墙隔热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保温板和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
(2)屋顶节能设计
屋面节能可通过加设隔热保温层、设架通风层、采用种植隔热屋顶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另外还可采用坡屋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一览建筑文库wk.yl1001.com/jz隔热保温层可以阻挡屋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向室内传导。架空型屋顶遮阳板拦截太阳辐射热,并把所吸收热量通过通风空气间层转移到空气随风带走。种植、蓄水屋面通过在屋顶上种一些植物遮挡太阳辐射热,并实现太阳辐射热的资源性转化,屋面温度变化比较小。
(3)外门窗系统节能设计。外门窗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其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对采暖能耗有重大影响,是墙体失热损失的 5~6倍,因此应该是节能的关键部位,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外门窗能耗,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
2.3加强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建筑规划方面的综合知识又不足。建议市设计人才应主要从硕士研究生中培养,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中设各项具体规划设计方向,多模式培养适应城市设计人才的不同要求。世界范围的建筑规划设计以空前速度向前推进,信息化、生态化正促进着建筑学发生急剧的变化,激发人们对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3 结 语
绿色节能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领域。节能是一项复杂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从根源上降低能耗,设计师应在规划设计中多研究、多尝试、多积累、多总结,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建筑功能与艺术和技术更好地结合,使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节能的原则,努力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
绿色节能建筑概念传入我国差不多有十年时间,同时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很大、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环保观念不强以及建筑质量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在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过程中较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困难。一览建筑文库,而在节能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1.1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的气候差异,自然资源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比较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所以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所以开展的较晚,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1.2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执行贯彻度低,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都不完善,不能很好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而制度构筑环境,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1.3在观念上,随着政府对环保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能源紧张的切身感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绿色建筑产品,节能、健康、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仅集中在节能、节水的层面,对于交通、材料、效率提高、污染减排等更丰富的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纸,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度等,这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1.4在建筑的节能工作上,政府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总体节能状况令人堪优,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现仍然有众多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上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软件的某些评价结论与标准不协调,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
2节能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建筑节能,首先从源头开始,即从规划设计开始,一个好的建筑规划设计并通过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 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可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水系、绿化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室外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
2.1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
(1)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季风风向节能设计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布置在向阳和避风的地方有利于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避风可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在南方炎热地区,设计要考虑建筑群、街道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基本一致,以加强城市不同区域的热交换,促进热量流动释放。
(2)建筑体型、朝向、间距节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要适当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合理的建筑体形能够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通常采用减少建筑面宽、加大进深或增加组合体、增加建筑物的层数以及选用长条型建筑外形等措施来控制体型 系数。建筑物的朝向对于建筑节能有很大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建筑物选择南北朝向有利于冬季日照采热,降低耗能。而南方炎热地区建筑朝向要处理好其与遮阳和季风风向的关系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3)室外空间环境、绿化节能设计
建筑环境规划中应考虑到的水面和绿地合理分布。水面及绿地的配置,在调节环境的方面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遮阳防辐射、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室内采暖空调能耗的作用。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及小气候情况,在规划中合理布置不同高度和种类的树木植被,可以起到在夏季创造建筑群内阴影遮蔽环境并疏导通风气流,而在冬季防寒风的效果。建筑墙壁、阳台、窗台以及屋顶的绿化,能有效缓解曝晒及骤雨造成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使绝大部分辐射热被阻隔进入围护结构向室内传递,从而改善了生态和室内环境。
2.2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即外墙、屋面、门窗 、地基、外挑或架空楼板等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室内舒适环境有着根本的影响。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冬季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能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1)外墙节能设计
建筑外墙是建筑 围护结构暴露在大气中面积较大的部位,是围护结构节能重点之一,外墙分为轻质外墙(非承重),承重外墙(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和复合墙体(自保温墙体)。不同的外墙形式采用不同的外墙外保温构造系统 ,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与此同时,外墙还应满足建筑隔声要求。目前用于外墙隔热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保温板和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
(2)屋顶节能设计
屋面节能可通过加设隔热保温层、设架通风层、采用种植隔热屋顶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另外还可采用坡屋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一览建筑文库wk.yl1001.com/jz隔热保温层可以阻挡屋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向室内传导。架空型屋顶遮阳板拦截太阳辐射热,并把所吸收热量通过通风空气间层转移到空气随风带走。种植、蓄水屋面通过在屋顶上种一些植物遮挡太阳辐射热,并实现太阳辐射热的资源性转化,屋面温度变化比较小。
(3)外门窗系统节能设计。外门窗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其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对采暖能耗有重大影响,是墙体失热损失的 5~6倍,因此应该是节能的关键部位,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外门窗能耗,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
2.3加强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要求。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建筑规划方面的综合知识又不足。建议市设计人才应主要从硕士研究生中培养,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中设各项具体规划设计方向,多模式培养适应城市设计人才的不同要求。世界范围的建筑规划设计以空前速度向前推进,信息化、生态化正促进着建筑学发生急剧的变化,激发人们对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3 结 语
绿色节能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领域。节能是一项复杂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从根源上降低能耗,设计师应在规划设计中多研究、多尝试、多积累、多总结,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建筑功能与艺术和技术更好地结合,使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节能的原则,努力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