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专访中石化南化公司副总经济师余新志

   2014-08-08 中国节能网4020
核心提示:  余新志,副总经济师,中石化南化公司供销公司总经理。从事苯胺销售数十年,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9.18-20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
  余新志,副总经济师,中石化南化公司供销公司总经理。从事苯胺销售数十年,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9.18-20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指导、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和中国化工网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纯苯-苯胺-MDI”产业链峰会上,笔者见到了会议的特邀专家之一余新志先生。作为本次峰会的特邀专家,余新志先生在既要高屋建瓴的分析目前中国苯胺市场概况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又要与参会的领导、嘉宾、企业家沟通交流,忙得不亦乐乎。利用会议休息的间隙时间,中国化工网与余新志先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中国化工网(笔者):在您的报告中指出,今年4~7月,国内苯胺行情呈现了“夏季效应”,处于价格持续推进、局部供应短缺、需求明显增加、行业普遍盈利的特殊利好时期。然而基于国内苯胺的供需格局及演化趋势可以断定,今年出现的“夏季效应”具有相当的偶然性,未来3年内将不会重演。   

  中国化工网:您对目前国内苯胺市场“夏季效应“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余新志:今年出现“夏季效应”主要有4大原因:4~7月,苯胺的三大原料硝酸、制氢无烟煤、纯苯在短期内急剧上涨,抬高了苯胺的成本;多家苯胺生产企业此间出现装置停车或故障,导致此间的国内苯胺产能迅速萎缩,供应受到较大的影响;行业内对奥运经济存在误判,短期内苯胺需求扩大,助剂、染料等行业在北京奥运会前提前释放产能;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对苯胺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眼下来看,曾经支撑今年苯胺火爆行情的四个因素已不复存在,苯胺三大原料的价格都在明显回落,下游企业基本处于半负荷生产的状态,除了MDI行业有序生产以外,其他下游领域的开工率普遍低于70%,第四季度也难有好转。8月14日以来,国内苯胺行业可谓是面子好、里子差,部分地区已回落到去年三四月份的行情。以目前的成本计,苯胺产品基本是处于保本微利的状态。

  中国化工网:就您来看,目前国内整个苯胺市场是怎样的一个现状?

  余新志:今年苯胺行业发展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行业投资规模和速度仍在增长,自2005年以来,国内苯胺产能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9.33%,2008年仍达18.18%;二是行业平均规模明显提高,企业的平均产能从2007年的4.66万吨增至5.11万吨;三是尽管行业集中度变化不大,但行业前5名企业的产能增幅占到较大比重;四是需求方面,国内苯胺消费总量将从2007年的85万吨增至今年的95万吨。

  2007年初,我国苯胺总产能为116.6万吨,预计到今年底将达到138万吨,同比增长18.35%。从今年国内苯胺的生产和需求状况来看,国内苯胺需求增长仍然依赖于MDI产业,非MDI行业需求增长缓慢;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到2008年底产能过剩率将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由于苯胺需求增长小于产能增长,行业投资规模需要适当控制。

  中国化工网:关于苯胺行业的后期走势您认为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余新志:我用简单几个字概括一下苯胺的未来市场走势:“供需失衡市场进入严冬”

  预计2009~2010年,国内苯胺行业仍然是需求受限、增长缓慢、供需失衡的状态。首先,产能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尽管今年国内苯胺过剩率将达到31.65%,但未来两年产能还将继续扩大,因为有多家企业的苯胺装置正在上马或建设。

  其次,MDI产业的发展将对苯胺行业需求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计划中的MDI产能如期投产,则到2010年底,国内MDI产能将达到133万吨。同时受前两年MDI行业高利润的驱使,国内还有多家企业正计划建设新的装置。这些新上MDI装置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苯胺装置配套,从而影响到苯胺市场的供求格局。

  中国化工网:关于苯胺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您有哪些看法和见解呢?

  余新志:1.苯胺今后发展不容乐观,各生产厂家应谨慎扩能,共同维护并规范苯胺市场,使国内苯胺生产与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2.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苯胺工业也将随之国际化,因此我国苯胺工业应立足于国际市场,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增大出口;亚洲拥有苯胺的生产装置相对较少,仅日本、韩国、印度等少数国家建有生产装置,且韩国、印度的生产规模都很小,主要为MDI配套生产,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苯胺,因此应瞄准亚洲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增加出口量。

  3.加大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及技术进步,促进苯胺的消费,消耗过剩产能,维持市场的供需平衡。

  4.未来国内苯胺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和西北、东北地区,随着国内染颜料、助剂逐渐向西南和华中地区转移,国内苯胺厂家应加强协作,共同维护区域平衡;

  5.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我国未来的苯胺消费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将大量用于MDI生产,因此主要企业要提高产品纯度,生产出MDI级的苯胺产品,适应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

  6.规范苯胺安全生产,维护市场良性循环。

  由于时间所限,中国化工网仅与余新志先生交流了几个话题,但已然感觉到余总对整个苯胺行业的洞悉和掌握。中国苯胺行业第一人,这个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