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交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展望

   2014-08-08 中国节能网2270
核心提示: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攻克难点 突出应用——交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展望 科技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创新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攻克难点 突出应用——交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展望

科技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创新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键。

就交通运输行业而言,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期望越来越高,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越来越大,运输组织越来越复杂,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建设资金也越来越紧张……因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是必由之路。

2013年,交通运输部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为帮助行业了解当前科技创新的动向,特别是科研人员把握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本报记者对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进行了采访。

梳理行业需求

把握科研方向

“科技工作必须紧密结合行业需求。”赵冲久介绍说,为凝练科技需求,2012年,交通运输部召开了一系列片区需求座谈会,分别从支撑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提高存量交通资产安全高效使用性能和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出发,重点梳理和凝练了六个方向的科技需求。

“在役桥梁工程可靠性评估技术”和“在役港口工程可靠性评估技术”,将为桥梁港口码头结构的提供快速检测、安全状态评估、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技术手段。

“青藏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旨在攻克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技术难题并支撑青藏高速公路建设。

“应急打捞关键技术”,将致力于从深水打捞、环境救助和人命救助等方面显著提升我国交通安全应急救助能力和环境保护水平。

“公路桥梁长期性能研究”,将推动桥梁养护管理技术转型,引领桥梁设计与建造技术革新,实现我国公路桥梁的长期安全性、可靠性和长寿命。

“公路地质灾害动态风险分级、立体监测与预警”,为提升西部地区公路工程质量和防灾减灾技术水平服务。

在研国家项目

当好攻关主力

“目前,1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正稳步推进。”赵冲久介绍说,在注重科技需求梳理凝练的同时,交通运输部将强化在研国家级项目的管理,使国家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科技攻关的“主力军”作用,支撑国家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的研发。例如:

“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将针对工程中沉管隧道、人工岛和大型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环保节能技术和复杂项目管理技术等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为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及工程示范”,依托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建设,针对千米级多塔连跨悬索桥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着重开展其适宜结构体系和静动力特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悬索桥千米多塔连续跨越关键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通过在公交优先保障、车路协同与主动安全预警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示范,为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长三角地区内河船联网应用示范”以物联网成套通信信息技术、智能管理和信息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支撑,在内河水路运输领域开展全领域信息感知、泛在网络传输、信息数据共享、管理协同应用和信息服务示范应用。

部级重大项目

着力突破关键

交通运输部还将加大对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针对制约长江和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的普遍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重点突破航道系统整治、枢纽通航、智能航道、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将突破发展甩挂运输的政策障碍,攻克装备技术落后、安全与效能评价技术手段不足、新型车辆结构与道路设施适应性评价等难题,形成示范。

“矮寨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依托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矮寨悬索桥建设,将解决在谷深坡陡、施工条件恶劣等情况下塔梁分离钢桁梁单跨悬索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难题。

科技示范工程

推动成果转化

“科技示范工程”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行业升级转型的重要示范。据了解,2013年,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强化科技示范工程顶层设计,分别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网升级改造方面等几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浙江交通物流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示范物流发展政策体系、智慧物流基地建设与运营模式(以义乌物流园区、富阳传化物流基地和长兴综合物流园区为代表)、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技术和义乌道路运价指数模式与油价运价联动机制等。

“连云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示范连云港30万吨航道工程建设技术、淤泥质海岸筑堤新技术、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技术、集装箱铁水联运和港口智能化调度等11项国家863计划和行业先进科技成果。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扩建科技示范工程”将在全长437千米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扩建工程中集中示范不中断交通组织、路桥拼接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旧路设施高效循环利用、无线走廊信息服务、智能管理信息平台等13项科技成果。

■2013年交通科技重点推进方向

悬索桥建设新技术

依托江苏泰州长江大桥研究多塔连跨悬索桥建设技术,在悬索桥桥型结构体系方面,多塔连跨悬索桥与传统双塔悬索桥相比,通过增加中塔支撑主缆,提升桥梁的连续跨越能力,结构受力特点也更加复杂。通过系统研究三塔两跨、四塔三跨和五塔四跨三种多塔悬索桥的结构静动力特性,系统掌握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性能特征;通过研发沉井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形成沉井下沉的抑振措施,攻克深水沉井精确定位、平稳着床与摆动控制的世界难题;中塔是该桥型结构受力的关键,考虑其刚柔并济的受力特性,研究组装方法及焊接变形控制、多端面匹配钢塔节段安装等新技术,解决钢中塔选型、安装技术难题;三塔两跨悬索桥整体刚度更低,要求铺装系要有良好的变形追从性和抵抗大变形的能力,通过室内外大量多尺度模拟实验,突破超大跨连续大柔度钢桥面铺装难题。

依托湖南矮寨大桥,研究深切峡谷大跨径悬索桥设计、施工技术,提出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型桥梁结构,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开挖并节约项目投资;发明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轨索滑移法”架设新技术,大幅度节约施工工期;开发以高性能复合材料CFRP作为锚杆、超高性能混凝土RPC作为锚杆两端的粘结介质的新型岩锚体系,解决塔基、隧道锚碇、公路隧道与山体边坡 “四位一体”的系统稳定问题。

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

设计与检测评定技术

为提高桥梁设计使用寿命和延长服役桥梁寿命,建立基于耐久性的我国公路桥梁设计、施工和养护技术体系,开展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设计与检测评定技术研究。

针对新建桥梁,提出基于耐久性能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公路桥梁的合理、耐用构造以及拉吊索的可检修易更换技术,典型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保障技术,保障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防护材料。

针对服役桥梁养护,建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指标体系与检测评价方法、混凝土桥梁长期性能演变规律及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在用公路桥梁耐久性状况评定方法、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与方法。

集装箱自动化

码头装卸系统研究

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在智能化、可靠性、稳定性、设备利用率、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技术含量高、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通过开展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引导小车(AGV)、AGV伴侣以及相应的单机控制系统、码头调度系统等,以实现码头作业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码头的运营成本,提高码头生产安全性并实现全天候作业。

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系统研究成果将有效提升我国码头的自动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并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物联网的

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以“便捷服务、精细管理”为核心目标,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科研先导和标准引领,通过在公交优先保障、基于位置的行人服务、车路协同与主动安全预警等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示范,将为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指引城市交通向着“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智能应用”的崭新方向快速迈进。

长江航务系统

信息资源整合

为全面提升长江航运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据《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与建设推进方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推进长航系统内各单位间有效、持续的信息共享交换,着力推进长江航务系统各单位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更加高效的航运信息监测网络,提升长江干线航运信息资源集约化水平和共享水平,提升长江干线航运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使长江干线航运管理协同程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规范长江干线建设和航运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