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水利第一人奕永庆:毕生把农民增收这件事做好

   2014-12-09 中国节能网3540
核心提示: 2013年,奕永庆荣获全球唯一的、由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颁发的“国际节水技术奖”,成为我国水利系统获此奖项的第一人,水利部部长陈雷向他祝贺

      2013年,奕永庆荣获全球唯一的、由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颁发的“国际节水技术奖”,成为我国水利系统获此奖项的第一人,水利部部长陈雷向他祝贺。今年3月,2013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揭晓,奕永庆主持的 《经济型喷滴灌技术研究与推广》 项目荣获一等奖,在10个一等奖中位列第二,是唯一的农业项目,也是宁波市水利系统历史以来的第一个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设计经济型喷滴灌
 
      喷滴灌是喷灌、微喷灌、滴灌的简称,是当代先进的灌溉技术,余姚是浙江最早引进这一先进技术的县之一,从1975年到1984年这十年时间,全市共建设1287亩的喷灌。但因为高昂的设施成本此后停滞发展,从1985年至1999年产生了长达15年的空白期,全省和我国南方也是类似状况。
 
      奕永庆下乡时,看到山地因为灌不到水,竹笋产量受到影响,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他想到了喷灌技术,常规的设计造价太高,能不能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成本,推广这一先进灌溉技术呢?
 
      说干就干,从2000年开始,奕永庆一头扎进了“低成本喷滴灌”的研究,他把自学的创造学理论、技术经济学原理、优化设计三门新学科应用于喷滴灌设计,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形成了“经济型喷滴灌”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概括为:单元小型化、管径精准化、管材PE化、泵站移动化、微喷水带化、滴管薄壁化,施肥简约化等“八化”,使造价降低50%,突破了喷滴灌技术推广的瓶颈,并首先应用到山地作物上。
 
      竹山大多是斜坡地,难以进行地面灌溉,农民以前只能“靠天吃饭”——指望老天下雨。奕永庆利用山上小水库、小水塘中的自然压力水,通过管道引到山坡地,用喷灌进行“人工降雨”,解决了“水库里有水,山上笋晒死——有水灌不到”的难题。
 
      当年余姚鹿亭乡沿夹岙村的测产结果,喷灌“上山”后,竹山每亩增产效益达到580多元。而当时安装成本每亩仅600~700元,其中政府补助一半。消息一传开,山区竹农纷纷要求安装喷灌,陆埠镇孔岙村从2002年开始装喷灌,连续8年每年装一片山,到2009年共安装3700多亩,占全村竹山面积的90%,而且几乎全部是水库自压水,不用水泵不用电,是真正的“山上自来水”,典型的“绿色灌溉”。
 
      从竹笋到经济作物创新技术全面推广
 
      经济型喷灌在山区竹林“一炮打响”,大大鼓舞农民应用这项好技术的积极性,余姚市水利局因势利导,提出“推广经济型喷滴灌技术,促进效益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喷滴灌推广到山区茶叶、杨梅、樱桃、猕猴桃、板栗、果桑、红枫、铁皮石斛等多种作物,千百年来的“靠天山”变成了现代化的“喷灌山”,农民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余姚是浙江的茶叶生产大市,每年初春“倒春寒”时,茶农们就担心刚长出的新芽遭受“寒流”的侵袭。茶园装上喷灌后,茶农就用这个“新式武器”对付了。在三七市镇德氏家茶园里,每逢倒寒潮来袭时,主人从半夜开始喷水,把茶芽上的霜冲掉,一直喷到太阳出来。虽然喷淋时茶树上会挂起一串串冰凌,但日出以后,冰凌消融,茶芽依然嫩绿,避免了“灭顶之灾。”而其他地区没有喷灌的茶园则一片通红,嫩芽被冻伤枯萎了。奕永庆告诉记者,茶园喷灌的好处一是抗旱增产,二是除霜防冻,使茶农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记者在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大岚镇看到,那里的高山茶园大多装了喷灌设施,为打造浙东名茶——“瀑布仙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喷滴灌技术不仅为山民致富,还迅速在平原上“风行”起来。9月、11月初,绿花菜和榨菜刚移栽时一定要抗旱灌水,喷灌就是“及时雨”,西瓜、葡萄、蜜梨都容易裂果,那是因为如果长期干燥无雨,人工大水浸灌或者突然天降大雨,土壤含水量骤增,瓜果就会因为根系吸水过多而造成裂果,影响农民收入。而喷滴灌能适时、适量、节制灌水,是科学灌水,能控制土壤干湿度,提高瓜果质量,还能增加产量。
 
      很快,喷滴灌技术在余姚平原也得到迅速推广,原因有两个,一是节省劳力,二是灌水、施肥、喷药效果好,且节约药肥用量。大户本来“施肥有风险”:在眼看天将下雨就撒化肥,结果如雨不下,化肥就被“晒干”蒸发了,如雨下得太大、则化肥被冲走浪费了。有了喷滴灌,就挑选晴天先撒肥、再喷水或水肥同灌,“滴滴禾苗土”,再也没有风险,大户高兴地说“现在老天自己做了”。大户还介绍,采用喷滴灌系统灌水、结合施肥、喷药,可减少劳动力70%,节省劳力成为大户节本增收的“第一大项”,用喷滴灌施肥、喷药,浪费少、效果好,药肥用量自然减少,还成为绿色农业的好装备。特别是利用喷灌施沼液,既解决了养殖大户肥料无处排放的难题,又解决了土壤缺少有机肥的困惑,还能节约种植大户的肥料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一举多得,成为治理养殖业污染最理想的的途径。
 
      余姚临山镇的干焕义是有名的“葡萄状元”。他介绍,葡萄是小气候上部喜干、根部喜湿的植物。他根据葡萄特点安装了滴灌设备,避免了以前沟灌引起的黑痘病和霜霉病,用药量从十几次降到两次,葡萄用滴灌长势好,施肥也从以前的两次减少到一次,药肥加上人工,每亩节省360元。
 
      成本省了,作物的品质却提高了。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葡萄种植大户,他采用滴灌的几种提子,有一年去宁波市参加评比,每一种都达到一等奖的品质,评比组织方考虑平衡,颁给他两个一等奖,还有一个应该他得的一等奖名额让给了参评的其他地区种植户。
 
      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创新应用再显高效
 
      继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在种植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益后,奕永庆又把目光盯向了同属高效农业的畜禽养殖业。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他相信喷滴灌技术在养殖业推广同样大有作为。
 
      2003年,余姚舜丰畜禽养殖公司因夏季高温导致种鸡、种鸭大量死亡,经济损失达10万多元。2004年公司老总由财政局工作人员陪同找到奕永庆,要求在养殖场安装喷滴灌设备,奕永庆指导他在禽舍顶棚外安装了喷灌设备,棚内则安装了雾灌设备,总投资7万多元。夏季高温又来临时,喷灌、雾灌设备分别启用防暑降温,这个养殖场再没有出现因高温死禽现象,当年减灾、增收效益达10万多元,一下子就收回了成本,养殖公司从老总到员工都齐声称赞:“喷灌真好。”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吃“头口水”的养殖公司有这么好的效益,其他养殖场和大户也纷纷装上了经济型喷灌设备。余姚市最大的养猪场拥有1.4万平方米的猪舍,日常的消毒工作十分繁重,以往工作人员都用高压水枪往猪舍里喷药,让这些“天蓬元帅”受到惊吓不说,喷洒不匀导致药效不能充分发挥,不仅浪费还影响消毒效果。自从装上微喷灌这个新装备后,7分钟就能喷一个1000余平米的猪舍,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消毒药喷洒均匀,劳动力成本和用药成本都显著降低。承包人在新扩建猪舍时,毫不犹豫地继续选用了喷灌设备:“这样的好东西,政府不补贴我们也要装”。
 
      到去年底,余姚市有36.5万平方米养殖场装上了微喷设备,占到规模化养殖厂的95%。
 
      各级领导重视推广院士专家高度评价
 
      2008年,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到余姚调研,对经济型喷滴灌技术给予高度评价:“余姚走出了一条把先进的喷滴灌技术与浙江实际结合的成功道路,这与当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相类似。”茅临生作出批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现代农业,既要有敢想敢干创新精神,运用先进技术的意识,又要有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的实际出发推进工作的扎实作风,余姚市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应用的经验应予总结推广”。
 
      2008年,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对经济型喷滴灌技术作出批示,水利部两次派出专家组到余姚调研,认为该技术适宜大面积推广。
 
      2009年4月,茅临生在余姚召开省政府现场会,部署在全省推广百万亩喷滴灌,学习推广经济型喷滴灌技术的浪潮在全省推进。
 
      2008年底开始,浙江省水利厅、宁波市农科院共举办38期培训班,为省内外5000多名水利工程师、农业大户、水利系学生培训经济型喷滴灌技术,每期都由奕永庆任讲师。奕永庆告诉记者,浙江省的每一个乡镇都有受过喷滴灌技术培训的学员。 奕永庆写的《经济型喷微灌》一书入选国家“农家书屋”目录,两次重印,共印2.5万册,跃入中国水利图书最高发行量行列,这项技术走向全国,成为广大农民降低喷滴灌成本的“指南”。
 
      宁波市和余姚市的领导非常重视经济型喷滴灌技术的全面推广,2007年,宁波市把节水灌溉的专项资金从此前的每年200万元提升到1500万元,后又逐年增加,至2013年达到3000万元。余姚市从2009年开始把喷滴灌专项资金从此前的每年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在水利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在省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截至去年底,仅浙江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10万亩,累计增加农民收入35.7亿元。其中余姚市推广面积12.8 万亩,占宜建面积的41%,遥居中国南方喷滴灌面积大县首位。
 
      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在为农民带来巨大增收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节水的巨大社会效益。这些年来,仅浙江累计节水量达3.9亿立方米,相当于40个西湖的水量。这项成果得到了中国工程院茆智、王浩、康绍忠3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的高度评价,这4位中国农业节水和水资源领域的顶级专家, 一致评价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经水利部推荐,经济型喷滴灌技术获得2013年度“国际节水技术奖”。
 
      今年5月,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到余姚考察了经济型喷滴灌给农民带来的效益,随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提出新一轮推广目标和办法。奕永庆表示,喷滴灌是包括养殖业在内的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新的基础设施, 是可靠的农民节本增收技术, 又是潜力最大农业节水技术,他将以毕生精力把推广经济型喷滴灌这件实事做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