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暖两岸,良港码头立碧湾。”侯院士说,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腐蚀研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经过两年多的实际应用证明,防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防护效果优异,具体的使用寿命有待更长期的检验。
“跨海大桥暖两岸,良港码头立碧湾。潮起潮落,浪花飞溅,研究却发现浪花是‘吃金属的老虎’。海洋腐蚀及其防腐蚀技术的成功应用,保护跨海大桥和碧波良港的长治久安。”10月8日,中科院海洋所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建所60周年十大科技成果进行表彰,这是对成果之一的“海洋环境腐蚀研究及其控制技术”的评语。
领衔获得这一科技成果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研究员。他介绍,腐蚀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海水对于海洋工程各种金属结构材料来说,都是一种十分严酷的腐蚀材料。那一朵朵飞溅的浪花,其实是这些海洋工程的天敌。在我国,每秒钟就有1.5吨钢铁被腐蚀。”侯保荣告诉记者,从海洋腐蚀的危害来讲,它可以缩短各种结构材料的使用寿命,比如钢桩,一旦腐蚀了,本来可以用10年的,就只能用5年了。如果防腐搞不好,寿命就缩短,直接影响海洋工程的安全,既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还阻碍新技术的发展。
攻克“天敌”列入国家支撑计划
“面对海洋腐蚀,如何开展必要的防护和控制措施,中科院海洋所早在50年前就开始了防腐蚀技术的研究。”侯保荣说,“目前队伍不断扩大,成果不断增加,承担着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进行海洋构筑物的腐蚀防护研究,解决在浪花飞溅区的腐蚀最严重的问题。”
侯保荣是我国海洋腐蚀界唯一的院士。他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工作40余年,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成就。2007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联合国内20余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研究解决浪花飞溅区的严重腐蚀问题,并做出了多项示范工程。
这些成果不仅可以用于新建钢铁设施的腐蚀防护,对于已建钢铁设施腐蚀修复的保护效果更好,还可应用于各种腐蚀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保护,适用性广且经济实惠,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产业新契机
海西湾造船基地、胶州湾跨海大桥、董家口港区……细数近年来胶州湾内外青岛的重大项目,人们发现,这些投资总额数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无一例外地深深扎根于身边的这片蓝色海洋。
侯院士说,作为国内著名海洋城市,青岛市主要产业大都与海洋有关,但同时海洋环境的严酷性往往导致各种材料数倍于内陆的腐蚀速度。据推算,青岛市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约50亿元以上。
“如果防腐蚀工作做得好,其中25%~40%的损失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有利于推动青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侯院士说,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腐蚀研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海洋腐蚀研究带来了产业新契机。“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就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节省能源。我们在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平台、日照港煤码头做了些防腐蚀实验,其效果还不错。”
侯院士介绍,新型防腐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建钢铁设施的腐蚀防护,对于已建钢铁设施的腐蚀修复,更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还可应用于各种腐蚀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保护,适用性广,经济长效。经过两年多的实际应用证明,防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防护效果优异,具体的使用寿命有待更长期的检验。
“跨海大桥暖两岸,良港码头立碧湾。潮起潮落,浪花飞溅,研究却发现浪花是‘吃金属的老虎’。海洋腐蚀及其防腐蚀技术的成功应用,保护跨海大桥和碧波良港的长治久安。”10月8日,中科院海洋所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建所60周年十大科技成果进行表彰,这是对成果之一的“海洋环境腐蚀研究及其控制技术”的评语。
领衔获得这一科技成果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研究员。他介绍,腐蚀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海水对于海洋工程各种金属结构材料来说,都是一种十分严酷的腐蚀材料。那一朵朵飞溅的浪花,其实是这些海洋工程的天敌。在我国,每秒钟就有1.5吨钢铁被腐蚀。”侯保荣告诉记者,从海洋腐蚀的危害来讲,它可以缩短各种结构材料的使用寿命,比如钢桩,一旦腐蚀了,本来可以用10年的,就只能用5年了。如果防腐搞不好,寿命就缩短,直接影响海洋工程的安全,既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还阻碍新技术的发展。
攻克“天敌”列入国家支撑计划
“面对海洋腐蚀,如何开展必要的防护和控制措施,中科院海洋所早在50年前就开始了防腐蚀技术的研究。”侯保荣说,“目前队伍不断扩大,成果不断增加,承担着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进行海洋构筑物的腐蚀防护研究,解决在浪花飞溅区的腐蚀最严重的问题。”
侯保荣是我国海洋腐蚀界唯一的院士。他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工作40余年,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成就。2007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联合国内20余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研究解决浪花飞溅区的严重腐蚀问题,并做出了多项示范工程。
这些成果不仅可以用于新建钢铁设施的腐蚀防护,对于已建钢铁设施腐蚀修复的保护效果更好,还可应用于各种腐蚀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保护,适用性广且经济实惠,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产业新契机
海西湾造船基地、胶州湾跨海大桥、董家口港区……细数近年来胶州湾内外青岛的重大项目,人们发现,这些投资总额数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无一例外地深深扎根于身边的这片蓝色海洋。
侯院士说,作为国内著名海洋城市,青岛市主要产业大都与海洋有关,但同时海洋环境的严酷性往往导致各种材料数倍于内陆的腐蚀速度。据推算,青岛市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约50亿元以上。
“如果防腐蚀工作做得好,其中25%~40%的损失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有利于推动青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侯院士说,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腐蚀研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海洋腐蚀研究带来了产业新契机。“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就会相应地减少损失,节省能源。我们在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平台、日照港煤码头做了些防腐蚀实验,其效果还不错。”
侯院士介绍,新型防腐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建钢铁设施的腐蚀防护,对于已建钢铁设施的腐蚀修复,更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还可应用于各种腐蚀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保护,适用性广,经济长效。经过两年多的实际应用证明,防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防护效果优异,具体的使用寿命有待更长期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