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节能网

棉花节水滴灌施肥技术解决方案

   2014-12-14 中国节能网4840
核心提示:棉花节水滴灌施肥技术解决方案
         1、滴灌施肥的优点
  
       (1)滴灌施肥可以利用滴灌设施将作物需要的养分、水分最低限度地供给,使其限定在作物根域25cm左右,能在棉花的不同生育阶段,将所需的不同养分配比的肥料和水,分多次小量供给,肥、水均匀地浸润地面25cm左右,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
  
       (2)滴灌施肥可以在基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和适量氮肥的基础上,通过随水施氮的方式为棉花供氮,维持理想的土壤水分、通透性,克服传统灌溉方法造成的农田过湿、缺氧、烂根或干燥等缺点。
  
  (3)滴灌施肥可节约肥料用量和控制肥料的入渗深度,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形成可持续的环保生产体系。
  
  (4)滴灌施肥中,肥、水适度的纵向和横向扩展,使土壤中肥水含量均衡,维持理想根围环境,使须根发达,减少根系压力,容易控制棉花生长,增加产量。滴灌施肥可减少机械通过田间的次数,从而减少对耕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同时也可减少作物的机械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肥效,实现节本增效目的。
  
  2、滴灌施肥方法
  
  (1)氮肥的滴施。氮肥在棉花生育期随水滴施尿素420~510kg/hm2,砂质土棉田应少量多次,前期不宜大,后期注意补。黏质土棉田全生育期滴肥5~6次,始花期、初花期、盛花期、盛花结铃期、结铃盛期各1次;滴肥量前期和后期少,花铃期要适当多施。壤质土棉田(兵团垦区棉田多为壤质土)全生育期滴肥7~8次,开花前后、初花期、盛花期各1次,花铃期2次,结铃期2次,吐絮期视棉花长势灵活掌握。
  
  (2)磷肥的滴施。磷肥滴施以磷酸二氢钾为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亦可。磷肥滴施可与氮肥滴施同步进行。
  
  (3)钾肥的滴施。钾肥滴施亦以磷酸二氢钾为好,用硫酸钾、氯化钾亦可。钾肥滴施亦与氮肥滴施同步进行。
  
  (4)微量元素锌、硼的滴施。锌肥滴施可选用高度可溶的DDHA-Zn和EDTA-Zn螯合物。但EDTA-Zn在灌溉水的pH值大于7时易分解,且它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因此在新疆棉区建议施用DDHA-Zn鳌合物。硼肥滴施宜选用溶解性较高的硼酸和高溶解度速溶性的速乐硼TM,如用硼砂应将其在温水中溶解,取其清液施用。
  
  3、滴灌施肥的技术要求
  
  (1)实施灌溉施肥须具有优质的土壤,物理性能好,毛管孔隙丰富,透气性强,能使滴灌的水、肥均匀地纵向、横向渗润20~30cm以上,形成浅而广的圆锥状湿润带。这就要求高产和培肥相结合,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形成良好的土壤物理性能。
  
  (2)棉花的不同生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及对各营养元素的配比要求不同,要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供给适时适量的营养元素,并可根据需要添加中微量元素,以全面地供给养分,充分发挥滴灌施肥技术的优势。
  
  (3)施用的肥料必须在施肥罐中充分溶解后再随水滴施。随水施肥时应先滴水0.5~1.0h,然后滴入充分溶解的肥料,并在停水前0.5~1.0h停止施肥,以减少土壤对肥料的固定。
  
  (4)新疆土壤多呈碱性,这就要求滴灌肥料为中性或酸性肥料,以减少水及土壤中碱性物质对肥效的影响。
  
  (5)滴灌肥料必须水溶性好(≥99.5%),含杂质及有害离子少,防止滴头堵塞造成的棉田肥水不匀及肥效降低。
  
  4、滴灌施肥的操作规程
  
  (1)施肥时,首先要准确计算出轮灌小区面积,根据施肥量,一次将肥料倒入施肥罐,溶解后滴施。在待施肥轮灌组正常滴水30min后,开始施肥。开启施肥阀、调节控制阀,使之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使罐内的肥料压入输水网中进行施肥。一个轮灌组施肥完毕后,先将控制阀恢复全开状态,随后将施肥阀关闭。在本轮灌小区滴水结束前1h关闭施肥罐球阀,结束施肥,然后打开施肥罐排水球阀,到罐内的水体积小于1/3罐容积,添加下一轮灌小区的肥料。整块地施肥结束应进行施肥罐的清洗工作。
  
  (2)施肥罐的操作。①将施肥罐摆正,用软管与过滤器的2个施肥球阀连接好,注意进出水口的方向。②施肥罐中注入的肥料固体颗粒不得超过罐体总容量2/3。调节过滤器的2个球阀,使阀门前后形成压力差,利用压差使施肥罐中的肥料进入过滤器输水系统。
  
  (3)施肥装置运行注意事项。①罐体内肥料必须充分溶解,否则影响滴施效果堵塞罐体;②滴施肥料应在每个轮灌小区滴水0.5~1.0h后才可滴施,并且在滴水结束前30min必须停止施肥;③轮灌组更换前应有30min的管网冲洗时间,即进行30min滴纯水冲洗,以免肥料在管内沉积;④使用敞吸式施肥箱时,将肥料加入施肥箱容积2/3,先打开进水球阀注水,搅拌使肥料充分溶解,再打开吸水球阀使水肥溶液保持施肥箱容积2/3,达到进出水量平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