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浅析旱作农业中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2014-12-10 中国节能网1680
核心提示: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说它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是因为它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场革命;是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从外延为主到内涵为主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难题。特别是作为无法替代的淡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全球已有80 多个国家步入缺水国行列,我国现有300个大中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被列为十三个贫水国家之列。在我国占总用水量80%的农业,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才40% ,用水浪费严重,节水潜力巨大。
 
 
  在时空分布上,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南方洪涝多,北方干旱频繁发生。由于降水量在地区和时空上的分布不均衡,因此,在地区分布上形成了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格局。而我国的人口和耕地资源分布恰恰相反,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少;东北人口密集,西南人口稀少。这些特点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人口、经济水平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
 
 
  据地矿部最新勘查成果表明,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是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二是地质因素的差异性,孔隙含、水层主要集中于北方,岩溶含水层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三是地下水补给的变化性和开采量的稳定性受地下水补给条件和储存条件的控制,地下水补给量年际、年内都有变化大;四是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三水转化强度受气候、地貌、地质条件的约束。
 
 
  从总量上讲,我国的水资源,不可谓不丰沛,但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4,耕地单位面积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 ,远低于印尼、巴西、加拿大、日本等国。我们以占全球陆地6.4%的国土面积和全世界7.2%的耕地养着全球约22%的人口。如果按国际标准人均拥有水量计算 ,为严重缺水边缘,为起码需求衡量,我国已接近严重缺水边缘。因此,我国经济和社会要保证持续稳定发展,从现在起就应把节水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象抓人口、粮食那样抓节水。把节水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永恒主旋律,把我国真正建成一个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一条根本出路。而农业节水则是节水中的战略重点。
 
 
  旱作水资源利用情况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形成了一条400毫米降水量的对角线,把中国的国土分为两半。一半是干旱、半干早带占45% ,一半是湿润、半湿润带占55%。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程度,80年代初期为16% ,远低于美国、法国、印度、意大利等国7 个百分点。而且损失率高达50%。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会摆脱水资源危机的现实。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的水危机与过去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的形势是很不一样的,因为过去主要是靠开源增加供水量,但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开发难度愈来愈大,所需费用愈加昂贵。因而,单靠兴修水利工程来增加水的供应将日趋艰难,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考虑采取节水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因此,中国21世纪解决水危机,要开源节流,核心是节流,开源是有限的,而节水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除了强化民众节水意识,调整工业布局,发展节水型工业以外,农业节水潜力就更为远大。
 
 
旱作节水的重要性
 
 
  农业节水是发展现代集约农业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形势下,必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水资源的产出率,实现“ 两高一优” 现代集约农业。水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用水大户,而水资源极度缺乏又是不争的事实,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具体讲,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两熟,小麦、棉花两熟,尤其突出的是粮、菜(豆)和棉、菜(豆)复种的丰产与否,无一不是以水的丰歉为前提。在干旱季节农业用水靠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农业灌溉提水难度增大,提水成本成倍增加,使得本来很理想的“ 两高一优” 低耗的集约农业步履维艰,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实现现代集约农业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走农业节水之路、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势在必行。
 
 
  旱作节水措施
 
 
  发展农业节水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和工业用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及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全面了解农业节水基本原则、有效采取农业节水策略、恰当分析适于不同地区的农业节水模式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
 
 
  农业节水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般地,发展节水灌溉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区域水、土、肥、热等农业资源的耦合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地选择适宜的节水措施组合;
 
 
  (2)效率原则:将各种效率高的节水措施进行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
 
 
  (3)系统性原则:以系统的方法,分析各种节水措施对节水农业的影响,把各种措施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可持续原则:各种措施的选择应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下一阶段节水措施的进一步深化。
 
 
  农业节水主要策略
 
 
  为了保障农业节水战略目标的实现,除了要依赖先进的农业节水科技外,还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改革和完善农业节水的法律法规、投资政策、科技政策、水价政策及管理体制,以促进全民积极参与农业节水。
 
 
  1、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
 
 
  要建立严格的农业用水与节水管理制度。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在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各主要用水单位农业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定额两套控制指标,作为管理农业用水与节水的基本依据。
 
 
  2、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节水农业中,水费价格是其根本核心。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合理的水价不仅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动力,也是实现水管单位节水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关键。反之,节水只能是一句空话。
 
 
  3、建立政府扶持、农民参与的农业节水发展机制
 
 
  发展农业节水,除了解决认识问题,采取工程节水技术措施外,更根本的是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其关键在于建立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即在灌区节水过程中,国家、管理者、用水户三者之间要围绕水资源利用建立一定的联系,构成权力、责任、利益关系体系,协调、理顺灌区经济管理中的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管水和用户节水的积极性。
4、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部门应积极稳妥地改革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调动农民、企业参加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基层水利、农技服务组织为主体,科研、高校、企业、管理单位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要大力普及推广已有的节水研究成果,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5、进一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鼓励群众参与
 
 
  发展节水农业,固然需要注意工程型、管理型节水措施的运用,但是,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则更为重要,效果更为长久。如果全民的节水意识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那么,农业节水就会变得相对容易。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如果我国的农业节水意识能有比较大的提高,运用当今农业节水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农业至少可以节水10%~50%。
 
 
  农业节水模式实例
 
 
  山东省潍坊市是国务院批准的胶东半岛经济开放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最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潍坊又是农业大市,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量的85%。因此,开展全市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势在必行。根据潍坊各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种植结构等情况,将全市分为渠灌区、井灌区、山丘集雨区、城郊与经济发达区四个不同的区域。根据农业节水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潍坊市各地的具体情况,现提出适合各区域的节水灌溉模式。
 
 
  一、渠灌区
 
 
  渠灌区节水灌溉推荐模式包括渠系配套,骨干渠道防渗,灌区内打井,井渠结合,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技术,采用节水灌溉制度,结合农艺措施,减少腾发量,加强水管理,制定科学水价等。重点是渠道防渗,田间工程改造与配套以及井渠结合。渠道防渗技术是提高渠道输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工程措施。采用防渗措施后,渗漏损失水量可大幅度减少。
 
 
  二、井灌区
 
 
  井灌区节水灌溉推荐模式包括维持采补平衡,充分利用降雨,开发利用土壤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结合农艺节水措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地下水超采区应采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综合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补源,加强机井管理,提高井泵机电装置的效率。推广管道输水灌溉,有条件的发展喷微灌,合理利用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首要措施是推广管道输水和采用综合农业节水措施,充分利用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在降雨比较充足,当地地下水资源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时,应尽量采用井渠结合工程和农艺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三、山丘集雨区
 
 
  山丘集雨区节灌模式重点在于依据各自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雨水集蓄工程形式和方法。利用蓄集的雨水一方面发展农田灌溉,解决温饱问题;一方面配合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果、蔬、花等高效农业种植。对于以上地区,应大力发展水池、水窖、旱井等雨水集蓄工程和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微型水利工程,并配套采用各种农艺、生物艺术措施,建设“ 土壤水库”,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建设高标准“ 节水、保水、保肥、保土”的基本农田。林果菜园、坡耕地、透水性强的砂土区域等,应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和微灌。
 
 
  四、城郊与经济发达区
 
 
  城郊与经济发达区可采用现代化节水灌溉模式:灌溉技术以喷灌和微灌为主,扩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大棚、温室采用微灌、滴灌,水肥一体化;大力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灌溉技术与农艺节水技术一体化。运行管理实现企业化、市场化、自动化。城郊与经济发达区农村经济实力较强,有条件在蔬菜、花卉、果树等推广喷灌、微灌等先进技术,率先将农田灌区建成高标准的节水示范区。
 
 
  结束语
 
 
  因此,我们要从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加大力度,开创节水灌溉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由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希望农田灌溉越省事越好。“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产品品种、内在质量、外观、上市时间等等,对灌溉提出了“精细”的要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