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汪维:绿色建筑是适用技术的合理集成

   2014-07-04 中国节能网3180
核心提示:  绿色建筑这个带有未来感的名词,曾让许多人觉得距离很遥远。而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如同一个展示绿色建筑的巨大舞台,让所有参观者有了

  “绿色建筑”这个带有未来感的名词,曾让许多人觉得距离很遥远。而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如同一个展示绿色建筑的巨大舞台,让所有参观者有了一次与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其实,绿色建筑离我们很近,也并不高深,它是适用技术的合理集成应用。”上海绿色建筑促进会秘书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汪维这样表达了自己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从2000年开始从事绿色建筑研究工作,到2006年接到上级任务,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策划能够代表上海的展出方案;从2003年筹备建造集成十大技术的上海莘庄实验楼,到确定“沪上·生态家”展出方案,并最终通过国际展览局专家的筛选。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汪维亲身感受了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十年磨砺,世博惊艳。以“沪上·生态家”为代表的中国绿色建筑从此走上世界舞台。9月,记者专访了这位资深绿色建筑专家。技术要集成而不是堆砌谈到绿色建筑,往往有两种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一种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将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与产品集中应用在建筑中,另一种则认为绿色建筑意味着高投入、高成本与高高在上。

  

  记者:从推广的角度讲,国内许多地方和企业可能认为“沪上·生态家”等使用的技术与产品仍然超前,作为集全球先进技术与产品打造的世博会展示项目,国内完全照搬肯定有难度。那么,这些展示项目对于国内来说真正的启迪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汪维:世博会是绿色建筑的展示平台和示范基地,展示项目担负着彰显国家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可推广应用技术与产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任。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选择采用技术产品时并没有考虑“国籍”问题,因为世博会本身是国际性的,上海无非是搭个舞台。既然未来建筑的方向是绿色建筑,世博会就要充分展示这类技术与产品,而并不是要各地在现实中完全照搬、堆砌。

  

  记者:近年来建成的一些节能建筑在推广中遇到较大阻力,技术与产品成本较高,不易于接受。成本与最先进的技术是否会成为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瓶颈?

  

  汪维:绝对不会。“沪上·生态家”特别强调70%的技术与产品可以推广应用,这种推广应用不仅指技术可以拿来使用,而且还指经济性、性价比方面均可以应用。以遮阳技术与产品为例,经测算,即使仅仅增加遮阳技术与产品,建筑围护结构不做任何改变,建筑节能就可以提高25%~30%。实际上,这种技术并不难,成本也很低。目前,太阳能热利用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平板热水器技术先进、使用效率高,家庭应用也很方便,价钱却不高;绿色建筑的结构工程材料可以使用城市建筑垃圾建造,城市生活垃圾同样也可以回收再利用;至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升降式洗面盆、浴缸、马桶,这种技术花不了太多钱,也很利于推广,而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在于观念问题。因此,可以推广且成本不高的技术与产品才是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的重点。像非晶硅太阳能薄膜、势能回收电梯、发电水龙头、燃料电池、回收能量跑步机等产品在三五年内都会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据估算,要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一星标准,每平方米增加的成本只有200元,二星增加400元,三星则增加800元。绿色理念将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潮流不仅仅依赖于设计师、开发商等少数群体的努力,更有赖于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国人的内心。从自我做起,主动选择绿色建筑,是锻造绿色建筑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记者:如你所述,绿色建筑不是技术与产品的堆砌,而是一种集成,世博会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展示了大量的适用技术与产品。将世博会展示的技术在未来很好地推广应用,目前该做哪些工作?

  

  汪维: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在做。上海市政府正组织各个部门研究哪些技术是我们适用的技术,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次世博会有60%以上的场馆有绿色建筑理念,应用的技术包括雨水收集、屋顶绿化、整体遮阳、能源节约、材料本地化应用等。其实绿色建筑并不高深,不过是要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上做到位。但对于重要的示范性、标志性建筑而言,则必须采用评星的方式予以明示,以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大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最实用的技术与产品,尤其是自然通风和天然照明技术要得到强化应用。其实,不住大房子、不开大车就是一种绿色低碳行为。

  

  记者:世博会结束后,如何让绿色节能理念继续深入人心?

  

  汪维:通过参观,“绿色世博”已经给人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世界各国场馆建设都预示了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中国馆、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等许多建筑应用了大量绿色技术与产品,且大多已经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所以,通过这些技术与产品的应用让建筑界更清醒地认识到,绿色建筑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记者:普通老百姓看完世博会后,当时的感受会很深,但随后也可能逐渐淡忘。对政府而言,如何强化老百姓的这种即时感受,让其保留得更长远,成为今后生活中的行动指南?

  

  汪维:我认为这次世博会宣传绿色建筑的效果要好于以往,时间上也很充裕。因为世博会场馆建造之前就有一个绿色建筑导则,所有场馆都要按照这个导则设计施工。在“沪上·生态家”展出现场,除了充满乐趣的展览设置外,还随处可见垃圾砖、淤泥砖、再生木材等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形成一种无形的宣传,这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强化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各级领导参观后认为,世博会对参观者起到了很好的普及教育作用,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既有建筑改造必须跟上

  

  大量既有建筑如何在保留的同时成功变脸,成为绿色建筑家族中的新成员?挽救本应长久的建筑寿命,靠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质量,更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意识的同步提高。

  

  记者:通过这次世博会,绿色建筑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未来的新建建筑肯定会朝此方向努力。然而对于大量的既有建筑来说,又该如何去做?

  

  汪维:既有建筑改造时不仅要提倡改造使用功能,还要提倡改造提高节能、舒适度方面的功能,尤其是节能,包括围护结构的外墙重做、窗户改造等。改造的同时还要增加节水、节材要求,使之既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能符合国家的总体要求。目前,既有建筑改造已经提上日程,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虽然既有建筑不可能像新建建筑那样推倒重来,但完全可以改造完善。

  

  记者:中国的建筑寿命普遍较短问题曾被广泛热议,对此,你如何看待?

  

  汪维:建筑的短命完全是人为造成的,中国建筑寿命达到50年、70年都没有问题。所谓只有二三十年的原因在于规划设计不合理,不是寿命不够,而是房型不行,缺少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为了改善提高生活品质,有些楼盘只好拆掉重建,因此给人造成建筑短命的印象。其实这些建筑也可以不拆,通过改造,同样可以增加使用功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对于某些地方政府领导来说,成片建筑的拆迁改造还可以凸显个人政绩,这也是建筑寿命短暂的一个原因。本届世博会就做得比较好,要求被占用场地上60%-70%的既有建筑都必须保留,所以南市电厂、造船厂等企业原有的老厂房才能被有效地保留下来,成为如今为人称道的特色展示场馆,而不是全部推倒重建。

  

  记者:作为世博会的全程参与者,你对未来有何设想?

  

  汪维:亲眼看到上海最佳实践区的诞生,心中既有甘苦,也有一点成就感。虽然今后不能再冲锋在绿色建筑第一线,但未来还将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推广是个人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建筑界的责任。可喜的是,这个行业后继有人,前景很好,我将享受绿色的“乐活人生”。10年实践告诉我,绿色建筑并不难,无非是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这些技术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看如何选择而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