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邢台印发《邢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随文印发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发展壮大环保产业。重点研究载体国产化技术、烧结机脱硫技术、火电厂脱硫脱硝脱汞协同控制技术,研制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一体化设备、布袋除尘关键材料设备以及细微粉尘治理技术及装备。
邢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邢台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迫切需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依据《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冀政发〔2018〕3号)、《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大规划,结合邢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制定本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以既有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目的,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发展方向,加强关键、核心和支撑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按照做大做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原则,组织实施七大领域专项行动,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及示范基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能,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邢台。
(二)行动原则。
1.重点突破,示范引领。集中资源要素,瞄准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和领域中,选择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优势突出的领域作为突破口,作为未来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跃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2.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重点领域内企业、项目、人才、技术的支持力度,形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抓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一批技术研发、高技术产业化、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改造等项目,提升行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抓政策创新和环境优化,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人才支撑。
3.合理布局,集群推进。立足现有优势区域、优势企业,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高新园区、开发区为载体,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项目为载体,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突出抓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创业环境优、核心竞争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4.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树立更加开放的理念,以更加包容的方式,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配置产业资源要素。认真贯彻“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开放战略,积极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采用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和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重大产业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引进行业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
(三)行动目标。
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以七大重点领域为主的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4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水平迈向中高端。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在关键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力争2020年我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20家,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分层次开展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与特色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增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大企业和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业链完善、关联带动作用显著、具有较好市场美誉度的品牌产品。
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集群特点和创新条件,围绕“优势带动、突出特色、加快集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七大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产业,聚焦发展前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产业不断向高端攀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
结合我市新能源产业优势,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开发。以先进晶体硅电池材料关键技术与设备、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关键技术及设备为重点,突破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研发、封装和制造等关键技术,加强大型光伏系统设计集成能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提高晶硅电池转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加快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不断提升光热利用技术水平;不断加强风电技术应用,引入风电配套相关产业,发展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基地,扩大风电生产基地的产能;开发推广生物质能利用,大力推进“沼气为主、多能互补”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推进沼气发电示范项目。打造宁晋、开发区、沙河、威县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发区光热产业基地,平乡、内丘秸秆利用示范基地;重点开发高性能高低压开关柜、变电箱、变压器、断路器等智能成套输配电设备,积极开发或引进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技术及设备,750千伏以上交流输电、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相关控制类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推进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发展,带动我市智能电网行业上下游发展。
(二)不断壮大新材料产业。
初步建成适应材料工业发展趋势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形成一批新材料优势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邢钢、中钢邢机、德龙钢铁等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高级冷镦钢、高级帘线钢、高纯净不锈钢、风电核电用钢等高难度品种钢,重点研究冲压用钢、耐腐蚀钢、低温用钢等钢铁材料。开发热轧与冷轧织构控制技术,并与下游客户结合,实现冶炼-连铸-热轧-冷轧-退火全流程工艺配套与衔接;依托中航上大加快发展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精密合金、超高强钢、特种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汽轮机叶片钢、燃气轮机用钢、超超临界电站用材料等高档特种合金材料。重点支持采用高分子材料新型加工技术,通过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橡胶产品的耐臭氧性、耐候性、耐高温、低温性能等指标,提升热塑弹性体的耐热性,扩宽应用领域。重点支持研发高纯氮化硅粉、高纯氮化硅铝粉体、氮化铝基板件、光伏级氮化硅粉、增氮剂用氮化硅锰等高性能氮化物产品;依托河北迎新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用基材、微晶面板玻璃、特种玻璃管材、玻璃纤维及太阳能聚能用新型玻璃材料等。依托河北明盾加快客车机车自平衡电加热中空玻璃技术、高性能防碎抗穿透防弹玻璃技术、高性能非透明防弹防爆炸装甲技术、组合透明防弹板技术、军用(警用)车辆防弹防暴安全玻璃新技术和特殊重要场所门窗全防弹防暴技术的研究,重点发展抗冲击防穿透高透明性能材料。重点推广新型节能保温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高效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大型节能门窗等。加快3D打印新材料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突破活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工程,推进邢钢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共建专用钢特种钢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培育发展建设沙河经济开发区以新型建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聚集的思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高端制造装备。重点推进中钢邢机搬迁升级项目的实施,继续发挥其全球轧辊研发与生产中心的优势地位;依托河北欧耐机械创新平台,打造国家高端装备研发基地;促进石油钻探和能源探测装备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普利斯邢台科技有限公司石油冷裂设备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示范应用,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救援灭火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中高档数控系统等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化;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及系统创新能力;依托威县通用航空产业园、柏乡县通用航空机场项目,谋划培育现代航空航天产业。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围绕提高汽车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化水平,重点支持以纯电动汽车、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电控系统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开发全功能、高性能的整车控制系统,实现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等多项功能的高度集成,提升控制系统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水平。扶持和引进具有优势的整车制造企业和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强技术开发、配套设施建设、规模生产和运营服务体系构建,逐步形成“整车-动力电池-零部件”全产业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格局。重点加快河北御捷车业整车控制技术、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系统技术、在线监控技术开发;加快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X2、S10智能网联电动汽车,L4自动驾驶轿车和物流车的开发等。加快以掌握核心技术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园区)建设,逐步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材料生产基地”“高端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华北地区最具影响力、集聚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
(五)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
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重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共性技术、产品、标准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打造省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依托我市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力量,加大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高效输变电传输设备、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监测等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器、高效照明、智能节水卫浴产品、新型节能墙材、节能门窗等产品;重点研究大型燃煤电厂及大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微细粉尘控制技术及装备,推进烟气净化装置、电袋复合除尘器、脱硫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应用。加快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垃圾处理、环保在线监测等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应用;重点开展铁矿尾矿、石矿粉末、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重点攻关高端合金材料的净化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推进汽车零部件、冶金机械、机床等机电设备再制造产业化;加快推进巨鹿县桑德环境产业园建设发展,加快建设清河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努力打造稀有金属等再生利用基地,形成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
(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
坚持“创仿结合、特色突出、集约集聚、规模支撑”的发展方向,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依托君临药业、国金药业等一批通过国家GMP认证的龙头企业,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推动生物药、现代中药和天然药物等重大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内丘、巨鹿、宁晋、邢台县等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升中药现代化提取加工技术,打造现代中药产品链;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积极发展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新型酶制剂、淀粉基化学品、氨基酸等产品,利用生物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支持原料药企业和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整合发展智能化医疗器械,积极引进规模较大的医药医疗装备生产企业;围绕道地药材精深加工,重点开发高端中药保健食品,积极开发中药保健功能食品。充分发挥邢台市维生素原料药生产、技术和品牌优势,继续壮大维生素类保健食品龙头企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
(七)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强重点领域大数据采集、有效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推进政务、金融、交通、安全、医疗、环保、能源、旅游等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打造优质数据平台。以“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为依托,谋划推进建设邢台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邢台市大数据产业园),积极筹建大数据处理中心和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健康养生云、节能环保等云服务平台,加快邢台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全市突发事件处置统一领导、应急资源整合、综合协调、总体应急,构建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满足常态和非常态应急管理业务需要。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大数据产业集聚地,培育一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的服务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开展智能化、物联网、虚拟现实(VR)、北斗导航和无人机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重点支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展的北斗卫星导航位置服务中心等一批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软硬件服务的信息技术企业,培育邢台未来接续产业。加快推进邢台地区无线wifi建设项目,实现与邢台市公安局网安的对接,新建信息系统及应用应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投入使用前须经网络安全技术监测,为网络信息提供安全保障。
持续加大在智能成套设备、机器人领域、自动化程序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开发力度,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我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依靠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快推动VR相关重大项目和发展要素集聚。依托国际先进的遥感、地理信息、GPS等先进技术,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卫星遥感技术服务于农业、林业、环保等行业领域;提高卫星遥感影像、航拍影像、二维数据、三维数据、导航数据等空间信息数据的专业化、多样化处理能力。
(八)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程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是激活创新资源的重要措施,更是加强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要加快推动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四大研发平台的建设。一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机构建立创新平台,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二是依托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创新平台,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链,集聚域内外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由政府引导,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四是重点支持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紧紧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专业园区(基地)”模式,以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建设公共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九)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要求,遵循高度集聚与相对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批优质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及示范基地。在开发区、沙河着重打造新能源产业园区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在清河、邢台县、威县、巨鹿等地建设新能源汽车特色园区及生物化工产业基地;在柏乡、临城、任县、平乡、巨鹿、威县等地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将沙河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以玻璃深加工、新型绿色建材为主的新材料基地,推进以硬质合金为主的清河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将清河循环经济工业园打造成稀有金属再生利用基地,大力推进巨鹿县桑德环境产业园的发展;在内丘及巨鹿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在临城及宁晋建设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在邢台县皇寺建设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富腾信安产业孵化器暨国家保密(清河)产业园。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集聚区及示范基地达到10个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调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加强领导力量,强化对各级各地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建设、财政资金使用要提交领导小组审议;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对要素资源和政策的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单位,要做好任务分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有关单位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的作用,对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强引导,重点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重大产业领域大力开展专项招商,瞄准重大项目,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好项目上下游的配套跟进,形成以龙头项目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优势开发区或产业相对集中区域,围绕区域产业特色,推动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促进其加速发展。
(三)强化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研究开发体系,推动形成创新、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创新链条,支持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健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二是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超前部署、长期积累,重点开发核心技术,注重配套技术的系统集成,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三是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四是完善创新公共服务,着力完善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成果推广、产品检测、人才培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中介服务。
(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一是产业配套支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在政策扶持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当予以倾斜。二是要素配套支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优惠政策,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类要素的有效供给。在遵循国家有关土地利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更为灵活的建设用地供给政策,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探索实施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相关政策,从科技投入、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完善工作推动机制。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的统计监测。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对七个专项行动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制度,逐一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要强化结果运用,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专项行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对专项行动实施的督查和问效。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
一、前景与基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从源头减量、过程利用和末端处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党的十九大将“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三五”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三五”末期,节能环保产业将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国节能环保产业将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率,到2020年产值将超过8万亿元。随着国家强化产业扶持,宏观战略导向和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再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增量。
近年来,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0亿元。拥有邢台新天宇水处理、邢台兴国蓝晶石制造等一批优秀企业,在脱销环保技术、新型熄焦技术、焦炉烟气脱硫技术、节水设备、污水处理、铁尾矿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二、行动目标
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培育省级创新平台2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国内竞争力明显增强。
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的市场推广力度,使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支持和鼓励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每个重点领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格局。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设备与产品制造、信息咨询与服务一体化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节能产业。
1.大力开发节能新技术。
依托邢台市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力量,加强与国内先进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合作,在钢铁行业大力开发和引进高炉渣、钢渣显热回收利用技术,低温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技术;电力行业引进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发电机组能源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建材行业引进水泥窑富氧燃烧技术,玻璃熔窑自动控制和熔窑高效保温技术;化工行业引进合成氨富氧制气技术,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技术,三相流烧碱蒸发技术;煤炭行业引进煤炭和煤层气一体化开采技术;推进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节能改造,提升工业锅炉效率,鼓励余温余压利用技术、节电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自动控制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2.推进节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加快燃煤工业锅炉改造,重点推进大型高效工业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锅炉燃烧自动控制装备、窑炉蓄热式燃烧装备、水泥窑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与检测系统等高效节能装备的开发应用;鼓励和推广应用新型燃气窑炉和节能型窑炉装备、生物质锅炉、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装备;推进高炉炉顶压差发电设备、大型纯烧高炉煤气锅炉、低热值燃气轮机、高炉及转炉干法除尘装置、转炉煤气及余热回收装置、焦炉煤调湿装置、水泥窑及玻璃窑余热发电装置、螺杆膨胀动力驱动装备、煤矿瓦斯抽取和利用设备、电站锅炉风冷式干排渣设备、合成氨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装置等余热余压利用装备的示范应用;开发合成氨粉煤加压气化装备、合成氨低压合成装置、新型转化管、高效烧嘴、高效换热器、全燃三废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厂汽轮机通流改造系统、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柔性接触式密封和双密封组件等节能装置;支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系统、能源在线实时监测系统、配备节能监测仪器,鼓励民用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
3.大力发展先进节能产品。
重点推进高效输变电传输设备、高压变频器、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箱式变电站、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节电装备产业化应用;加快高效节能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先进调速电机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器、高效照明、智能节水卫浴系列产品等,重点攻关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关键共性技术,完善LED照明产品产业链;推进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陶瓷纳米照明系列产品的示范应用;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墙材、节能门窗,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产品,依托沙河玻璃技术研究中心,加强LOW-E镀膜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技术研发,建设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新型节能玻璃生产基地。
(二)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1.大力推进先进环保技术。
重点研究载体国产化技术、烧结机脱硫技术、火电厂脱硫脱硝脱汞协同控制技术,研制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一体化设备、布袋除尘关键材料设备以及细微粉尘治理技术及装备;大力发展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消减法及资源利用化技术、城市污泥生态解毒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复合高效脱氮除磷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沼气回收利用技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等;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以镉、铅、砷等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为重点,探索开展土壤污染修复。
2.加快推广先进环保装备及产品。
围绕满足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需求,推进烟气净化装置、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脱硫除尘器、脉冲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应用;开发及推广高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业污水处理节能设备、节能工艺及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推广环保型专用环卫装备,对多功能抑尘车、高压清洗车、专用洒水车、雾炮车、垃圾转运车等主要产品,支持开发智能化控制模块,实现产品的全过程定位、数字化显示、自动化操控等诸多功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供涵盖环卫管理人、车、物、事等全要素,洗扫保洁、垃圾收转运等全业务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故障诊断、移动应用等服务,推动环卫装备智能化升级;支持在开发区建设环保烟尘检测生产线及生产空气源热泵、空气净化装置等项目。
(三)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重点开展铁矿尾矿、石矿粉末和碎屑的综合利用,扩大铁尾矿综合利用生产硫酸、铁精粉产能;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重点攻关高端合金材料的净化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做大做强废旧合金回收及再生利用和高端产品加工制造,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冶金机械、机床等机电设备再制造产业化。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和建筑、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研发钢渣高温余热回收、钢渣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等急需、共性技术和设备。在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鼓励骨干企业牵头建立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联盟。
(五)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选择研发力量雄厚、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品链条长的优秀企业,在要素保障、人才引进、资金扶持、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其做大做强;鼓励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中小企业向产品专一化、研发精深化、服务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方向发展。推进巨鹿县桑德环境产业园发展,引进以资源循环、低碳环保、生态文明为亮点,包括生物质发电、工业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及锂电池技术开发、资源交易、管理教育示范和绿色金融服务等项目;依托清河全国最大的废旧合金集散地、丰厚的可再生利用资源优势,建设清河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稀有金属再生利用等产业为基础,努力打造全国稀有金属等再生利用基地,形成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
(六)构建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机构,围绕破解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资金、管理瓶颈制约,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治理特许经营、综合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态,为用能、排污企业提供设计、融资、改造、调试、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规范引导。
引导企业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引领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成套化发展。加快实施节能、环境保护、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扩大节能环保产品、设备、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二)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
围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对接,大力引进国内外有技术、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设厂,与有技术、有资金的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财政资金扶持。
各级财政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园区、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节能节水环保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支持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鼓励风机、水泵、空压机、电机等生产企业申列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